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芝麻官》里李公公的原型是安德海还是李莲英?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个屈辱史,课本上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然,沉睡千年的雄狮最终还是没有被机械化的工业革命唤醒。但不可否认的是,“洋务运动”扎扎实实地为中国近代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一提到“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大家立马能列出当时所有的名人,恭亲王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确实,他们都是“洋务运动”的实操者,也为日后的中国发展起到探路灯作用。

  当时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实行“戊戌变法”但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最后慈禧一派获胜,光绪帝被禁于中南海,轰轰烈烈的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历史称“百日维新”。光绪帝被禁后直到1908年暴毙,这十年间虽说处境艰难但没有一个人的照顾恐怕早已死去,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在各种影视剧中,李莲英的形象俨然被描绘成与慈禧太后沆瀣一气,唯慈禧太后命是从的这么一个人。但现实中的他可是有着超乎常人的处事风格。在那个外族入侵,国内危机四伏的年代,身为朝廷里的大太监,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遭来杀身之祸,但他却能得以善终。不得不说,身处帝党与后党之间的这个很微妙的位置,明哲保身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当然,他是慈禧太后身边最为宠信的太监,但在光绪帝口中,他也是极被信任的“李谙达”。“谙达”一词在清朝是伙伴、朋友的意思。这样看来,光绪帝从没有因为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而因此记恨他。相反,还对他以朋友相称。那么,李莲英又是如何获取光绪帝的信任的呢?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

  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带着光绪帝匆忙逃往热河。途中可谓是吃尽了苦头。那时正是严寒季节,他们在一间客栈里住下,晚上特别寒冷,包括光绪帝在内,每个人只能分得一条特别薄的被褥。慈禧待遇就不一样了,三条大厚被再加上热坑头。在那种恶劣条件下算是非常好的了,细心的李莲英伺候她睡下后又到光绪帝房间看看,一进房门,只见在微弱的灯光下,光绪帝蜷缩在床角瑟瑟发抖。李莲英走近床边试了试,瞬间被冰得心里发颤。这才知道为什么光绪帝还未睡,他将自己的被褥拿给光绪帝并给光绪帝打了盆热水,一直伺候到光绪帝睡着。正如后来光绪帝对李莲英说的话:“没有李谙达,真活不到现在。”

  至此可以看出李莲英并不是影视剧描述的那样很有野心,仗着慈禧太后的宠信为非作歹。他其实是一个行事沉稳低调,善于察言观色的人,这与他的出生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寒,父母只能供他读冬学堂。他从小就表现得很勤快而且会做事,很得先生的喜爱,那时冬天天气很冷,他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学堂,把学堂从里到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清理先生的伏案,可以说做事很仔细。先生因此私下里多教他点东西。后来与他父亲做皮硝买卖,但生活根本维持不下去,后经人介绍,父母送他入宫做了太监。他26岁时就做到了大太监,46岁时被慈禧破格擢升为二品顶戴,当时最高等级的太监也才四品,从此可以看出李莲英做事能力是相当强的。那么他又怎么扯进洋务运动了呢?

  当时的醇亲王奕譞向慈禧请求一个大臣与他一起去视察北洋水师然后把北洋水师的情况告诉慈禧。慈禧太后对北洋水师特别重视,一般人她不放心啊。她思来想去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李莲英看出慈禧有心事,就问:“什么事情这么困扰老佛爷了?可以的话老奴愿为老佛爷解忧。”慈禧眼前一亮,李莲英对自己可是忠心耿耿的啊,不如派李莲英随醇亲王一起去,这样我也放心。于是慈禧要他跟随醇亲王一同去视察北洋水师然后回来把情况据实告知。李莲英视察回来后不仅据实告知北洋水师的情况也为北洋水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慈禧听后甚悦,加大对北洋水师的投入,变相地壮大了洋务运动的规模。

  李莲英一生都追随着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死后他将慈禧太后生前赐给他的所有珠宝首饰都拿出来交给了隆裕太后并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着向隆裕太后提出要为慈禧太后守孝三年。有这么孝顺的奴才给谁不喜欢呢?再说李莲英之前也没少贪财。比起这些,交上去的那些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他的这种丢车保帅的做法是不是很高明?欢迎大家前来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