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为何瑞德第三次能得到假释出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老瑞德在第三次假释时,终于获得了自由。相比于前两次的假释审问,最后一次的瑞德可谓言辞激烈说话不留情面。可就是这样反而能获得了假释通过得到了自由,为何会如此?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其实细心一看,还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分析原因前,我们得先来了解一般监狱假释的前提和基本条件:1.犯人服刑达到原有刑期的一定时间(在那个时候的美国,达到刑期的三分之一就可以申请假释了,好比刑期是30年,服刑10犯人就可以申请。)2.犯人监狱遵守监狱规则。3.通过一些审核被认定为的确有一些悔改表现,且不会再给社会带来危害。这就是假释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下面分析瑞德之所以获得假设的原因。
一.假释审问官通过最后一次假设审核与瑞德前两次假释时所谓的悔改表现对比,觉得其是真有悔改。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人都知道,前两次瑞德被假释审问官叫去时,瑞德一个劲儿的迫不及待的表现说其如何真实的悔改和知错了,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对自由的渴望,想要迎合审核人员想要听的说辞,以至于其所谓的悔过自新表达的非常官方和千篇一律。
绝大多数想要通过假释的人说的都会是他那一套说辞,在当时经验丰富的假释审问官看来,像瑞德这一类人所谓的知道悔改不过是为了能得到自由而刻意说的话而已,毕竟能这么快这么迫不及待认错悔改的人其内心是不可能真的悔改了的。
而在第三次假释审核人员到来时,对面的老瑞德,从老友安迪事件中对自由和希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因为他此刻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所谓的改过自新无非就是一套自欺欺人的说辞而已,因为改过自新就是弥补自己曾经放下的错误。而他已经不可能去弥补了,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因为他的错误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被关在监狱这么多年,他已然从一个稚嫩的年轻人到如今的垂垂老矣的老人,这种遗憾是他已经永远无法弥补的了,所以他何谈改过自新?因为他永远无法再改过自新了,这是一种思想的改变,是瑞德对自身所犯错误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改变。这是前两次假释审核人员没有从瑞德身上看到的,而这也正是审核人员想看到的,因为只有这样的表现才证明了瑞德是真的有改过自新了。
二.因为老布和安迪的事儿,瑞德对自由已经不再那么渴望,还有其对自己所犯下错误的愧疚,他甚至认为自己就该待在监狱里。
因为老布出狱不久适应不了新世界的生活而痛苦直至最后自杀,当时的瑞德就说到过这种体制问题:“起初你讨厌他,然后逐渐的习惯了他,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当我们习惯于一种制度的时候,我们就成为这种制度的牺牲品。”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瑞德的感同深受。
在面对假释审问官的提问时瑞德回答:“后悔?事实上我没有哪一天不后悔,我后悔不是因为我在监狱服役,也不是因为你们我应该觉得后悔……赶紧把你的章盖上去吧老弟,别在浪费我的时间了,说句实话,我根本就不在乎。”事实上瑞德认为他就应该待在监狱,应该接受惩罚,这才是一个人内心真正后悔的标志,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能否在走出监狱已经不在乎了。对于瑞德来说,后悔曾经犯下的错,继续在肖申克监狱服刑就是自己的救赎。
在假释审问官看来,一个人越是能坦然面对自己接受惩罚的现实,就代表他改过自新的越好,你越不想出去,就代表你已经在悔改在反省在救赎,所以那一刻,假释审问官才毫不犹豫的盖上了章同意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