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之日》:如何从人生的至暗时刻快转到高光时刻?
《土拨鼠之日》是一位非常有创意、深度启蒙的电影,是一个创意灵感的宝藏箱,每一次看都能找到创意人生的源代码。
电影里的男主角菲尔是一位天气预报员,他对工作很不耐烦,也不喜欢自己的生活,更不喜欢周围的人,甚至对自己也没什么好感。
工作中他经常对两个助手冷眼冷语,同事们嫉妒他巧舌如簧、灵活自如的工作风格,但是私下里都很讨厌他。然而这一切,在一次看似平常的土拨鼠之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美国传统的土拨鼠之日(2月2日),菲尔再一次被安排去小镇报导节日庆典。这已经是第四年来这个小镇了,他依旧如往年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想完成报导赶快离开。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回去的路上遇上大雪封路,只得选择留在小镇暂住一夜。
之后就发生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每当他早晨醒来,他都活在相同的一天里,永远都是2月2日----土拨鼠之日!菲尔被莫名其妙地困在了这一天,这一天就像录像带循环播放一样,反复发生、不断重复。每一天菲尔面对同样的闹钟、同样的人、同样的节日、同样的报导、同样的小镇,他感到万分地绝望......
菲尔进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在经历过无数次重复的剧本后,他终于调整到自己最好的状态,把同样的一天活出了最好的版本,活出了高光时刻,最终不仅赢得了全镇居民的赞赏,还成功跳出了鬼打墙的生活状态。
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很多,如果我们也有过陷入人生的低谷的至暗时刻,我们都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找到菲尔解锁鬼打墙生活的秘钥,找到走出至暗时刻、快转到高光时刻的灵感。
1、你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菲尔,通过菲尔我们可以对照自己的人生是在进化往高处走,还是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的版本?
乍一看菲尔的故事有点荒谬,但是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菲尔。记得菲尔在保龄球馆与两个小镇的居民打球,其中一个人说到“(同一天重复)这就是我一生的生活”。庆幸的是,菲尔还会想尽办法来改变自己被困的生活,而他们已经麻木不仁地接受了。
正如作家章成所说“人生最有价值的发现,是发现自己在重复”。而这部影片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们审视重复生活的意义,并在重复中找到创造和改变的出路。
2、如果想要改变重复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是想尽办法换地方、换人、换剧本(外求),还是着眼于改变自己的内心状态(内求)?
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也像菲尔一样在简单重复地生活,那我们该如何改变?电影中给出了最具有禅意的答案。
一开始菲尔意识到被困在同一天的时候,懊悔地说:为什么把我困在这个我根本不喜欢的小镇上,而不是把我困在我过地最快乐的一天?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想要改变自己重复的生活,就是要改变生活的场景、环境、演员(你身边的人)就可以了,而恰恰相反,真正需要改变的并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状态。
假如菲尔一直抱着一开始那种很不耐烦、很灰暗的生活态度,那么即便他不是困在小镇上,而是在别的很浪漫的地方,他对生活的感知依旧是灰暗的。
而最后菲尔从至暗的轮回到最开心的高光时刻,并没有更换任何外在的人事物,依旧是同样的闹钟、同样的人、同样的节日、同样的报导、同样的小镇......而是努力改变了对待事物、对待生活本身的态度,这一点是他成功走出鬼打墙模式的关键。
所以影片呈现出菲尔前后两种不同的状态,也是启发我们进行对比的两种追寻幸福生活的路径,第一种是外求式的,就像菲尔一开始想尽办法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投机取巧地取悦女主以骗取她的感情,但是结果迎来的是拒绝、更大的空虚。
第二种是内求式的,就像菲尔开始以更大的善意来生活的时候,他开始花时间提升自己(学习诗歌、钢琴),真诚地帮助小镇的居民,不再索取任何外部的关注,那个时候反而所有人都开始称赞他、关注他。
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很多人想要换工作、换伴侣、换房子,甚至干脆通过美容科技来换脸,但是实际上我们最需要更换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
就像“水低而映高山”一样,当你的海平面够低、够能承载万物、够包容谦逊的时候,你不需要向任何一条河流索取水源,河流反而都会自动流向你。
3、如何打破原地打转的恶性循环?菲尔经历了“逃避(小我)----接纳(臣服)----大爱(大我)”的三个阶段。
电影中有明确时间线的轮回场景大概有37个,菲尔的转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消极的对抗、逃避、制造一系列荒诞的戏码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第二阶段是逐渐接受眼前的现况,小我逐渐“死亡”,开始臣服并学着调整自我,重新审视自己、善待身边之人;第三阶段是完全活在大我的状态,对整个小镇的人带着大爱给予无私的帮助、关爱,停止盲目地向外部寻找关注和爱,把时间放在自己热爱、沉浸其中的美好事物上,最后把自己的美好一天过成了全镇人的美好的一天,把这一天过到任何一天都无法代替,这一点成为成功走出鬼打墙模式的关键秘钥。
第一个阶段:逃避(小我)
当菲尔意识到自己被困在了同一天,恐慌、诡异、消极、悲观......各种负面情绪统统涌上来,于是他开始通过各种极端、荒谬的方式来逃避,比如通过恶作剧来满足自己短暂的快乐,通过投机取巧、偷盗来满足物质欲望,通过欺骗美女来换取一夜情等,但是这一切满足之后,换来的是更深的空虚和恐惧。
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小我”会出现的反应,会自然地向外部发起攻击、索取能量、获得短暂的满足,但是满足之后依旧无法填满内心的空虚,也无法彻底解决眼前的困境。
尤其是菲尔在追求女主的过程中,他利用了自己可以每天轮回的优势,一遍遍“截取”跟女主的喜好相关的信息,争取在某一天通过一次精心设计的完美约会,成功获取她的感情。乍一看有点浪漫,但这个时候他依旧处于“小我”索取的状态,妄图通过一些技巧、投机的方式骗取女主的感情,但是被女主一次次扇耳光拒绝了。这个阶段就是菲尔的“小我”逐渐被“扇醒、拒绝、打醒”的过程,也是菲尔逐渐放弃掉完全外求的方式,转而开始接纳、开始探索内求的过程。
透过这个过程,我们也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真的对一个人用心,我们根本不需要像菲尔那样无数次倒带、轮回去一点点满足女孩子的欢心,因为女孩子在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了自己喜好的细节,只是菲尔根本没有用心去观察而已。
第二个阶段:接纳(臣服)
在第二个阶段,菲尔开始逐渐接纳眼前的困境。他说“我认为我没有出路了,我绝望了”,这是“小我”在逐渐臣服的过程,后来他经历了几次自杀,这意味着“小我”被彻底地杀死了。于是他开始向女主坦诚地告白,承认自己在同一天轮回,而女主的一句话成为了他重要的转折点。女主说“或许这不是诅咒,看你怎么看待”。在这个节点上,菲尔彻底地接纳了眼前的一切,并且开始转变态度,以热忱的、积极的态度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类似,有时候经历了一系列挫败和磨难,可能会一时半会走不出来,陷入到自怨自艾、抑郁、甚至会想离家出走、自杀等等。但是这样做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只是把这个问题留到了下一个月、明年或者下一辈子。而且如果我们越去扮演这些戏码,就越是在助长“小我”向外部发起攻击、评判,最后就是一场恶性循环。
而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从外部索取能量转向看到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目前的处境,并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看待目前的处境,寻找到通向未来新的路径。
第三个阶段:大爱(大我)
当菲尔开始接纳了眼前的处境,并学着用新的频率、新的眼光来看待目前轮回的生活的时候,他找到了创造美好生活的出口。他开始用心地关心两个助手,关心小镇上的每一个人,他不再盲目地索求爱慕之人的关注,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真正地专注于生活本身。
当他学着把自己的一天过到最美好的一天、把自己的一天过到全镇人最美好的一天的时候,他不仅水到渠成地赢得了女主角的芳心,还如愿地脱离了同一天的轮回,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4、如何从人生的至暗时刻快转到高光时刻,省下数十年日复一日、原地打转的恶性循环?
刚刚提到电影中菲尔经历了三个阶段,终于从人生的至暗时刻快转到高光时刻。那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有没有更快的方式呢?我们非要像菲尔那样经历三个阶段,才能跳转到高光时刻吗?
虽然电影中用了无数次鬼打墙的剧情,来展示出菲尔点点滴滴的反思、改变,但是生活中我们可以直接省去中间反复试错的循环,直接跳转到最后一个“把自己的一天过成小镇人的最好的一天”的频率带上,我们的阴暗时刻就可以很快被转变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我们的“小我”与别人的“小我”在进行“狗咬狗”的戏码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很快地看到“小我”在演戏、在向外索取能量的假象,直接调整自己的状态,跳转到“大我”的层次上。
或许一开始这么做会很困难,因为我们很多思想和行为上的惯性会像木马程序一样反复地打转,但是当我们开始尝试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转换之路了。我们不再需要去盲目地四处寻找人生导师、鼓励师、解答师、预言师,我们的人生问题解答权就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就是自己最好的先知。
5、既然人人都不能“活着去死”,那还不如按照自己的意愿好好玩、好好活,活到极致,把自己活成自己人生的“头号玩家”!
菲尔在第一阶段(逃避)的时候,有一段很有趣的经历,两个醉汉对菲尔说:既然没有明天,那还干嘛要遵守别人的规则?于是他开车带着两个醉汉横冲直撞,最后把车开到火车路轨上,跟警察上演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大追捕的戏码。
这一段虽然荒谬,但也是一次菲尔冲破内心限制、打破规则、好好玩一把的实验。生活中我们总是怕这怕那的,而社会又制造了无数的规则来约束我们,我们活得如此地谨小慎微,我们越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力就越趋于萎缩。虽然我并不鼓励人人都去搞破坏,但我们可以尝试在外部规则和自我发展之间寻找一条平衡之路,不要总是活在“怕这、怕那”里,能有勇气去追寻自己认为能够沉浸其中的事物,又不会对他人和环境产生伤害。
菲尔能开汽车去铁路轨道上,是因为自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明天,明天还是今天,那对我们来说不也一样吗?
我们的每一个“明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明天”,每一个“今天”也是唯一绝版的“今天”,既然都是唯一版本的,那我们干嘛要把时间浪费在为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上面,我们何不把今天这个当下牢牢地抓住、好好地锁定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做到无可替代、做到淋漓尽致!
毕竟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都不能“活着去死”,哪还有什么好怕的?还不如好好玩、好好活!把自己活成自己人生的“头号玩家”!
6、如果你对生活感到不快乐,你要小心留意身边的“蛛丝马迹”,这些征兆就是在暗示你需要找到你生命中真正热忱的事物。
电影中无数次菲尔与女主的谈话都是有暗示讯息的,只是处于灰暗状态的菲尔没有察觉。比如第一天他们在报道土拨鼠之日的时候,女主提到这里的人在彻夜地狂欢,但是菲尔不以为然,认为他们是无聊才这么做。还有女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邀请他参加小镇的派对,他也拒绝了,可见当一个人处在比较消极、封闭的状态下,他会错过很多美好的机会。
这些从一开始就有的派对、音乐、诗歌、路边的冰雕,都是给菲尔的暗示,这些是很重要的线索,意味着菲尔在人生的转折时刻,需要把注意力聚焦于让自己有热忱、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上。后面菲尔转变的过程中,开始学习诗歌,把契诃夫的诗歌用在土拨鼠之日的报导上,用冰雕给小镇增加节日气氛,用精彩绝伦的钢琴表演彻底点燃了小镇居民的狂欢之夜。
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如哲学家、诗人般的敏锐的观察力,当我们处在某个转折点的时候、面对困境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提高自己观察力的“天线”,仔仔细细地观察生活周遭的暗示,找到自己回归到生命本质上的、让自己热忱的事物上来,并将此彰显出来,这个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回应你。
7、如果你有一个梦想还未圆梦,可以直接把梦想中要做的事情植入到现在的每一天,把每一天的某个时刻作为“梦想操练时刻”,直到梦想圆满。
菲尔在每天的轮回中,每天安排一点时间去学习诗歌和钢琴,真正地投入到自己有热情的事情上。如果我们现在还有一些梦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那就可以像菲尔一样,每一天拿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未来想做的事情植入到现在的每一天。把每一天的某个特定的时刻当作自己的梦想操练时刻,直到自己的梦想在生活中显化出来。
记得《美国好声音》有一个唱男高音的选手,白天他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手机销售员,但是他非常热爱唱歌,每天晚上都会在家里像歌唱家一样练习唱歌。当他站在舞台上、音乐响起的时候,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自信且投入,他忘我的男高音表演瞬间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对于他来说,每天晚上就是他植入自己“歌唱家身份”的梦想操练时刻。
还有我最近在城市里看到的一位机器人舞蹈表演者,虽然在他表演的时候没有太多人在看,但是他投入且很享受表演的时光。后来我看了他的朋友圈,他去坐地铁、去餐厅吃饭都是用机器人的状态。
所以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赋热情到达这种状态的时候,他真的不需要任何的鲜花和掌声来鼓励自己去做这件事情,而是每天自发地、纯然地去做该做的事情。
而当他处在这种状态的时候,他根本不需要去刻意地追求成功和掌声,因为他自己就是目的本身、就是梦想本身。
8、记录下电影中对你有启发的台词,可以作为文案人的灵感素材,也可以作为引起你情绪共鸣的“关键字”。
我记得电影中有几句很重要的台词,跟我产生很大的情绪共鸣,比如女主给男主说的“或许这不是诅咒,取决于你怎么看他”,意味着男主受到启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恶性循环的生活。还有女主说的“你就这样打发永恒的时间吗?”意味着提醒男主要珍视自己的时间,找到能让时间产生价值、自己真正有热情的事情。再比如男主说的“我早就不存在了”,意味着男主的“小我”彻底死亡,开始活在“大爱、善意”的状态里。
还有男主最后用契诃夫的诗歌来为土拨鼠节日做的报导,既是男主对于自己的职业、对于小镇给予的最好的表达,也是电影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示范,就是对于同样的工作,如果你思考地够深、对内容的表达足够用心,你完全可以在你现有的工作状态里,增加创意的养分、调和诗人的意境,完全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创造出更丰富的意境。
电影的关键的台词,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来,作为写作、文案的灵感素材,同时也可以体会一下,为什么这些话能够让我们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这些话可以作为储备,成为我们审视生活、预演生活的关键字?
9、男主菲尔与土拨鼠菲尔同名,两个菲尔都是天气预报员,暗喻着每个人都应该作自己的“天气预报员”,提前预知大环境、周遭事物的发展态势,做到未雨绸缪。
电影里有个很有趣的细节,就是男主人公菲尔与土拨鼠菲尔同名,而且两个菲尔都是天气预报员。只不过用的方法不同,男主菲尔用的是科学的、现代的方式,而土拨鼠菲尔用的是直觉的、更传统的方式。
而后面菲尔遇到大雪封路也是一个很讽刺的反差,菲尔自己是专业的天气预报员,却没有预知到自己回去的路上是大雪封路的。
这也引发我们反思人在严重依赖科技、忽略自己的直觉力的时候,当科技失灵或者科技出现概率性的错误时,人还有没有足够的直觉力去应对这些意外?
同时一个人越是逃避什么就越会被卡在那里,菲尔越是想离开小镇、离开土拨鼠之日,就越被反反复复地困在这一天。所以我们也可以借此看到自己生活中被困的卡点在哪里,如果你的高度够高,你就能在你逃避的事物上,看到你脱困的契机。
另外两个菲尔也是代表不同面向的自己,菲尔嘲讽土拨鼠就是嘲讽自己的隐喻。而男主菲尔在无数次自杀的过程中,有一次是劫持了土拨鼠菲尔一起自杀,这也是隐喻菲尔彻底地杀死了原本肤浅、阴暗的自己,开始转换自己到有爱的、积极正面的状态“重生”。
另外天气预报员这个身份,也意味着我们也需要做自己的“天气预报员”,要留意整个大环境对于我们的影响,大到整个地球的变动、世界的趋势、城市的变化,小到自己每天都生活、工作的环境,每天面对的人,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潜藏着怎么样的线索?这个时候我们才是在逐渐有觉知地生活,也可以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机会。
就好像很多职场人在三十、四十多岁的年龄段,忽然被企业通知:我们有新的人才计划,或者是为了缩减成本,你被裁员了,未来很多职业都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消失,很多人都有可能遇到忽然失业、忽然要换职业赛道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提前预判三到五年的发展趋势,并提前培育自己应对未来发展变化的能力,那就说明你对自己所处的行业“天气”是多么地麻木、迟钝。
而如果我们能对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出路、未来的全球趋势多一些观察和思考,对周遭的“天气”环境有很好的预判,做到未雨绸缪,那我们一定会省下很多在人生路上试错的过程,在变动来临前夕就做好翻转命运的准备。
10、菲尔为了躲避不喜欢的保险员屡次踩到水坑里,意味着我们也要看看自己在急着逃避什么?是不是逃避了这个坑,又踩了下一个坑?
电影中出现好几次,菲尔为了躲避推销保险的老同学,急急躲开,好几次都踩到水坑里。就好像生活中很多人为了逃避自己上一段不开心的恋情,就急着要结婚,结了婚又是一个大水坑,或者为了逃避一段很不开心的工作,急忙跳槽,结果换了工作又是一个大水坑。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情,我们到底要怎么办?我们是要急急忙忙地逃开,还是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逃避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我们是因为看到对方身上有什么东西难以接受,那可能是自己的内在,有一些问题没有呈现出来,而那个令你讨厌的人事物,就是与你的内在的某个点产生了情绪共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急着逃掉,而是调整自己,否则下一步还是会踩到水坑里。
我们可以改变过去吗?从物理实相上来看,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改变看待过去的视角。假如我们把自己过去的生活像菲尔的故事一样,剪接成一部属于自己的《土拨鼠之日》,我们能发现多少次我们是毫无知觉地在某一些简单重复的模式里循环?
而看这部电影最大的好处就是,帮助我们把十几年反复打转的模式,用不到两个小时的剧情集中表达出来,然后我们直接看到问题的根源,看到转换的关键点,然后直接调整自己到最好的菲尔的版本,继续往上走,这样就能省下自己数十年日复一日、原地打转的鬼打墙模式,一步式跨越到人生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