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玩法大胆又新潮!选择反套路,行至中途突然揭晓答案

  “007”丹尼尔·克雷格、“美队”克里斯·埃文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令人眼花缭乱的好莱坞超豪华阵容;

  《星球大战8》导演莱恩·约翰逊最新作品,致敬悬疑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

  豆瓣评分8.5,烂番茄97%新鲜度,MTC84分,多伦多电影节口碑大爆,被誉为“年度最佳悬疑电影”:

  《利刃出鞘》

  一刀未剪,一屏未改,原汁原味。

  (以下内容含部分剧透)

  ——玩家剧本加载中——Loading

  富豪小说家霍华德·斯隆比在自己85岁生日宴会的第二天,被发现在自家庄园离奇死亡,留下了亿万遗产。久负盛名的大侦探布兰科突然被匿名人士雇佣调查此案真相。

  ——线索搜证阶段——Loading

  跟随着聪明绝顶的大侦探,线索一一展现:

  被利器杀害的受害者,他怀揣亿万财富;生日宴会的第二天,案发时间极为怪异;满是线索的老房子,暗窗?楼梯?庄园和狗?

  揭开表象,这不可能是自杀,而是一起有预谋的他杀案件!

  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当晚参加宴会的斯隆比家族,每个人都有动机!

  嫌疑人一一锁定:

  充满了怨念的富二代外孙?

  刚得知要被没收出版社的二儿子?

  被岳父撞破婚外情的入赘女婿?

  被切断经济援助而怀恨在心的三儿媳?

  这位高高在上的铁血女强人大女儿?

  还是我们这位善良无害的小护士玛塔?

  ——圆桌阶段——Loading

  根据已有的时间线索、公开证据,和家族成员的陈述,对整个剧情进行分析和推理……

  到这里,趣味盎然的游戏戛然而止,观众被导演抛进了新视角。因为,在进行第一轮搜证后,电影突然以小护工玛塔的回忆,仿佛“开天眼”般为观众揭晓了霍华德在生日宴会那晚的“死亡真相”。

  (插一句,玛塔的设定非常有趣,她只要说谎就会呕吐,在整部影片中呕吐共出现三次,既顺应剧情,又暗藏玄机,值得玩味。)

  致敬阿加莎、反阿加莎的名号也正是由此而来。

  从阿加莎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来看她的写作特点,正是推理严谨、安排巧妙,同时疑云密布、怪事迭出。

  每个嫌疑人都满腹秘密。在谜底揭晓之前,侦探和观众都是一头雾水。

  但《利刃出鞘》选择了反套路,行至中途,答案骤然揭晓,玩法大胆又新潮。至此,观众不再是剧本杀里的玩家,而是变身“上帝”,旁观这一出血色游戏。

  当你为“凶手”费尽心思掩藏证据而心惊胆战,当你为误判金水的侦探布兰科感到懊恼,当你苦苦找寻那个还未暴露出来的暗线……

  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在真相之外难道还有真相?

  剧情之外,两个有意思的点:

  一是侦探说的,“中心缺失的甜甜圈中还有一个中心缺失的甜甜圈”。

  人人都在寻找真相,此时的人心就像是缺失了中心部分的甜甜圈,没有支点。大家陷入迷茫、互相猜忌甚至撕破脸皮。

  其实有些时候,真相到底是什么反而次要,告诉你也无妨。更加值得玩味的是在寻找真相过程中的人心博弈,“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失重之下大家都会尽全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此时的疯狂超乎想象。

  二是再回顾下这戏精的一家,细细想来,他们正是美国当下的众生相的缩影。

  霍兰德积攒了巨额财富,是这个上流家族的基石。

  大女儿一家代表着上层阶级:他们是精英、富二代、有着天生的智慧和傲慢;但自我定位不准确,明明是仰仗父辈,还非要自诩白手起家。

  二儿子一家代表着中产阶级:他们没有过人的才华和雄心壮志,还算本分;但往往陷入错把前人的成就当成自己的功绩的固步自封里。

  三儿子一家代表着底层社会:他们表面成了ins上的网红,高谈阔论,实则生活拮据。

  他们都过着表里不一的生活。

  还有各种隐晦的讽刺,也十分辛辣巧妙:

  比如,从一个深受“非法移民”困扰的少数族裔移民小护工角度来看移民问题,

  比如,用一个传说中很厉害、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私家侦探来讽刺传统精英,

  比如,通过一个“没什么用的”黑人警探来暗示种族问题……

  这些人物,尤其是影片中的群戏,揭示了当下的美国困境,尤其是政治生态现状,可见导演的深厚功力和自黑美国的幽默精神。

  最后,一句话概括《利刃出鞘》便是“群星的壳,悬疑的核,暗讽的魂,喜剧的点,细节的梗。”让人猜不透剧情走向,情愿沉迷其中。

  当你走进电影院,认真看完这场最靡丽的剧本杀,请跟我一起说出暗号:My House,My Rules,My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