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的特效,滥俗的桥段,“抗日神剧”《决战中途岛》只剩演技
文/极电影
当罗兰艾默里奇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里出现时,与之一起出现的还有近现代电影史上最精彩的动作场面。
比如《后天》里的全球性环境灾难和《独立日》里的外星人入侵。
和同时代的迈克尔·贝一样,执导过众多大片的罗兰艾默里奇也将注意力转向二战题材。
相比之下,他的新电影《决战中途岛》可能是他拍摄的最接地气的电影。
从“打造一部关于真正战斗英雄的电影”这个意义上讲,该片基本上取得了成功。
这部电影的叙事围绕三个同时出现的角色展开。
故事一:迪克·贝斯特、韦德·麦克卢斯基和罗伊·皮尔斯是海军上将威廉·哈尔西手下的海军飞行员。
故事二:埃德温·莱顿是一名驻扎在珍珠港的情报官员,与太平洋战区新任海军司令、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并肩作战。
故事三:主要通过山本一郎的视角,讲述日本方面的战斗。
看完这部电影,你可能会发现,罗兰艾默里奇想要在太平洋战场上讲述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这意味着要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介绍角色发展和故事线。
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冲突双方都非常尊重。
虽然罗兰·艾默里奇把片中的美国士兵描绘成英雄,但他也没有过于贬低日本士兵。
这让我感觉到他和他的团队对参加“中途岛战役”的所有人都怀有深深的敬意,这么做也使得这部电影的叙事比一些观众想象的更加丰满。
同时,罗兰·艾默里奇还善于让所有人保持一致的语气。
当然,也有一些美国士兵的台词略显轻浮。
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感觉很自然,不会让观众在大局上分心。
要说《决战中途岛》哪个地方最失败,那可能就是韦斯·图克的剧本。
他的剧本严重依赖于熟悉的比喻和老套的人物,让这部电影的整体效果过于层层叠叠。
过多的演员,让很多人除了尽职尽责地处理军事情报和战斗场面外,没什么实质性的事情可做。
即使是那些主角,比如艾德·斯克林饰演的迪克,也被困在了对话和传统的故事线中,没能给观众留下深远的影响。
优点当然也有。
《决战中途岛》的布景受益于现代电影技术和视觉效果,大胆的空中混战,紧张的轰炸突袭,更加突出了战争期间所做的巨大努力。
它的再现本身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群星云集,他们饰演的角色也都很到位,但擅长恢弘动作场面的罗兰·艾默里奇可能是想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其中。
老实说,这种方法在传统的叙事电影中并不完全适用。
在将近2.5个小时的放映时间里,《决战中途岛》也许可以通过重新剪辑把剧情做得更紧凑,这样就有了一个合适的高潮。
《决战中途岛》是一部很难找到受众群的电影。
鉴于今年的几家主要竞争对手要么在扩张,要么在扩张的路上。
因此,《决战中途岛》很难有一个好成绩。
我们离第二次世界大战越远,就越不喜欢这类题材的电影,似乎只有历史迷和那些喜欢消费二战的观众会对这部电影特别感兴趣。
这并不是一部重新定义其类型的必看影片,但那些想要纪念英雄的观众可能会在这里找到一些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