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备受康熙、雍正宠爱,在乾隆朝为何老穿小鞋?
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张廷玉,他出身于安徽桐城的官宦世族,父亲张英极受康熙尊崇,官拜大学士。康熙五十年,张廷玉就干上了礼部侍郎。雍正即位后,身为汉臣的张廷玉更受到有清一代罕见的殊遇,居内阁首辅,又兼任首席军机大臣,是不折不扣的真宰相。而且雍正临死还留下遗诏,准其死后配享太庙。
如此看来,张廷玉的仕宦生涯可说是一帆风顺。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初政,他遵照先帝遗诏,公布了张廷玉身后“配享太庙”,这是做臣子最高的殊荣了。
可惜张廷玉没有好好珍惜这旷世恩典,竟和鄂尔泰闹起了门户之争。在张廷玉眼里,乾隆不比雍正,是个仁慈宽厚之主,而且从年龄上讲,称得上乾隆的父辈,又都做过皇帝的老师,心中对乾隆就不那么敬畏,种种因素凑在一起,不知不觉地,就重演了朋分角立的故伎。
但是,遭逢也要看时运,张廷玉虽然被康熙、雍正所宠,却不为乾隆所爱。在乾隆的眼里,张廷玉就是先皇雍正的秘书,仅仅是代为书写谕旨,无非就是文墨好一点。他把张廷玉鄙视成了一件供人观赏的玩物。
虽然如此,乾隆皇帝对张廷玉还是礼数有加,他不愿意背上冷落前朝重臣的骂名,可是过了不久,君臣关系随之恶化,起因就是张廷玉为了身后名分,居然当着乾隆的面,让他遵守先帝雍正的遗诏,不要忘了让他配享太庙。
乾隆虽然对张廷玉有所不满,但心中并没有违抗雍正遗命的意思。见张廷玉对自己如此防备,提出这般要挟的请求,心中自然十分不舒服,但乾隆还是勉从所请,答应了张廷玉。
张廷玉做为三朝元老重臣,久经政治风云,当尽知为官之道。不知他是真的轻视皇帝,还是一时糊涂,在得到恩准配享太庙的谕旨之后,他只是具折谢恩,并以年老天寒为由,没有亲赴殿廷面圣,而是让儿子张若澄代往谢恩。
乾隆这次真是被惹火了,张廷玉敢于这样对自己不敬,积郁已久的不满像火山一样爆发,他令军机处传旨问罪,让张廷玉明白回奏。
经过这场问罪,张廷玉以垂老之躯几遭严谴,尽失往日的威势,门生故吏各寻出路,树倒猢狲散,就连吴士功这样的死党也投奔了他人。
可伶张廷玉三朝侍君,五十年如一日,修炼了一辈子的谨慎,竟因一时疏忽,触犯了龙颜,结果是备受羞辱,衣冠扫地,乾隆十五年张廷玉以大学士致仕,灰溜溜的返回了桐城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