影视:电影(三)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一、奇幻 《分歧者》 《火星营救》 《星球大战》 《终结者》 《时间机器》 《心灵传输者》 《蝴蝶效应》 《记忆裂痕》 《黑洞频率》 《重返十七岁》 二、喜剧 《女男变错身》 三、温情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海街日记》 六、打斗 《卑劣的街头》 七、爱情 《触不到的恋人》 八、哲思 《爆裂鼓手》 《模仿游戏》 《追梦赤子心》 九、悬疑 《大追捕》 《白日焰火》 十一、纪录 《蓝色星球》

  续文见上篇:影视:电影(二)

  故事架空,人们分为五个派系——“友好”、“诚实”、“博学”、“无畏”和“无私”,他们处事风格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城市中各司其职,并且互相独立。每个人在16岁时,会选择自己将来选择哪一个派系, 那之前也会组织一次测试,测试自身适合哪个派系,当然无论结果如何,但是他们依旧可以自由选择。

  无私者,为所有派别无私的服务,是剧情设定中同时也是掌握着统治权利的派系。 女主以及她的一个哥哥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一个人民公仆,公务员之家。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哥哥自然而然的习惯无私的帮助别人,女主却对此不那么自在,会迟疑,会想很多,想为什么。 是的她是一个分歧者。 分歧者会独立的思考。

  其实我们大多人一生的轨迹都和出身家庭密不可分。书香门第或是军人世家,即使没有子承父业,但成长中耳濡目染,多多少少已经无形中划定了人生的轨迹。

  主人公被关在高墙里,自出生起就莫名其妙的接受着人被分成五种阵营这样奇怪的设定。 每到16岁的时候人人都要决定自己之后的阵营。在那之前必须认真的思考自己应该选择哪一个阵营,却忘记了思考选择本身这件事。

  女主在选择之前的测试中被测试出有三种阵营的特性,被称为分歧者。这可并非是一件好事,并不是拥有的越多能力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多,与其说具有三种特性不如说是也不属于这三种中任何一种,当拥有另一种特性之后,之前的一种也因为不安定的变了质。

  实际上分歧者的存在并非单独是女主一个人,不只是一个人产生了对这些问题的怀疑,他们也许数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他们收起了与众不同,伪装在人群中。

  然而对于选择派别这个问题里,始终还是需要一个结果。在让你选择这件看似给了你自由的事,其实之前就应已经为你画地为牢,因为世俗,已经界定了走什么样的轨迹你才不是异类才能活下去。人生还要继续,所以只要是人,总还是无可奈何要选一条路走的。

  选择之后呢,各自踏上旅程,比如女主,选择了无畏者,听介绍是要肩负起守护这个城市这个工作,但似乎也不是想象中的样子。

  影片中部,大段的内容在讲述恐惧对女主的冲击,使她觉醒。女主在一开始作为分歧者的时候是迷失的,世界强行把人分成了五队,她却找不到队排,也许当初选择了别的派系命运未卜,没有觉醒反而堕落,最终的归宿很可能是一个无派系者,可怜的流亡。 在从高楼吊索滑翔的时候,我想大概是一种觉醒,作为分歧者,在这种恐惧中,越发的清晰的跳出了迷局,找到了人性的归属。

  他们也曾选择过派系,但之后可能是当初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正确,被淘汰;也许也是分歧者,因为找不到队从而找不到自我。他们的形象在电影中犹如乞丐,彷徨空洞的双眼,残破褴褛,因为这神奇的设定而被流放,可怜的渡过一生。

  因为在《分歧者》这个电影的世界里,提到过,以前曾经有过混乱、战争。人经历了灾难,劫后余生痛定思痛,因此建立了这样一个法则。人们生活的世界要是想要安定、幸福的稳定运转,那么这个大机器只需要五种零件(思考但却被控制的人)。

  无派系者(从不思考的人)虽然你可以说他一个人,但作为零件来说却毫无价值。 分歧者(独立自主的思考的人)达不到任何一个派别作为一个零件的需求。事实上对于这样的零件勉强让他运行,不仅仅是无用,甚至可能将机器卡坏的。

  我想博学派并不是坏人,他们‘高瞻远瞩’全然洞悉这一切的规律。知道‘宏观于人类的生’就意味着一场无奈,又无可奈何。他们明白世界这个机器需要五种零件安分守己的各司其职,才能正常运转。他们也许除了一丝悲哀之外,更明白自己要如何做:那就是,不但自己甘愿做一个零件,也极力的控制别的派别成为零件。

  在这次被拯救的过程中,马克尽显呆萌,困境中在全球注视下不断自黑和吐槽,乐观的精神鼓舞着人类,这是一部没有反派的电影,整个地球的人类都齐心协力为拯救呆萌而努力。

  《火星救援》是科幻作家Andy Weir的成名大作,作者在创作之初就已经奠定了硬派科幻的基调,在作品中科学问题的细节处理上也是力求真实。

  在本片制作过程中,美国宇航局NASA充当了坚实后盾,已然变成了一部《NASA宣传片》。

  在登陆的第六天时,他们遭遇了火星风暴,在逃离的过程中,呆萌很衰的被天线击中,消失在队友的视线中,剩下的5名队友在寻找无果后,只能乘坐逃离仓返回太空中的飞船。

  所有人都以为呆萌已经死了,然而强大的主角光环笼罩着呆萌,他从昏迷中惊醒,徒手拔出天线,并肉疼地治愈自己。

  呆萌检查了所有的食物,最多只能维持一年,而第四次火星任务的团队要四年后才能抵达火星,所以他需要种土豆来解决食物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火星上的土壤可以种植农作物?

  火星的土壤含有以上这些支持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元素,但有这些元素还不够,还需要营养成分、细菌等,这时候【从地球上带来的一些私人物品包括呆萌自己的新鲜shit】

  那么,问题又来了,没有水植物如何生长?

  嗯,我绞尽脑汁回想曾经学过的化学知识

  嗯,呕心沥血地把化学公式给写出来了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呆萌建立了土豆大棚生态系统。

  然而呆萌知道,即使栖息仓里所有的土豆都收获了,也挺不到四年,他需要尽快与地球取得联系,唯一的方法是,前往距离3200公里之外的战神4号任务登陆点,找到逃离仓,获得上面的通讯设备。

  于是他把火星漫游车改造了,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火星常年低温,出去岂不是冻死。

  那么,问题又又来了,呆萌靠什么来取暖而不被冻死?

  聪明的呆萌从土堆里挖出了队友扔掉的核电池,用核电池来供暖踏上了征程。

  3200公里那么远,没有准备充分怎么可能到达,呆萌也不傻,他不是真的去找逃离仓,而是去找探路者号先取得与地球的联系。

  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摄像头,聪明的呆萌制作了16进制表围绕着摄像头(十六进制指0到f每逢16进一位),通过旋转摄像头与地球的人类沟通。

  为了更加快速的交流,地球工程师通过26个字母表组成缩略字符,教马克黑入漫游车系统,以方便接收信息,呆萌成功黑入了系统,用打字来和地球人类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呆萌得知领导没有告诉队友自己活着的消息,愤怒的他当着全球的面,质问领导们脑子是不是进屎了。

  有些绝望的呆萌,继续种着他的小土豆,然而,就在某天的晚上,因为栖息仓漏气,导致压力失衡,气闸室被炸飞了,马克用胶布粘补破裂的头盔。

  回到栖息仓,呆萌发现,火星极低的温度,将土豆全部冻死。呆萌望着逝去的小土豆们,仰天咆哮!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悲剧也即将发生,无数的工程师,为呆萌抢制的四年量大饭盒,升空了!

  在控制室一片欢呼声中

  大饭盒爆炸了

  呆萌得知这个消息后

  捶胸咆哮

  飞船上的队友得知呆萌还活着,兴奋不已,5名成员开会讨论,是否返航营救呆萌。

  冒着与补给物资对接失败的爆炸,延迟返航533天可能出现的意外,违抗大领导的命令等风险,他们一致决定,强行执行方案二:返航营救。

  这里有必要浓墨重彩的提一下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关键时刻再一次解决了人类的困难,中国牺牲太阳神火箭计划,用牛逼的太阳神火箭助力物资与飞船对接,美国佬感激涕零。

  为了能成功和飞船成功对接,总部要呆萌降低逃离仓的重量,把无用的设备全部拆除,只剩一个铁皮帐篷,由队友来控制,呆萌神马都做不了。

  飞船即将到达火星的预定轨道

  呆萌在铁皮帐篷里已准备好

  砰!

  铁皮帐篷升空

  强烈的箭震把呆萌肋骨震断了

  呆萌乘坐的铁皮帐篷未到达预定轨道

  与飞船相隔一段距离 《终结者1》

  人工智能防御系统“天网”觉醒,将人类视为敌人,发动核战毁灭了30亿人类,幸存者将这一天称为“审判日”。人类开始反击天网和机器人时,约翰·康纳出现了,他仿佛是一位先知,熟悉天网的一切。约翰·康纳带领抵抗军打败了天网。于是,天网将终结者T-800传送到1984年去杀约翰·康纳的母亲莎拉·康纳,从而将约翰·康纳扼杀在摇篮。约翰·康纳这边也没闲着,也派了凯尔·里斯穿越到1984年去保护莎拉·康纳。最终莎拉·康纳和凯尔·里斯打败了T-800,凯尔·里斯也因为伤势过重而牺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期间莎拉·康纳和凯尔·里斯日久生情,并且产生了性行为。原来,凯尔·里斯就是约翰·康纳的父亲。是凯尔·里斯将天网的一切信息告诉了莎拉·康纳,莎拉·康纳再告诉约翰·康纳,从而让约翰·康纳成为先知,打败了天网。也是莎拉·康纳告诉约翰·康纳:未来一定要将一个叫做凯尔·里斯的人传送到1984年,否则就没有你了。 《终结者2》

  正是因为2029年天网将T-800传送到1984年刺杀莎拉·康纳,才让人类得到了T-800的芯片和机械臂。迈尔斯·戴森从中得到灵感,发明了天网。天网又将T-800传送到1984年杀莎拉·康纳,从而留下芯片和机械臂,无限循环……第一部T-800刺杀莎拉·康纳的行动失败后,天网又派更高级的终结者T-1000穿越到1995年去杀小时候的约翰·康纳。同时,约翰·康纳也改造了一个T-800,把他传送到1995年来保护小时候的自己。最终莎拉·康纳、约翰·康纳、T-800打败了T-1000,还说服迈尔斯·戴森炸掉了自己的所有实验成果。这也意味着天网从来没有被发明出来,从而达到真正杀死天网的目的。由于T-800的头上还有一块芯片,为了防止被人类得到,他选择了走进熔炉,终结自己。他在熔炉中向约翰·康纳竖起大拇指的一幕也成为影史最震撼瞬间之一。

  人们嘴上说着不相信莎拉·康纳,另一边却派人研究T-800的芯片和机械臂。他们并不是不相信莎拉·康纳,而是觉得这件事是机密,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要逼她说谎,逼她承认这一切都是她的幻想。 《终结者3》

  《终结者3》推翻了《终结者2》的结局,莎拉·康纳、约翰·康纳、T-800并没有阻止审判日的降临,只是推迟了它降临的时间,从1997年推迟到了2004年。

  2032年,约翰·康纳和妻子凯瑟琳已经成为了人类抵抗军领袖。于是天网派比T-1000更高级的终结者T-X穿越到2004年刺杀约翰·康纳、凯瑟琳,以及约翰·康纳未来的战友。凯瑟琳也将一个T-850改造,让它穿越到2004年来帮助自己和约翰·康纳。最终T-850虽然杀死了T-X,但是并没有阻止天网的觉醒,也没有阻止审判日的降临。约翰·康纳和凯瑟琳在地表之下的避难所躲过核战。 《终结者2018》

  《终结者》系列唯一一部不涉及穿越的电影,保留了《终结者3》审判日在2004年降临的设定,故事背景发生在2018年。天网派机器人抓住了当时才十多岁的凯尔·里斯。天网的目的不是杀了凯尔·里斯,而是把凯尔·里斯当做诱饵,让约翰·康纳来救他,从而自投罗网。约翰·康纳来到大本营把凯尔·里斯救了出来,但自己也生命垂危,最终一个叫做马库斯的机器人将心脏捐赠给了他。 《终结者5》

  《终结者5》是《终结者》系列剧情最复杂的一部,也正是这一部把《终结者》系列的时间线搞得太乱了。影片抛弃了《终结者3》《终结者2018》,审判日仍然是在1997年降临。凯尔·里斯还小的时候差点被机器人杀死,幸亏约翰·康纳救了他。后来约翰·康纳把凯尔·里斯训练为了抵抗军的一员。

  2029年,天网战败前夕,天网将T-800传送到1984年杀莎拉·康纳。约翰·康纳也把凯尔·里斯传送到1984年保护莎拉·康纳。这一切都和《终结者1》一模一样。然而当T-800和凯尔·里斯来到1984年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T-800一来到1984年就被另一个T-800“老爹”和莎拉·康纳制服了,凯尔·里斯则是遭到了液态机器人T-1000的追杀。原本T-1000应该出现在1995年,如今却提前了11年来到这里,专门等待凯尔·里斯的到来。幸亏莎拉·康纳和老爹及时出现,救了凯尔·里斯。

  莎拉·康纳不再是《终结者1》中的服务生,而是经验丰富、战斗力超强。凯尔·里斯穿越到1984年是为了保护她,实际上却是反过来的,是莎拉·康纳保护了凯尔·里斯。而且此时的莎拉·康纳什么都知道了,知道凯尔·里斯是约翰·康纳派来的,还知道约翰·康纳是她儿子。原来,早在1973年,就有一名T-1000穿越而来想杀死当时才9岁的莎拉·康纳。就在莎拉·康纳束手无策的时候,遇到了从未来穿越过来的T-800老爹。从那时候开始,莎拉·康纳和老爹就在等待1984年,T800和凯尔·里斯的到来。所以莎拉·康纳和老爹能及时制服T-800,并且救走凯尔·里斯。

  凯尔·里斯从2029年穿越到1984年的过程中产生了另一段记忆,审判日从1997年变为了2017年。于是莎拉·康纳和凯尔·里斯又从1984年穿越到了2017年。然而此时约翰·康纳早已被天网改造成了机器人T-3000,成了反派。最终莎拉·康纳、凯尔·里斯、老爹合力打败了已经黑化的约翰·康纳,并且炸掉了天网的大本营。

  片尾彩蛋:天网的本体其实在天网大本营的地下,它并没有被炸掉,反而活得好好的。

  可惜电影把时间线搞得太乱了,而且漏洞百出,估计导演自己都无法解释。烂到什么程度呢?烂到后面的电影都没法拍了,所以《终结者:黑暗命运》直接抛弃了《终结者3》《终结者2018》《终结者5》,直接讲述《终结者2》之后的故事。原本片方想以《终结者5》为起点打造新三部曲,后来又改为以《终结者:黑暗命运》为起点打造新三部曲。 《终结者:黑暗命运》

  1998年,一名T-800杀死了约翰·康纳。于是从此再也没有约翰·康纳和天网了。虽然没有了约翰·康纳,但是又出现了丹妮;没有了天网,又出现了军团。2042年,军团派终结者REV-9穿越到2020年杀丹妮。另一边,丹妮也派格蕾丝穿越到2020年来保护当年的她……

  《终结者:黑暗命运》也是如此,小时候的格蕾丝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了丹妮,后来丹妮把她训练为了抵抗军战士,然后把她传送到2020年来保护自己。电影最后丹妮和莎拉·康纳还去看了小时候的格蕾丝。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加州小子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花费1300万美元制作出了一部在影片演员看来无比搞笑的“道具电影”。然而就是这部电影却最终创造了万人空巷的票房奇迹,并开启了太空歌剧电影的崭新时代。时隔四十二年之后,这个电影系列的最新作品虽然依旧取得了商业成功,然而票房和口碑的巨大落差依旧使得这个延续几十年的太空史诗系列面临严峻的未来。卢卡斯是一位浪漫者,一位纯朴天真的浪漫者。正是这种天真纯朴,这种对浪漫史的想入非非,使得《星球大战》能够如此清新,如此妙趣横生,如此异想天开。

  《星球大战》中自由对抗专制,以弱胜强的故事情节恰好符合了许多民众内心的期望。而电影中对外太空和银河世界的勾勒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更是使得无数青少年观众为之深深着迷。

  《星球大战》更是颠覆性的体验。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有魔力!原作的剧本的确很用心,一个生动的幻想世界,令人神往的在宇宙深处探险的背景和每个人都想象过的太空大战,配以日本武士元素的绝地武士和光剑打斗,各种有趣生物参与其中。再以传统的家庭、亲情、伦理作为剧情框架,全方位刷新了当时每个人的视听观念。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美国人,星球大战就是他们的童年。今天的这部《原力觉醒》,光剑的嗡嗡声,千年隼号的超光速飞行,三位老主角多年之后的亮相,还有无数细节,都能刺激这批粉丝的神经,唤醒尘封几十年的童年记忆。欧美无数当红大牌也不例外,都以能在本片中客串为荣,来唤回童年的美好。最佳例子就是007,演了个暴风兵(被女主用原力控制放她走了的那个),但是风骚的走姿和丢枪的动作表明了他还是非常想刷存在感。

  作为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亚历山大博士是一位科学研究的痴迷者,尤其在时间旅行方面的研究中颇为狂热,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

  虽然科学研究十分投入,但是亚历山教授对未婚妻还是十分深爱的,可是在向未婚妻求婚的当天遭遇大街,未婚妻不幸中弹身亡,这令亚历山教授非常悲愤,于是他几乎将全部精力用在时间旅行的研究上。

  幸运的是,经过他的废寝忘食研究,终于研究出时间机器,他开动时间机器去过去拯救未婚妻。但是命运就像注定似的,不管他尝试多少次回到过去,未婚妻都会因各种意外事故身亡,这令他苦闷和困惑不解,于是他尝试用时间机器向未来寻找答案。

  在向未来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通过机器他看到时间如流水般划过,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变化,时间旅程展现出一幅幅奇丽而又壮观的景象。亚历山教授首先回到2005年的纽约,那时的纽约已经大变样,亚历山教授几乎不认识,殖民月球梦想已经成真,纽约公众图书馆变成了彻底的虚拟真人交互式访问系统,他本想在那里找到答案,可惜还是令人无望而归。

  教授只好启动时间机器向更远未来找寻答案,他到了2007年,没想到的时,这时间的殖民月球出了问题,月球殖民计划恶搞把月球炸离轨道,月球正在分解,变成无数碎片袭向地球。

  为了逃离可怕的地球浩劫,亚历山教授在仓皇逃离过程中不小心被时间机器撞晕,压在时间操作杆上,于是时间一直不停飞速向前流逝,最后在他醒来时,已经是更加久远的802701年,他被当时的伊洛人救起,但却不知的是当时还有另一个以食伊洛人居住地下为生的莫洛克人,在一次地穴人突然抓捕走救他的女孩后,他才知道躲避浩劫后人类已经进化成两个种族:伊洛人和莫洛克人。

  他决定救出被莫洛克人掳走的伊洛人玛拉,他只身犯险前往莫洛克人的地下巢穴,在那里他发现了隐藏在莫洛克人和伊洛人背后的邪恶秘密:人类划分阶层,吃和被吃都是控制者的决定安排。亚历山大教授认为这是违反人性的,最后在争斗中用时间机器摧毁了控制者和莫洛克人,解救了整个伊洛人。

  由于时间机器已经摧毁,教授留在了未来,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心中答案。以时间角度为题材的科幻电影非常多,《时间机器》这部作品以时间机器和追寻命运答案的人性结合在一起,还是值得一看。

  还记得《哆啦A梦》里的任意门吗?任意门使用方法是“在打开门时,想着目的地,否则将通向无法预知的地区”。《七龙珠》里的孙悟空学会的“瞬间移动”,只要能感知到对方的“气”就可以完成移动。但是这两个都有明显的缺点,任意门更像是个双向传输,在使用时如果到达的地方有水有风,都会毫不客气的通过任意门传过来。而孙悟空的“瞬间移动”,首先不能感知太过遥远的距离,其次是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想到达的地方必须有人且之前接触过对方的“气”才可以。

  影片一开始主角就游走在各种旅游胜地,在巴黎喝咖啡,在马尔代夫冲浪,在乞力马扎罗山巅打盹儿,狮身人面像上晒太阳,原来这一切都源于主角在15岁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拥有的一个神奇技能:心灵传输。这个技能只要想着去哪里,不用感知“气”,也没有道具,心里默想就可以直接传送过去,很像现在玄幻小说里的空间法则,简直不要太炫酷。

  当主角拥有特异功能之后,开始不断摸索“心灵传输”的用法,他发现只要是自己看到过或者在照片中看过的地方,只要集中精神,就可以到达这个地方。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去银行拿钱,拿大把的钱。拥有了取之不尽的财富之后,主角从胆小懦弱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每日流连在各种场所之中,并成功的追到了小时候暗恋的女孩。

  无限制的使用“心灵传输”,终于引起了一个叫做“游侠”组织的察觉。这个组织就是专门为了对付“心灵传输”罪犯而成立的。在追捕主角的过程中,主角的父亲因为袒护他而惨死,女友的房子也被毁于一旦。主角最终击垮了这个组织,和女友远离城市,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正像在周星驰的《功夫》中提及的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是显然主角并没有听过这句话,他仗着自己的“超能力”为所欲为,潇洒的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可以说他的父亲,还有女友都是被主角的自私所害。从头到尾他都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自从超能力觉醒后,八年的时间都没有回过家看望过父亲。而他一时冲动报复曾欺负过自己的恶霸同学,导致“游侠”组织了解到他的信息,从而找到了主角的父亲,而他的父亲为了主角的安全,惨死在“游侠”组织手中。

  为了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普通人,利用女友当掩护,一起出门旅游。将女友置身于危险的旋涡中,从而导致女友被“游侠”追踪,不得不放弃家人,选择和主角浪迹天涯。

  在罗马度假时,为了在女友面前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主角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在罗马古斗兽场里突破一道又一道封闭的门,非得要去触及被“公众所不能”的禁忌,更是显示出心智的不成熟。

  不断的纠缠另一个“心灵传输者”,让其帮助自己对抗“游侠”。在伙伴和“游侠”拼死力斗时,他又在和女友卿卿我我,将伙伴置之脑后,虽然最后将“游侠”组织打败,但伙伴辛辛苦苦建设的家园也在争斗中毁于一旦。

  主角妈妈的身份也是“游侠”,在他五岁第一次觉醒能力后,为了保护主角不得不放弃家庭,结果主角的任性妄为,导致妈妈的努力付之东流。

  这部电影说是科幻片,不如说是披着“超能力”的外衣,而对现实的一个批判。孔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主角利用“超能力”肆意妄为,更像是某些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私欲的行为。

  看完了评价是神作的蝴蝶效应1,确实被剧情的浩瀚和富有逻辑的世界观所折服。

  男主迈克尔·詹宁斯是一名职业剽窃分子,以剽窃高科技公司创意,改头换面给提供其竞争的公司,用来换取高额的报酬。为了安全起见,他付出的代价就是,在剽窃科技创意这段时间的记忆,都要完全删除掉,一般最长的时间是两个月。对于迈克尔来说,用区区两个月的时间,不费吹灰之力地换取大量的金钱,这笔账,怎么算怎么都划算。

  如鱼得水的迈克尔遇到了老朋友雷吉米,雷对迈克尔全力邀请,想让他加入自己的研究项目,时间是三年,最终的报酬是价值九千万的公司股票,当然,当他把任务做完,三年时间的记忆,就要消除掉。财帛迷人眼,迈克尔也犯难。是小打小闹的一单又一单,还是干一把大的退休算完?长时间的窃取别人公司的科技创意,让人 迈克尔也生出了疲敝之感,而且金钱的诱惑如此巨大,让他最终下了决断,干!

  在雷吉米的公司,迈克尔再次遇到了在雷家中聊天的美女,两个人其实是王八看绿豆,早对了眼。迈克尔跟随雷吉米进了公司的核心区域,开始了三年的工作。镜头一转,迈克尔坐在雷吉米的眼前,原来三年的时间转瞬间过完,他刚刚被注射了药剂,忘却了三年的记忆。

  雷吉米夸他事情办得圆满,并告诉迈克尔,钱已经打入你的账户,跟律师会面后你就可以拿钱,而略显疲惫迈克尔则激动的憧憬着,拿了九千万美金,这钱到底该怎么花钱!回到家的迈克尔看到电脑账户里的9200万,小心脏欢呼雀跃怦怦跳,恨不得一步就赶到律师所。

  到了律师事务所,看着美女律师,迈克尔心情好的出奇,毕竟马上就要拿到9000万。可律师给他的一个纸皮袋,里面鸡零狗碎的手表,眼镜,纸条,曲别针之类的,号称是20件,却没有一件跟9000万有关,而且律师跟迈克尔说,是他自愿签字放弃了9000万,有他的亲笔签字为证。迎面被浇了一盆凉水的迈克尔,先是不相信,最后失落的拿着纸袋,回到了家里。没想到,遇到了一帮子黑衣人,原来是FBI,接着他被带进了局子。

  FBI告诉他,曾经跟他一起工作三年,一起给雷吉米效力的博士,被发现跳楼自尽。博士涉嫌剽窃政府的专利,迈克尔涉嫌是同谋,而且申请专利的签名上,全是迈克尔的签字。幕后黑手雷吉米则甩脱嫌疑,黑锅都背到了麦克尔的头上。

  迈克尔一脸懵逼,说我啥也不知道,可FBI不吃这一套,把他架上拷问记忆的“老虎凳”,今天你是招也得招,不招也得找。可奸商雷吉米棋高一着,早就用针剂抹杀了迈克尔三年的记忆,FBI一无所获。就在这时候,疏忽的FBI探员,抽起了迈克尔的烟,导致烟雾警报,审讯室烟雾弥漫,都成了睁眼瞎。

  这时候的迈克尔,福至心灵地戴上了纸袋中的眼镜,看清楚了眼前,迅速打翻FBI众人,又利用兜里的车站日票,有如神助的逃出生天。公交车上的迈克尔又从兜里掏出来一个硕大的钻戒,引来了小流氓的觊觎,小流氓抢走了钻戒,迈克尔追赶的过程中,又来到了律师事务所。

  迈克尔又回到女律师那,问这个纸袋跟里面的东西,到底是谁给我寄的?女律师惊恐的告诉迈克尔,就是你自己三星期前给你寄的20样东西,看看是你自己的签字。迈克尔一脸懵逼,想起自己在FBI审讯室以及一路逃难的奇遇,他惊呆了。

  镜头一转,奸商雷吉米的手下告知他说迈克尔没有被FBI拿下,反而被他逃脱了。雷吉米雷霆大怒,难道这小子有前后眼?这都能逃?话刚说完,雷忽然醒悟,赶紧去看迈克尔参与设计的机器,机器启动失败,想必是他做了手脚。看到这,各位看官应该有了察觉,这部机器就是那传说中的预知未来的机器,迈克尔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所以才给未来的自己,一纸袋子东西,保证他能化险为夷。有人说他为什么签字放弃9000万报酬?不放弃,他连雷公司的大门都走不出去。

  另外一方面,乌玛·瑟曼扮演的女科学家瑞秋,在迈克尔巧妙影藏在镜子上的文字提示下,逃出了雷吉米的掌握。接下来的时间,迈克尔又通过纸袋里的东西,跟瑞秋一起,逃脱了雷手下的亡命追杀,一番汽车追逐战,显示出了导演对大型飞车追逐场面调度的水平。

  两个人的恋人组合其利断金,一起回到雷吉米公司基地,最终打败了“过河拆桥”的奸商,炸毁了能预言恐怖未来,并且给地球带来核爆毁灭的时间机器。随着雷吉米的机器设备被炸毁,毁灭了邪恶的源头,迈克尔跟瑞秋也借机消失在茫茫人海。

  有人说这就完了?看到未来的迈克尔就没给自己点买点儿彩票啥的?是的,他确实买了,彩票中奖的金额正好是9000万美金,这家伙,三年的苦工没白干,干掉奸商,让自己拿到了理所应当的报酬,得劲儿。

  这部电影,主要详细刻画描写了男主迈克尔逃避追杀的过程,反而对时间机器的描写是几笔带过,男主跟女主的情感,也采用了的春秋手法。

  《黑洞频率》看片名像是一部科幻片,但是却是一部以科幻为表,家庭情感为核心的亲情电影。

  约翰是一名35岁的警察,他的父亲弗兰克是消防员,在他很小的时候死于一场火灾。失去父亲的约翰一直活在对父亲的思念当中,这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生活,使他变得失魂落魄。有一天,约翰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部无线电台,因为当时极光的作用使空受到扰乱,意外用无线电联系上了30年前尚在人世的父亲。

  父亲的出现温暖了约翰的心。他们彼此诉说着对对方的爱与牵挂。电影的这部分拍得非常感人,一个是三十多岁的儿子,一个是三十多岁的父亲,原本不可能出现的命运因一个意外连接在了一起。他们像老朋友一样交谈,充满幸福与期待。父亲刻下约翰名字的时候,他甚至能闻到木头桌子被电铬铁烫焦时的清香味道,似乎他伸出手,便可触摸到父亲。

  沉浸在与父亲重逢喜悦中的约翰,也想到了利用电台让父亲逃开那场火灾带来的死亡。但是因为改变了历史,他们也不得不面对之后的未知危险。

  虽说是科幻电影,但是这个故事中科幻的设定其实很单薄。剧情中唯一的科幻元素就是极光可以改变时空。这个设定不仅没新意,而且也没什么科学道理。同时,父亲俩改变历史会产生严重后果这个桥段也并不新鲜,许多电影要做得精巧得多。所以在故事的第一个高潮——父亲成功脱身过后,我觉得有些无聊,开始猜测故事会怎样结束。

  肯定不会是什么好结局。故事的发展已经显示,约翰救了父亲,却会因此失去母亲;他想让父亲救母亲,却又让父亲陷入谋杀指控……事情越来越失控了。我们也看过太多类似在悲伤的故事。在正常人类的生活中,两个时间线里的人注定不能见面,通常会有一个人消失或死亡,《蝴蝶效应》里的主角甚至回到母体杀死了自己。以遗憾作为结局,这几乎是所有时间旅行类电影共同的轨迹。

  那么约翰会死吗,为了保护父亲和母亲?父亲弗兰克会消失吗?为了激励约翰从困境中走出来,还是为了不让改变历史所产生的混乱继续?我在心里设定了各种可能性,每一种都包含了他们在最后时刻的告别。

  这个时刻不可避免地来了。午夜,凶手在两个时间线里同时出现袭击约翰一家,幼年约翰和成年约翰克都面临着致命危险。当凶手拿起枪瞄准两个约翰、情节再无退路时,我看到了这个电影最出人意料,也是我觉得最出色的结局——枪声响起。成年约翰抬起头,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枪口的青烟尚未散尽,而凶手已然倒地。那个老人,就是他的父亲。

  由于父亲早逝,约翰从没想过六十岁的父亲会是怎样的。而现在,他就站在那里。弗兰克在30年前的时间线中杀死了凶手,再次改变历史,两条时间线在这一点重合,于是约翰看到的,是年迈父亲在自己身前端着枪,紧锁着眉头像头发怒的狮子。

  穿越三十年时间来救你,这太美妙了。没有想象中的生离死别,没有悲伤和不舍。父子俩齐心协力为自己赢来了一个美满的结局,一家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结局让我心里的幸福感异常地汹涌,多到要满溢出来。我很为我的感受奇怪。后来和专门做家庭关系的心理咨询师朋友交流时她说,这是因为电影满足了观众心里那个关于孩子的期待。父母相爱、且爱自己是每个孩子的愿望,她在咨询中见过的所有孩子都是这个愿望,满足了就再没有创伤感。

  我想这解释了我的疑惑。电影里的结局,确实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孩子,对家庭完整且美满的设想。电影中父子对话的场景,也许你曾经拥有过,也许它已经不能再来,但它一定是你心里最美好的部分。

  本部影片的名字叫做《重返十七岁》,是因为男主重新变回了十七岁的身体。即便他拥有了重来一次人生的机会——可能开启他明星球员生涯的机会,他还是选择了family,当然大家会说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妻子和孩子们,但反过来想想,真正的人生就是这样,不可能真正重来,一定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羁绊或者说牵挂,让你再次面对这个选择时,依然甚至是更坚定地做出相同的选择。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还年轻时,觉得每件事都像世界末日。其实并不是,一切才刚刚开始。也许还会再碰上几个混球,但终有一天,你会遇上自己的真命天子,他会好好爱护你呵护你,整个世界都围着你。”

  天差地别,彼此互看不顺眼,是不共戴天的死对头。

  伍迪是西达高中橄榄球队里最闪亮的四分卫,他人长得帅、个性亲切大方、极富运动细胞又十足超人气,是学校里的运动明星风云人物,眼看返校节橄榄球友谊赛即将到来,伍迪非常期待能代表学校出赛。

  而住在他家隔壁也跟他同校的,是功课名列前茅但社交笨拙的书呆子女生妮儿。对她来说,人生最重要的意义与目的就是要好好用功念书,然后进入梦寐以求的常春藤联盟中的耶鲁大学,才有光明未来。

  某次校外教学他们又爆发激烈争执,并且互相呛声,没想到这次惹来淘气的阿兹特克大神想要插手管管这对冤家。于是第二天他们一早醒来,竟发现自己被换成了对方的身体。伍迪在妮儿的床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女生,让他只想大呼老天,他得住在那个整洁干净、无聊到爆、秀气兮兮,还养了猫咪的女生房间里。当女生他唯一想得到的最大福利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跟一群美女开整晚的睡衣派对。然而伍迪担心着即将到来的橄榄球赛,但如果以现在这副样子上场,他铁定就要失去申请奖学金的机会了。

  妮儿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她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臭男生,并躺在伍迪那个脏 乱不堪的房间,耳边传来伍迪他妈催促吃早餐的隆隆吼叫声时,她心想怎有人能待在这种鬼地方。虽然当男生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骑车,上学不用再赶校巴。只是当她想到再过一星期就是耶鲁大学的入学面试,如果她还不能变回自己的话,什么学业大计、美好人生就都要泡汤了啦。

  当他们发现可以把握机会利用这个“新身份”为所欲为,竭尽所能破坏对方名声与形象以藉机报复时,真是件爽快的事。不过对方的生活其实与自己最初想像有所不同。而当伍迪和妮儿学会互相合作行事之后,发现彼此来电似乎是比灵魂出窍更猛的经验。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艾瑞克·弗洛姆在他书中的一段话: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 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可能这一部电影就是对父母之爱最准确的诠释。

  主角哈特小时候很苦恼,因为他隐约感觉到自己与其他哥哥弟弟的不同,他喜欢吸着蜥蜴的尾巴,喜欢追赶小动物,别的小朋友嘲笑他,他妈妈却安慰他说:你和你哥哥一样是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你们两个都是让妈妈骄傲的好孩子。虽然知道他不是自己的蛋,他是一颗霸王龙的蛋,但是妈妈还是承受着压力接纳了他,视如己出的抚养他长大。哈特长大之后逐渐确定自己就是一只霸王龙的事实,他害怕自己有一天会兽性大发吃掉自己的妈妈,睡觉都噩梦妈妈被自己吃掉,他惶恐不安所以逃走了,一只恐龙在外流浪的生活很艰苦,但想到妈妈因此安全他感到很满足。

  离开妈妈的小哈特不久之后成长为一只优秀的霸王龙,他日常喜欢锻炼身体让自己变得更强壮,一天他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一个蛋,这是一颗非常小的小甲龙的蛋。刚准备吃掉的时候,蛋壳里蹦出一个玩意儿叫他爸爸,撒娇技能满格并且超萌超听话。哈特感到些许的尴尬,还没有恋爱经验的他居然就这样当爸爸了,想吃了他又觉得不够塞牙缝,所以决定养大一点再吃。哈特让小甲龙多吃草快快长大,小甲龙努力吃草梦想长得像爸爸一样高。小甲龙拥有其他小孩一样的天性,活泼好动又天真无邪,一会就跑不见了,哈特真是为他操碎了心,怕他不小心就会被别的恐龙吃掉。由此哈特决定教它一些生存的基本技能,比如如何用声势将敌人吓退,如何利用身体高速旋转将力量最大化的置于敌人的薄弱点。拥有的东西才可能给予,正因为哈特小时候得到了食草龙妈妈无条件的爱,现在他才可以这样无条件的照顾一只小甲龙。哈特做到了也传承了母亲的善良。

  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在父母的怀抱中我们永远都不想长大,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是不是长大了就是意味着离别呢?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一天,哈特对小甲龙说:“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现在我们要说再见了,你要靠自己活下去。”小甲龙虽然不太懂是什么意思,但马上明白了过来,跑了好几圈跑到哈特的头顶说:“我不要离开爸爸,要永远和爸爸在一起,他要长得像爸爸一样强壮。”最后没办法哈特骗他说,如果你跑赢了我就永远和你在一起。小甲龙不敢回头,怕爸爸追赶上来,又怕爸爸已经走了,但是又不得不拼命向前跑。霸王龙跑一步,小甲龙要跑几百步,此时哈特已经转身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小甲龙一路向前跑,他觉得只要跑赢了爸爸就可以永远和他在一起,还问哈特:我跑步没有跑输是不是可以永远在一起了?当哈特听到小甲龙的惨叫声,还是飞奔过去救他,毕竟父子情深胜过一切。

  我们见过很多歌颂父母之爱的诗歌或词语,父爱如山。却似乎忽略了孩子对父母的爱亦然。有些人在成年之后甚至是在中年老年之后依然存在对父母深深的依恋。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就是无条件的信任,一个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他除了无条件的信任自己的父母别无选择,因为小宝宝没有照料自己的能力,这是性命攸关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一个小孩子如果能对自己的父母恶语相向,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深深的失望过,这个小孩子值得同情,他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没有从父母身上获得安全感。

  电影中的很好吃对哈特的爱很恰当的表现出来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他觉得哈特就是他爸爸,虽然爸爸可能想吃他,他拼命奔跑,为了不和爸爸分开,他认真摘浆果,为了和爸爸一起分享食物。当别人告诉他哈特非他生父,他坚定反驳。很好吃努力学本领,看到好吃的红果果一定要背回来和哈特分享,虽被责骂依然开心。我想所有小孩都一样,对父母的爱几近倔强,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不会离开自己。只是大人的想法和世界常常不被小孩子所了解,就像2次元永远无法读懂3次元。

  《海街日记》:从一部电影中洞悉当代日本人的三个审美意识形态

  虽然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颇深,但是由于远离大陆,孤悬于海外,日本人的文化渐渐脱离传统中国文化,其民族审美又发展了其独特的气质,往往带有佛教诸事无常的幻灭感,又有质朴细腻的情致。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审美意识是:“幽玄,物哀,侘寂”。

  《海街日记》其中“日记”的定位是关键,它决定了影片的构成,不是单一的故事主体,而是将一个又一个极具生活化、发生在海边小镇的片段拼接起来。

  电影从一位结婚三次的父亲的葬礼展开,讲述了三姐妹领养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彼此从生疏礼貌到真正一家人的温馨故事。三场葬礼,四个姐妹,一栋老屋,两场烟火,一个食堂,数餐饭,两座山,一片海,一时樱花烂漫,一棵老梅树,一度梅雨季,串起了整部影片。

  “幽玄”:父亲的缺席成为爱情幻想对象。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关于父亲的记忆,三姐妹几乎完全褪色。当父亲离世的消息传来时,她们也是异常平静,甚至还开着玩笑猜测父亲的死因。父亲在三姐妹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不大,但他的缺席却与她们的人生轨迹环环相扣。

  大姐喜欢的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已婚男人,因为不忍心抛弃患有心病的妻子而迟迟未离婚。这样一个看似重视家庭的男人,对于从小见证了父亲的绝情的大姐来说,是极具魅力的。所以她在这段感情中充当了第三者的角色,重演着父亲曾经的悲剧,她一边向姐妹们解释男人不离婚的原因,一边安慰着自己:他和父亲是不一样的。但是最后这个男人却为了自己的前程,选择离婚也选择了放弃和大姐的这段感情。

  二姐与大姐恰好相反,她不喜欢成熟稳重的男人,而是喜欢小男生的甜言蜜语。因为在她的童年中,缺少异性对她的软言细语,所以哪怕是被一次又一次地欺骗,她也沉醉其中。

  三姐是四个人中唯一一个完全没有父亲记忆的孩子,所以在她想象中父亲该是宏伟的、勇敢的。她喜欢上攀登珠峰而失去六指的怪异店长,哪怕身有残疾,却仍然对登山一腔热血。在她眼里,这就是一个男人最美好的样子。

  “幽玄”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爱情在电影里的笔墨并不多,但都是水到渠成的重要情节。因为父亲的缺席,三姐妹对爱情都有较大程度的残缺。导演通过活着的人再现了一位逝去的隐形男主角——父亲完全不在电影画面中,但又时时刻刻在故事中。

  抛开电影来讲,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家庭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并不像中国家庭那样把子女看得很重。日本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低,父母缺席子女人生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比起家庭对于个体的束缚,他们更倾向于自我发展,哪怕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会有自己的生活。

  “物哀”:怀一颗柔软之心,与世俗生活和解。大姐是这个不完整家庭的核心,独自肩负起守护这个家庭的重任。在看到年幼丧父丧母的四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于是她对被迫懂事的四妹心生同情,收养了她。从世俗角度来看,这是完全不合乎情理的行为,上一辈的恩怨常常会延续到下一辈,可是在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大姐稳重,二姐懒散,三姐欢脱,四妹懂事。在这个个性迥异的家庭里,她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拥有一颗柔软的心。

  三姐妹的母亲是另一个抛弃她们的角色。年少时因为难以忍受丈夫的出轨选择远走高飞,留下年迈的母亲和三个女儿。人到中年,开始回忆亲情,于是回来请求三姐妹的原谅。性格较为随和的三姐和四姐很容易就原谅了,只有从小扮演着长姐和母亲双重身份的大姐难以介怀。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从日常小事、互相理解中慢慢升高,逐渐融化。

  如果说缺乏阴暗底色是电影中最大的败笔,其实是导演故意而为之。导演将姐妹间可能所经历的所有不美好都隐藏起来了,比如说小时候的艰难成长、父亲葬礼上的财产分割、大姐第三者身份被爆光、姐妹间因为某件事的长期冷战……不难发现,导演把所有不美好都物化了出来,而并非她们之间的情感世界。

  日本有个词叫“物哀”,其义简单而言可理解为“真情流露”。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在亲身体验过、感悟后,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花火与樱花都是短暂易逝的物事,但短暂处却格外灿烂,包括出现的三场葬礼,都属于日式“物哀”悲情审美的典型。

  但是这些悲情的审美符号并没有影响她们对于生活的美好体悟。在青春年少的时光里,她们不断经历着失去和伤痛,在自我独立和相互扶持的成长中,学会了乐观和感恩。

  四姐妹都在不断长大,也都明白越长大亲情越难能可贵。用彼此间的照顾与关怀,相互填补心中的空缺,找回父亲的记忆,原谅母亲的选择,用感动的泪水抚平了彼此的伤痕,一起并肩面对生活中的那些完美与不完美。

  “侘寂”:向死而生,永远憧憬美好。海猫食堂对于四姐妹来说都意义非凡,这里不仅记载着父亲的曾经,也承载着她们的童年。因为老板娘的病逝,海猫食堂也不复存在了。

  日本天生就是一个悲观的民族,在它的文学里,死亡是一个重要课题,随意找日本纯文学来看,里面基本上都伴随着死亡和葬礼。日本的一些哲学就更悲观了,晦涩,阴暗,追求极致的悲观。这也是为什么导演是枝裕和会在改编原著漫画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

  最初,“侘寂”被视为一种简朴、克制的欣赏方式。今天,它代表了一种以较轻松的态度看待短暂、自然和忧郁,喜爱世间万物的不完美和缺陷。

  导演把对生活的审美寄托在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烟火,秋天的梅酒和冬天的风景里,春夏秋冬又一春。时间是有痕迹、有声音的。她们对生活的柔情和对生活的热忱是随时光四溢而出的。在这本日记中,我们所能窥探到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是她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模样。

  电影以主角炳斗的黑道成长过程作为主线,附上与导演的友情线,与女主的爱情线,与母亲、弟弟妹妹的家庭线,塑造出了一个足够立体的“黑道成员”,透过这名黑道成员,向观众展示了所谓的黑道。从主线情节上,电影构建了这样的一个黑道:利益至上,情义无价。在利益面前,帮派成员之间的情义一文不值。任何有关情谊的言行,回头看去尽是虚伪。

  炳斗从开始无赖般催收的无名小卒,逐渐有了产业,有了游戏厅,有了房地产公司。除了收入可能提高了一些,实际上他所做的事情和最初并无二致——打与杀。

  对比其他黑帮电影更为血腥的打斗场面,更富心机的权利争斗,《卑劣的街头》这部电影将展现的重点,放在了黑社会小人物在重压中挣扎的生存状态。

  炳斗是个有理想的黑道,他试图通过口述、让成员背诵条例方式,宣扬自己的“道”,创造一个不一样的黑道环境。每当他总结出一条“道”,就立刻会有现实来狠狠的抽他的脸。他告诉成员,做黑道就算要饿死了,也要有尊严。紧接着他就穿着裤衩去人家里讨债,为了钱想大哥跪地苦苦哀求;他说我们围在一起吃饭的7张嘴就是家人,最后却丧命于【家人】的刀下。

  炳斗是个十足的矛盾体,他一方面依附于黑帮,另一方面却仍在心理层面上认为自己是正常人。母亲让他退出黑道,他说:“我不干坏事,你别操心。”和女朋友约会的时候,他说:“我可能看起来像黑社会,但却不是你想的那种人。”在面对家人朋友的情景时,他极度希望将自己黑社会的身份剥离出去,想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以至于在强吻了心上人之后,他说出金盆洗手的话。他试图在黑道与正常生活之间造一面墙,将两个身份割裂开来。然而黑社会的那个身份却无时无刻的见缝插针,破坏他的正常人生活,并将他吞噬其中。

  社团业务上,炳斗是精明能干的:他要的来别人要不来账;懂得把握住跨过大哥,直接接触会长的机会;果断先手除掉自己的大哥,后来的拆迁工作也做的十分利索。

  利益场上,他天真的像个傻子:最后还相信他杀掉导演珉浩后,会长会给他家人那50亿;毫无保留的告诉珉浩自己杀人的细节;死的时候仍不明白小弟为什么要杀自己。

  他认为自己的是个不错的朋友,帮助了发小拍成了电影;他认为自己是个合格的大哥,带着小弟们闯出了一些名堂;他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的帮手,帮着会长做成了大买卖。尽管烧杀抢掠,但在炳斗的内心,是对人性是抱有一定希望的。所以他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把利益当情义。 七、爱情

  《触不到的恋人》讲述了分别在两个时段住进同一栋屋子里的男女主人公,通过一个神秘的邮箱互相书信交流的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用跨越时空的构思,舒缓轻柔的节奏,对男女主人公间细腻入微的情感营造,当然还有那每一帧都宛若明信片般的唯美质感,正是凭借这些,电影方才将一根本个不会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无法触碰的故事,让人窥出了爱情最为真挚淳朴的一面,方才令人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故事里感悟到了那恬静淡然却又沁人心脾的爱意。

  爱是很私人化的情感,可能就是星贤每天焦急等待来信时的期待感;也可能是星贤读信时嘴角露出的幸福感;抑或是星贤铁轨旁遇见恩澍时的距离感;还有那种想见不能见的思念。

  我想爱情最美的样子,就是一个人的心渐渐装满了另一个人,每当想起他,整个人都洋溢着幸福感。爱情产生之初的样子是最美的,两个人的心渐渐靠近,渴望了解对方,希望走对方走过的路,经历对方经历过的情感。

  影片中星贤用恩澍教的方法去排解无聊,他到游乐场,喝下一罐啤酒,一路狂跑,玩各种刺激的电动游戏。恩澍则坐上一路公车,来到一条幽静美丽的小路,开始了一个人的散步,最后来到星贤说的咖啡馆,喝上一杯红酒。虽然他们都是一个人在经历,但是总能让人产生两个人的错觉,爱情也许真的可以超越时空

  《触不到的情人》中恩澍和星贤约定2000年的某一天见面,对于恩澍是一星期后,可对于星贤是两年零一星期,但是星贤愿意等,时间从来不是拒绝爱情的理由。

  男主是建筑工程系学生韩星贤,却藏着自己的心事。他独来独往,正好来到海边一所木屋度假。当杂货铺老板问起门牌“ii mare”是什么意思时,他迟疑了一下,大海。

  这是一个漂亮的木屋,架在海面上,连着一座木板铺成的桥梁。初次与女主恩珠结缘是搬来的圣诞节晚上,整理房屋时收到一封来自1999年的信,而他此时所在的时间是1997年。

  留信的人名为恩珠,在等一个人的信,希望下任主人收到的话可以替她转寄。信中提到木屋左边窗子有狗的爪印,她怎么清除都擦不掉。在一次偶然中,星贤看到一只小狗踏着漆料,果真在门边上留下了印迹。

  不过星贤从杂货铺老板口中得知,这个木屋上个月才竣工,是星贤小姨留下给他的。出于礼貌,他回了一封信告知错误,并把这件事归为巧合,一个恶作剧。

  不过,随着信件的往来,陌生女子仿佛预言家一般,令男主不得不相信:一个活在过去,一个活在未来,他们的相遇真的可以称为天作之合。1998年的某天如同来信中所说,下了一场大雪。

  女主恩珠是一名声优。两年前的她遇见了难得一遇的大雪,得了流感。不过正如她所忧虑的,星贤也感冒了。男主在打喷喷中苦笑着回信,他们更加笃定这个奇妙的相遇。

  在漫长的冬季,写信成为了他们往来的乐趣。一个是不愿学得皮毛毕业去糊弄别人而休学,赶往工地当苦工的孤独青年;一个是苦等男友归来,只能为儿童动画配合音的声优女子。

  不同的际遇,相同的孤独使他们在频繁的书信中,成为异时空的知己。如果不是两颗有趣灵魂的相互碰撞,在另一个世界中仍能感到对方的气息,仅凭妙遇的新鲜感是注定走不长远的。

  他们发现,邮箱是时空的传送门。当男主第一次收到女主送来的发卡,他回信说“现在我的头发还很短,或许以后我可以留长头发”,作为回礼他给女主寄了一本《挪威的森林》。

  像所有异地恋情侣一样,不定期的小礼物会成为对方的惊喜。原来,还有个人牵挂着我,生活中顿时充满着浪漫的情趣。譬如,男主一直养着女主送的金鱼,还有那只同名小狗“可乐”;女主会在心情不好时,嗅着扑鼻的书香..……

  在便利店,喝下一罐啤酒,跑步,坐海盗船,这些男主从未体验的乐趣在心脏加速的瞬间注入灵魂;女主也学着男主,在五棵松树旁散步直至傍晚。在同一条街道,前一秒是男主走过的足迹,后一秒承接女主蹦跳的身影。

  不得不承认,这与全智贤在《来自星星的你》中扮演神经野蛮的千颂伊有着天壤之别。虽然她在戏中表现忧郁气质的恩珠,不过眉目之间仍能感受少女的清纯烂漫。

  那天的她,青春靓丽,骑着自行车,沿着海岸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晴朗的天气,碧蓝的海水,温情的曲调无一不表明女主的好心情。当没有看到男主时出现时,她有些失落,虽然明白让一个人等候两年有些强人所难。

  作为一个老师,他侮辱,谩骂、殴打自己的学生,打击他们的自尊,践踏他们的自信,甚至不顾他们的死活,他只要求他的学生们变得更好!更好!其他一切他都不关心。他其实根本不配做老师。作为一个人,他独断专行,喜怒无常,阴险卑劣,谎话连篇,睚眦必报,是小人中的小人。

  安德鲁与弗莱彻的相遇是在安德鲁独自练鼓的晚上,弗莱彻如同一个幽灵般游荡在走廊里,他在观察究竟哪里有灵魂值得他把厄运附着其上。于是他看中了安德鲁。所以第二天,他在课堂上将安德鲁叫走了,如果仅仅将弗莱彻当作一个苛刻的教师来看待,安德鲁并非那间屋子里最出色的,带走安德鲁并不符合他追求完美的性格。

  可当我们了解到弗莱彻是一种厄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被选中的是安德鲁,因为整间屋子里只有安德鲁具有弗莱彻需要的东西:狂热、偏执。所以之后的情节也不难理解,对于安德鲁来说,在真实的世界中有没有弗莱彻这样一个人并不重要,因为所谓弗莱彻,其实不过是安德鲁内心狂热与偏执的外化,所以他接受甚至享受弗莱彻对他肉体与精神虐待,因为施虐者其实正是他自己。

  这种狂热与偏执使安德鲁将自己的双手打的鲜血淋漓,让他为了将鼓打好而毫不犹豫地选择同女友分手,同家人闹翻,这种狂热与偏执在他打错鼓点时抽他耳光,扔他凳子。侮辱他,折磨他。这种狂热与偏执使他乖戾暴怒、走火入魔。辱骂同学,殴打导师。

  在影片中安德鲁同弗莱彻的争吵没有一次是因为安德鲁认为弗莱彻的手段太过分,他只因为自己不能做得足够好而暴怒,只因弗莱彻不给他机会让他证明他足够好而暴怒。而弗莱彻从不同情,无论安德鲁是血流满手,还是浑身是血地站在舞台上,他都不同情,他是冷血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狂热与偏执的化身,他只看你是否足够好,其他一切皆不在他眼中,所以这一切最终造成了安德鲁与弗莱彻的决裂。

  那安德鲁面对厄运惟一一次退缩,他看到了精神失常的自己,看到的死去的肖恩,看到了父亲苍老担心的面容。他退缩了,他抛弃了厄运,出卖了弗莱彻,他想做一个普通人。

  安德鲁失去他的厄运变得平和,当然也可以说是平庸、无聊、空虚等等。弗莱彻失去了他的学生。当然他并不甘心,他要引诱,他要报复安德鲁,他很容易做到,毕竟他清楚他就藏在安德鲁的心里。他很快就找到了机会,他引诱安德鲁重新拿起了鼓捶,而弗莱彻拿报复也狠绝而彻底。安德鲁啊安德鲁,你竟敢出卖我!别挣扎了,我是你的厄运,如果你抛弃我、出卖我,我就毁掉你。你要想不被毁掉,只有征服我,只有比我更偏执更疯狂!

  演出失败后的安德鲁走下舞台,投入父亲的怀抱,如果他就此同父亲回家,就意味着他永远同他的的厄运告别,可是短暂的拥抱后,他又回到了舞台。安德鲁重返舞台,在结尾长达9分钟的灵魂solo中,弗莱彻从开始的厌恶、不屑到后来的欣赏和接纳自愿的担任安德鲁的指挥。这时的安德鲁完成了自己同弗莱彻的和解。在结尾处,他与弗莱彻相视而笑,这个笑包含了太多东西,他们彼此的眼神达成了一种契约,安德鲁已经安心将他的灵魂教给了他的厄运,从此之后,他将迈入大师之列,并承受永恒的折磨与痛苦。

  一部电影到底好不好看,多数情况取决于主角达成“目标”的困难程度,看起来越不可能完成,观众就越有看下去的欲望。于是如何设置“阻碍”成了编剧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设计得别出心裁,“阻碍”可以像火箭助推器一样推动故事的发展,但不小心安排了太多难关,电影的节奏就会变得缓慢,角色不耐烦,观众也会如此。

  《模仿游戏》是阻碍设置的良好范例。首先男主角图灵开始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破解恩尼格玛密码,并且附有一个失败的严重后果——英国无法取得二战胜利。影片只花了15分钟便清楚交代。

  确立目标之前,图灵已经遇到了第一个阻碍——面试。图灵不懂德语,并且有点傲娇,这使得面试官对他的印象急转直下,这样一来,他的目标还没正式开始,就面临失败危机。

  恩尼格玛的密码设定模式有着超过一亿亿种可能性,图灵和他的同事要做的就是,尝试每一种可能性,而且每一天只有18小时的时间,因为第二天德国人就会用全新的密码设定模式。简单地说,他们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理论上两千万年时间才能做完的工作。就算不懂数学,也能知道这是一项“不可能任务”了。

  图灵明确了破解方向——用机器代替人工,用机器打败机器,但他还是遭到当头一棒。“外行领导”丹尼斯顿再一次成为构建阻碍的主要材料,因为他根本“不懂行”,所以也不会理解图灵的良苦用心。由于性格缺陷,不善言辞,图灵还遭到了同事们的排斥、嘲笑和投诉,没有任何人愿意帮助他,他只能孤军奋战。

  琼·克拉克在适当的时候出现,成为了图灵的助手。她不仅提供破解密码上的帮助,而且还是图灵和同事之间的粘合剂,是解开第三个阻碍的钥匙。

  图灵的机器运算缓慢,来不及在18小时内算出结果。一直不爽图灵的丹尼斯顿终于忍不住了,他要直接把图灵给解雇了。

  他可以马上通知英国军方,阻止德军的袭击行动。可是一旦成功阻止,德国就有可能知道恩尼格玛被攻破,然后图灵团队所做的一切变成了无用功。如果不阻止,成千上万的生命,包括团队成员皮特的哥哥大概率会死在这场袭击上。

  学生时代时间线,前期主要是加强塑造图灵,童年遭遇校园霸凌,导致本来就不善与人交流的他变得更加孤僻,只有克里斯托弗能够解开他的心结。

  这部体育励志片,源于一个真实故事。身材瘦小的鲁迪通过不懈的努力,进入梦想中的圣母大学橄榄球队,最终由替补球员变为上场队员,并创造出“1975年之后,圣母大学队再没有人比赛时被当场抬起”的辉煌。鲁迪的追梦故事被创作成电影,是为了歌颂,更是为了传扬。赤子的骄傲,是追梦路上的永不妥协,而永怀梦想,才得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影片中的路弟无比渴望进入诺特丹大学的橄榄球队,并成为上场球员,同时,同学的嘲笑、家人的劝阻、自己的成绩不佳,都是堵在这条路口的磐石。如同人生中每一个转折点都会面对一些得失,路弟在朋友彼得逝世的打击下毅然决定去追逐梦想,开启了这一场艰难而漫长的旅途。

  你是否会说所谓的励志电影仅是拿热血当噱头,灌输一些虚而空的鸡汤?但就像每一个人的口味都会不同,“鸡汤”永远是我们从一个值得品读的故事中获取原材,为自己熬制而成,我们亦可以否定那些无益的而去撷取适合我们的,这就是口味。没有什么道理真正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就像路弟,他八年多的奋斗史浓缩成几十分钟,不是单纯的告诉我们坚持梦想就一定能成功,每年、每月、每日乃至每时,都需要付诸等价而实际的努力,并且,让这些努力变为习惯。

  我们这个世界,太喜欢用数字来衡量自己的得失,财富、利益。至少是多数人,把物质基础比喻为梦想的基石,最后却也发现,梦想是需要时间去坚守,迫于年龄和更多的压力,他们便向生活妥协,渐渐不敢奢谈梦想。

  电影就是电影,它把人对梦想和希望的坚守体现的至死不渝,电影又不止是电影,它竟也把每一次对失败和痛苦的绝望呈现的淋漓尽致。追梦人的路不会走得太轻松,路弟也一样,因困窘的经济条件使他不得已借宿在杂物间,尽管刻苦学习、训练却始终没有得到命运的垂青。虽在这一条路上跌倒无数次,但从路弟鼓起勇气去对抗胆怯的自己、夺回自己人生的操控权时,就已表明,梦想的力量在萌发,在悄悄改变守护着它的主人。

  在这部纪实电影中,失败总是显得如此真实,实现梦想看起来就是异想天开。因为路弟是一个毫无运动天赋且成绩糟糕的人,所以他的梦想总不被人认可,他的执着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愚蠢的固执。梦想是人由心产生的满足我们精神世界的一个物化状态,因它会在我们的想象里幻化得奇妙,所以当梦想和人实际的外在状态不符时,便不会得到认可。

  那么是什么让我对路弟肃然起敬的?我得说,路弟的赤子心无时无刻不打动着我,也无时无刻不让我为之赞叹。命运曾对勇士低语,你无法创造奇迹,勇士回应,我就是奇迹。奋力追梦的八年里,路弟面对了太多失败,虽有顽强的斗志,但一直没有获得上场比赛的机会。亦如影片中黑人的警语,一个毫无运动细胞的人,在诺特丹大学最好的橄榄球队里待了两年,让自己从差生成为就要在最顶尖大学毕业的学生,时间证明了,为梦想所付出的努力足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尽管不是最出色的运动员,对梦想的极其狂热却使他成为整支队伍的精神支柱,并赢得队友的尊重与支持。或许,八年甚至更多年的努力,也不过二十多秒的辉煌,但被举起的那一刻便是给予路弟对梦想坚持不懈的肯定。

  “为了子女,给条命都可以!”影片开头,当林正忠和王远阳一起站在商场橱窗外,看着电视台播报的“重病父亲捐肝救女”的新闻后,林正忠自言自语道。

  《大追捕》一开始,给观众呈现了三个背景各异的中年男人,随着故事的深入,疑问也不断地抛给观众。

  林正忠,一个痴迷于工作的邋遢警探,不太顾家,执着于寻找案件背后的真相,经常对一些陈年案件作无用功。

  王远阳,一个自残失声、坐监20年的失足青年,背负着强奸犯、杀人犯恶名的他,刑满释放后就与一宗命案扯上嫌疑。20年前的徐依云被奸杀案,王远阳是不是被冤枉的?

  徐翰林,一个生活奢华的高富帅,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一个喜怒无常的家长。他被杀后还要被虐尸,凶手的目的是什么?徐依云和徐雪都是他的养女,但为什么两人长得如此相像,又为什么要对徐雪隐瞒徐依云的存在?

  原来,变态养父徐翰林由爱生情,猥亵了养女徐依云,但又不知道徐依云和王远阳已经珠胎暗结,徐雪出世还傻乎乎的以为自己喜当爹。当得知徐依云要和王远阳私奔后,情绪失控的徐翰林错手杀死了徐依云,并机智地嫁祸给王远阳。腐朽的英帝皇家公检法被徐翰林这个上流人士误导后裁决王远阳有罪,于是王远阳就被马马虎虎的定罪20年。

  20年的黑狱生涯,让一枚暖男变成一位腹黑男。刑满释放的王远阳被好心的人民政府转介工作投入新生活时,阴差阳错的安排到了徐雪练习的琴行。当口不能言的父亲看到自己乖巧女儿已然长得亭亭玉立,失声痛哭的王远阳心里是欣慰还是感伤?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远阳先生从无所事事的刑余人员变成踌躇满志的暗夜守护者,当他目睹徐翰林失足从徐雪的阳台摔下,毫不犹豫为女儿进行收尾伪装,并布下了一系列的迷阵用来误导警方,最后还用自己的命来给女儿顶罪……

  而在另一头,不断和前亚洲青年象棋冠军、现资深犯罪人员王远阳斗智斗勇的林正忠同志,却是站在王远阳尸体旁,收到王远阳的临终定时短信后,才了解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真的想知道,究竟看着自己的女儿长大是什么样的感觉?林长官,我真的好羡慕你。”当林正忠看到短信末尾,突然明白自己已经辜负家庭太多,也明白自己抑郁的妻子就是因为自己的冷落而选择自杀,没有隐情也不是谋杀。还好,女儿还在,一直守护在自己身边的知己欧阳萤还在,在这疯狂的世界,还有他疼的人和他爱的人,真是件幸运的事情。

  “他叫王远阳,你要记住他。”影片结尾,徐雪前来自首,当她向林正忠问起王远阳的身份,林正忠将王远阳的照片递给徐雪,徐雪心里已经明白,这个能为自己付出生命的人,身份只能是父亲。

  男主很被动,他做为一名警察,最后不得不到工厂做小保安,最后破案后,又不得不在酒桌上给上司拍马屁……

  你注意到张自力踢出的那个空瓶子,确实很明显,长镜头,而且与故事情节完全无关,观众只听到滚下坡的瓶子发出刺耳的噪音声,仿佛哀嚎……

  理发店的枪击案,很亮眼,有暴力美学,几个警察被杀很震撼。是的,你注意到那一连串动作,警察翻嫌疑人的衣服,不料手枪掉在地上,此时嫌疑犯蹲着,手被拷着,却捡起手枪,开枪,枪声大作,横尸一片,令观众冷静下来……这场戏编的确实精彩震撼。

  就好比王学兵,他不得不杀人,而且还杀警察,因为他是逃犯被追啊,怎么办?最后只能你死我活,和理发店这场戏一样。这其实就是把这些人推到一个你死我活的两难境地,谁也没办法!

  而桂纶镁,最后张自力的淫威下也不得不出卖他的前男友,告发了王学兵。另外,再看案发的缘由,就是因为王学兵因为桂纶镁被欺负,出于爱,最后他不得不替妻子擦屁股,埋尸体,最后隐藏身份五年……而最后张自力又不得不把心爱的女人桂纶镁出卖,背负良心的谴责……难怪张自力那段舞蹈如此的恶心,完全是宣泄,不会跳乱蹦。

  他与女人采取男上女下体位,牢牢抓住女人的手,与其说是征服,不如说在宣泄压力,因为他生活和现实中,完全是被排挤和压迫的状态。

  就像男人压住女人,完全令其无法挣脱,其实双方都毫无快感可言,一个是宣泄,一个是被迫承受,本片的几个性描写其实都是这个状态,女人都非常被动,咱说这分手炮,这炮打的,多憋屈多被动多无奈!

  影片几个男人所呈现的对女人的欲望追求,有的性无能,而有的则心里扭曲。总体来看,本片呈现的是一种灰暗的调子,包括在这件残酷的刑事案件中一切都是那么灰暗压抑,透不过气。

  另外你看这个长镜头,主观视角,此时观众和男主一样,第一次见到桂纶镁,而此时她低着头,是男人都会产生好奇,心中os:你看那小头发,还有这腿,多嫩多白……小寡妇……我也动了凡心了,呵呵,但这个镜头非常重要,蕴含思想性!男人觊觎美色,是对美都充满幻想,这是人类的本性本能,对生活也是如此!

  片名,白日焰火,非常有意境!你想啊,大白天放焰火,肯定有事,婚礼什么的呗,但你说这样能看到什么,灿烂还是黑烟?最多也就听个响,其实和分手炮差不多的感觉,透出那种无奈。

  我们看,桂纶镁仰望天空,莞尔一笑,此时看到烟花,她已经体味到张自力的心境,男主用这种方式为她送行,说明此时还有男人爱她惦念她。

  整部片子看下来并没有使用的任何CG (计算机动画),有的只是在6k高清摄像镜头下呈现的一幕幕真实而又壮观的海洋景观 。

  一开头你就能看到一位白发红颜的老人站在船头,海风吹着他的白发,耳边响起的是这位老人苍劲的声音,他就是91岁却仍在出外景担纲每集导言和旁白解说工作的David Attenborough爵士,多年来与BBC团队一起,实时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蓝色星球2》在老爵爷苍劲的声音和Hanz Zimmer的配乐中拉开帷幕 。

  长达四年的拍摄周期,访问39个国家,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洋几乎所有的海域,甚至包括南极冰下1000米深的海底,而拍摄机器也从十多年前16mm胶片摄影机变成了6k高清数码摄像机,拍出来的影像即使在IMAX屏幕上也能做到分毫毕现,整个团队在水下拍摄时间长达6000多个小时。

  超高清微光摄像机下捕捉到的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夜光浮游生物 。

  这部人类电视史上首部全面探索海洋世界的纪录片将带领观众领略深邃海洋之下的绝美景观,从热带到极地,从岸边到深海,每一幕都讲述着关于海洋的神奇之处。

  BBC这套纪录片的选材角度也很奇特,比如说异常聪明的鱼类: 大堡礁猪齿鱼会带着找到的食物来到坚硬的珊瑚石前用嘴巴一次又一次的将蛤蜊撞开。

  摄制组并没有借此机会赶紧出续集捞钱

  而是足足等了16年

  才推出了《蓝色星球2》

  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

  BBC摄制组都在漂洋过海

  他们一共经历了125次探险

  访问了39个国家

  足迹几乎踏遍了世界各地的所有大陆和海洋

  水下拍摄时长达到6000多个小时

  一位摄影师说

  “虽然我早已对海洋非常熟悉了,

  当鲨鱼刮到我时,

  还是紧张得心跳加速!”

  正是因为有摄影师们“玩命”

  我们才得以认识

  这些长得奇奇怪怪的海底生物

  我们也才得以见到那些前所未见的景象

  和那些温暖有趣

  或者悲伤残酷的故事

  在蔚蓝海洋上

  有一群“放纵不羁爱自由”的宽吻海豚

  正组团飞越六米高的巨浪

  他们这么做

  不是为了觅食

  而是和人类一样

  单纯地享受“冲浪”这项运动

  风平浪静的时候

  青少年海豚会乘着家长休息

  跑出去和小伙伴一起玩“抓珊瑚”的游戏

  看着不同种类的珊瑚块掉落的方式

  都会让它们开心得不得了

  它们从不畏惧在风浪里受伤

  因为小海豚从小就被家长带领着

  Get了蹭珊瑚疗伤的医学技能

  聪明的它们早早就发现柳珊瑚的海扇上覆盖着一种粘液

  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

  在色彩斑斓的珊瑚边缘

  还生活着一枚顶级吃货

  看起来蠢蠢的猪齿鱼

  它会每天跟上班打卡一样

  定时到珊瑚边缘觅食

  辛辛苦苦东翻西找

  只为了它最爱的美味小蛤蜊

  不过在收获蛤蜊之后

  它要怎么吃到里面的肉咧?

  当然是要先含在嘴里

  一路跋涉带回它的专用厨房“珊瑚碗”了

  在厨房里

  猪齿鱼才使出它的大招——

  咬着蛤蜊一遍遍往珊瑚壁砸

  砸歪了一次又一次

  然而吃货的决心

  从未动摇

  当看到蛤蜊终于被砸开的一瞬间

  同为吃货的小pin真是有一种莫名感动呢…

  除了自备家用厨房的吃货鱼

  奇妙的海底世界

  还生活着能用双脚直立行走的单棘躄鱼

  以及团队协作能力MAX的小丑鱼

  这一大家子小丑鱼

  刚刚找到了很棒的避险处——地毯海葵

  它们把海葵当成住所

  也会努力帮海葵打扫清洁

  为了让一家之主的大雌鱼能够顺利产卵

  小丑鱼们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从贝壳到矿泉水瓶

  都努力尝试过搬运一遍

  但折腾到最后

  却确定了距离最远的椰子壳为最终方案

  因为更为坚固

  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

  不畏路途艰辛的小丑鱼竟然一步步挪着

  把椰子壳搬回了家

  为了更好地保护雌鱼

  它们贴心地把椰子壳安放到一个绝佳位置后

  才真正大功告成

  然而

  在蓝色星球里

  除了这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

  更多的是弱肉强食的残酷

  印度洋浅礁湖

  新生燕鸥刚刚学会飞翔

  就要面对它的致命天敌——

  “鱼中高智商”的珍鯵

  珍鯵能精准计算燕鸥飞行的速度、高度、轨迹

  预测它们停靠水面的地点

  如果燕鸥反应不够快

  等待它们的就是突如其来的死亡

  如果说弱肉强食的残酷

  是自然的选择

  因为海洋环境被破坏而引发的悲剧

  人类却难辞其咎

  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捞

  深海变成“盐水地”

  不少生物误入此地就会中毒休克

  盐水中的尸体不会腐烂

  只会永恒地漂浮在死亡之地

  墨西哥海底650米

  火山在爆发

  甲烷在燃烧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

  北极夏季的冰川面积甚至比原来减少了40%

  这意味着北极熊为了生存要游过上千公里

  如果途中没有浮冰落脚

  可能会因此累死在海水里

  浮冰不断融化

  也意味着海象们一直以来用以栖息的居所

  正在不断消失

  抱着孩子孤立无援的海象妈妈

  为了能让一直潜在水中的孩子能够短暂休息

  游了很远很远才寻到一处冰面

  然而探出头去

  冰面上早已经载满了海象

  精疲力尽的海象妈妈试图为宝宝腾出一点地方

  却遭到驱赶

  为了孩子她不得不抗争

  甚至浴血奋战

  后来历经艰辛

  “妈妈终于找到能够栖身的地方,

  她得以跟她的宝宝待在一起享受母子间的爱意,

  但,没人知道它们的未来将会怎样。”

  因为冰川消融

  BBC摄制组在水下拍摄时

  也险些被冰山掩埋

  但是制作人说:

  “我们必须拍《蓝色星球》,

  因为地球上70%的表面积是海洋,

  海洋从来不是和大家无关的世界。”

  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从赤道到两极,从城市到荒岛,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白沙,气候变化、塑料污染以及过度捕捞所带来的危害早已经渗透到海洋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年来,工业化发展飞速,人口急剧膨胀,人类的开发事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雪大面积融化,为了保护孩子,海豹用自己的身体去托着孩子离开家园去寻找能够让它们落脚安家的浮冰......信天翁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喂食要飞翔几千公里只为找到干净不受污染的食物......

  然而这些海洋生物们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全球变暖这样的问题,还有人们为了获取利润对一些珍贵的海洋物种进行过度捕捞、为了开发海洋向海洋中投放大型机器对海洋生物们造成的声音污染、还有塑料垃圾以及酸性液体侵蚀等。

  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保护环境听起来实在是太虚无了。记得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只海龟不小心将一只吸管吞进了自己的鼻孔,它几乎不能呼吸,动物保护团队为了保护海龟只能一点一点硬生生的将吸管拔出,海龟不停地哀叫,大片的血从鼻孔流出。鲁迅曾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一集中David Attenborough爵士这样说道 :“我们在历史上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我们从未如此关心过这个星球的所作所为,我们也从未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当我们有责任去关心我们蓝色的星球,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将取决于我们”。没错,大自然的一切都应该属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就像人类每一个微小的伤害汇聚起来给自然如此深切的影响一样,将伤害转化为善行,从而形成强大的力量带给自然以正向的影响。

  写这篇推荐的时候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这部纪录片,每看一集我都被震撼的像个不会说话的傻子,而我匮乏的语言库也只能发出大自然太美了、太奇妙了,BBC太牛那么多优秀的摄影师、制作人冒着生命危险太敬业了这样的感慨。

  这部不仅有着每一帧都是壁纸的最美纪录片,而且同样有着直击心底,发人深省的对海洋世界的保护与拯救的现实意义的纪录片值得每一个人细心咀嚼。因为这部纪录片的背后,有太多在数米高的巨浪中搏击,潜入深海去探寻,冒着生命危险只为拍到更加完美细致的镜头的优秀摄影师。也有着已经91岁却依然有着孩童般的微笑和充满智慧的嗓音的David Attenborough爵士,每每看到他如此高龄 却依然踏赴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心里总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世界广博而伟大,生命美丽且脆弱。每当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走出门去才会意识到人类是多么的渺小,而后再带着这颗敬畏之心去对待我们的自然和家园,为这个家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生而为人并活在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想必是幸福而又幸运的事!!

  让人想起另一部好评如潮的《地球脉动》。BBC镜头下,大自然渺远壮阔,又灵动可爱。开合大气的是景,惹人动容的是地球原始居民们的天真烂漫。据《地球脉动 2》执行制片人冈顿说,这部聚焦海洋题材的纪录片是拍摄陆地难度的五倍。

  我们欣赏一幅画面,常常讲究意境。说的就是其中的情趣。大海也正因这些寄居的动物而意趣天成。海獭们浮在水面上相拥而眠,捂着眼睛烤太阳,看得人惬意无比。

  猪齿鱼虽然其名不扬,但智商和坚韧的品格都让人刮目相看。据说为了拍它,摄制组花费了两年时间,最后只剪辑成了三分钟。

  刚刚出生的小鱼需要凭借一己之力找到适宜生存的珊瑚礁,它能依靠的只有微弱的声音。但捕鱼船的轰隆噪声给它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这些噪声还会影响鱼类的交流和警报,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大型鱼类的攻击。

  人类工业的发展,使空气的二氧化碳过量,融入海水,酸碱失衡。受此影响,大堡礁的珊瑚正在以极快的速度白化。从小生活在附件的潜水员看到这一景象,只能默默躲在氧气面罩下哭泣。可爱的佩西的家也变成了一座毫无生气的白石。按此程度,珊瑚礁将在本世纪末前消失。

  如果这些不能近到让我们感同身受,那塑料问题让我们觉得自己简直是罪魁祸首。人类一年要向海里倾倒八百万吨塑料,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50万件。科学家们收集南极附近信天翁吐出的不能消化的食物,在里面发现了很多塑料袋。

  难以想象,我们平日里无心使用的塑料。漂洋过海,无孔不入,影响居然如此骇人。更可怕的是,塑料在海浪巨大的冲击力下,会被分解成小型的微塑料。被浮游生物吃下,小鱼又吃下浮游生物,大鱼吃掉小鱼,形成一个死循环。食物链高位的海豚身体就毒素巨大,甚至已经到了母乳就能杀死幼崽的地步。

  让人想起另一部纪录片——《海豚湾》。纪录下了日本太地町地区捕杀海豚的残忍画面,说屠杀一点也不为过。蓝绿的海水瞬间变成触目的红色,亲眼看着孩子、父母被杀,海豚的哀叫从有到无。日本渔民普通谈笑,另一边海豚的尸体一具具上浮。更令人作呕的是,这种屠杀被美化为「以研究为目的」。每年,平均有2.3万条海豚会被日本「合法」围杀。

  面对大自然,总有某一刻,我们都是键盘侠。嘴上为别人不耻,但身体力行的给自己打脸。疯狂点外卖,随手乱扔垃圾,不懂分类和节约……这看似是个无解的命题,但也是《蓝色星球》这类纪录片存在的意义。它提醒我们:任何微不足道的一言一行,背后其实是无数可爱生灵的生死之战。要有敬畏,更要懂得忏悔。

  续文见下篇:影视:电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