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了不起的秦淮河女人

  有人在问,我看过的哪一部电影,至今让我震撼,让我难忘。我脱口而出: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已经上映很久很久了,故事背景围绕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讲述了13个风尘女子在灾难中挺身营救同胞的故事。

  整部电影是两个半小时,我足足看了有三个小时,中间停顿了好几次,不是因为不好看,是因为有好几个情节我不忍心看下去,太悲情了。

  电影中激烈的战斗场景不多,主要是围绕这些风尘女子展开的故事,从侧面描写了国难时期祖国同胞的民族大义。中间充斥着枪战、抢劫、强奸的画面,看完之后,对日本当时犯下的罪行更是咬牙切齿。

  整部电影,讲述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元素,贯穿整个故事:中国军人、外国友人、汉奸和妓女。

  先来说说中国军队。

  电影中战斗场面不多,总共只有两场,第一场是在影片的开头,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带着一队中国军队正打算撤离南京,路上遇到日本兵要强奸一群女学生,李教官放弃了撤离的机会,带领中国军队和日本兵展开激战,以中国军队几乎全部阵亡的代价救下了那群女学生。

  那群女学生被救下以后,躲进了一个教堂里,第二场战斗就是教堂外面展开的,当时只有李教官一个人幸存,他不放心那些女学生的安全,守在教堂外面保护她们,随即与闯入教堂的日本军队开战,最后李教官身亡。

  这两场战斗相当精彩,在同胞危难之际,中国军队誓死守护,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才有了祖国的未来。

  外国友人指的是教堂的神父约翰。

  约翰是美国人,本来不是神父,只是来给教堂原来的神父做殡葬,后来这些女学生躲进来了,约翰目睹了日本兵的残忍,决心帮助女学生们逃离南京。最后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约翰带女学生们逃离了南京。

  在人间正义面前,但凡有点良知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于水火之中,人间大爱是超越种族的。

  汉奸,卖国求荣,为世人所不齿。

  这群女学生之中,有一个学生叫“书娟”,她的爸爸就是汉奸。他对日本人卑躬屈膝,对国家而言,他算不上是一个好人,但是对于女儿而言,他是一个好父亲,为了保护女儿离开,他帮约翰找来了修车的工具和通行证,要是没有这两样东西,女学生们是没法逃出南京的,最终,这个汉奸也因此死于日本人的枪口。

  最后,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这群秦淮河的女人,以“玉墨”为首的十二个妓女。

  以前的南京,妓院是很出名的,“玉墨”是妓院的头牌,倪妮演的。她们为了逃命,不巧也躲进了女学生们的那一家教堂。刚开始妓女们和女学生们互相看不顺眼,后来日本兵的到来,经过流血牺牲后,女学生和妓女们互相认同了对方,最后妓女们代替女学生们去参加日本人的鸿门宴,电影里没有交待妓女们的最后结局,但是从史书上来看,去参加鸿门宴的13个人,最后只有玉墨活了下来,沦为慰安妇。

  电影里面有一个情节,至少难忘:妓女们要顶替女学生们“赴日军庆功宴”,妓女们拉直头发,剪去长发,忘记谁调笑那个胸最大的说你这哪像个学生,像是学生的奶妈。明知有去无回,依旧嬉笑着改衣服裹胸,女子本弱,却仍心怀善良与温柔,这是何等伟大的情怀。

  粉上倪妮也是因为这部电影,倪妮演的玉墨,风情万种,让女人看了都心痒痒,换成女学生头以后又是那样清纯,真是把人物演活了。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即弘扬了以佟大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又熏陶民众懂得尊重边缘群体(妓女)的人性光辉,不愧是张艺谋,不知道赚了多少观众的眼泪。

  但是剧中有些情节跟原著有差异,所谓的“十三钗”有点名不符实。原著就是14个秦淮河女人,豆蔻不幸牺牲,其他13个女人替代了教会里的13个学生。不知道电影为什么要刻意改成12个女人+陈乔治,大概是为了突出陈乔治这个人物。其实这样反倒没抓住重点,电影就是应该突出这帮女人,这帮身份低贱却心怀大义的女人。

  不管怎么说,好电影是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在我心目中,没有任何电影能比得上《金陵十三钗》,而这部电影,至今不敢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