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过了荷兰弟逃不过甜茶,六项奥将提名的《小妇人》缘何备受期待
最近的疫情不容乐观,知道定档冲突被迫撤档的我,最终还是选择提前看了《小妇人》这部电影。毕竟能拿到六项奥斯卡提名的电影质量绝对是没的说!
最先是看了预告片,就说说外在的一些东西,这部剧的演员阵容,确实让人惊讶,能同时邀请到这么多厉害的演员,像(伯德小姐)、艾玛(不用多说)、提莫西·查拉梅(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种与奥斯卡挂边的演员,当然导演也是大牛-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看到这些就很难让人忍不住去观看。
再说这部剧的背景,以南北战争为社会环境展开的,那个时期确实诞生了很多的优秀作品,比如《飘》,所以从内容上看应该很有料。
接下来,说最核心的部分。先评论剧中的四位女主角。这部剧中刻画了四种女性的形象,乍一看,meg端庄大方、持家有方;jo崇尚自由、坚韧敏感;beth热爱音乐、善良温婉;Amy勇敢热烈,有才华、爱艺术。
但是我觉得导演想呈现给大家的,并不只是这些不同性格的女性角色在同一社会背景下的发展与结果吧,以及最后的喜剧让大家开心吧!
我觉得这几位女性的差别在于追求,而不是在于性格,小妇人这部书主目的是女性思想解放,所以这几位女性最大的差别不会性格,如果是的话,就可能过于肤浅、单薄。
所以追求是对这几位女性角色定位的决定性因素,电影的主人公是jo,因为她最有追求,有对自由的渴望,对社会背景的反抗-女人最好的归宿是找个对的人(有钱人),所以我认为作者才把她定位为女主人公,因为她代表着作者的内心!
其他的三位,meg没有很大的追求,比较安于现况,没有对生活条件有过大的追求;Amy有高的追求,想过着上等人的人生,所以她渴望上等社会的生活;beth在电影中没有展现过什么追求,她只是热爱而已。
通过分析这几位的追求来看,有越高追求的人,生活的可能就越好,当然这个好。
首先看jo,她追求的是精神领域-自由、反抗,她最后的结局无疑是最好的,心愿得以满足,遇到了懂她的人;Amy如愿今生能跟上层社会的人生活;meg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也快乐与安逸;beth则很惨,死于病症。这可能也侧面寓示了追求的重要性,高追求,高生活品质。当然这是很直白的说法。
联系社会,jo代表着那些有高追求,思想领域丰富的人;Amy代表着真实社会中善良的有能力的聪明人;meg代表着善良、体谅的居家好女人;beth代表着纯善良,热爱生活的人。
在这没有评哪种人是最应该成为的,我认为只要是善良的,就值得被歌颂。jo会成为被尊重的人,Amy会成为“女强人”,meg会成为“好女人”,beth是个“好女孩”。
所以,(作者)导演的目的在于启迪女孩、女人们,要有追求,敢追求,要有手段,但是要善良。我想这也就是电影的核心了吧。
当然还有很多的角色,有的代表生命中的贵人等等。其实就在暗示,生命中会遇到很多人,可能不对,但大多是善良的,无论如何,要笑着面对人生。
很多人说这部剧翻拍的不好,跟老剧差远了。我写影评,不想去评价好坏。但我想说的是,少去评论好不好,多去看看值得学习的地方,抓住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还有我觉得,如果我是导演,会拍成悲剧吧,因为jo最终有些妥协,可能也叫新的认识,但是我觉得追求最好是不变的,这样才有力!
最后献给大家一句话:
在路上,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到生命结束前,我们都是年轻的,有追求的,敢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