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6,票房破9亿的《误杀》,与原版相比,有哪些迷影的情节?
截至到1月7日,《误杀》票房已经突破了9亿,无疑成了跨年最大的一匹黑马。
这部电影翻拍自印度的《误杀瞒天记》 , 目前豆瓣评分7.6,不论从剧情、细节描述和家庭教育上,较前版都有较大的呼声,除了结尾,我个人觉得,很多地方都比原版要好。
除了视觉上的冲击,《误杀》可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次心灵上的洗涤。
作为一部悬疑推理片,里面有很多值得思索和迷影的情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细节上的处理,是影片有别于原作的最大差别
影片的结局并不是很和谐,男主角李维杰在明知道素察没死的情况下,选择了不主动去救他,而是带着家人一起瞒天过海,导致了最后暴乱的出现。
为了自我救赎、止暴制乱,为了对孩子负责,李维杰选择了自首。这一点,和原版是不同的,做了大量的改动,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 原版中的母女二人,在打死官二代(素察)后,不知所措,马上给李维杰打电话,当时男主在单位看电影,并没有接听,次日早上回家,也没有提到过素察假死的事情。
而改编后的版本,李维杰明白素察被打晕后,可能会出现晕死现象,于是当晚打电话回家,此刻母女俩并没有接,之后,他打车回家,才知道素察已经被母女俩埋进棺材了。
通过查看现场,他发现整个过程中没有血迹,便联想到之前在电影《活埋》中见过的场景,据此,他知道素察一旦醒来后,是可以在棺材里撑一段时间的,所以推断素察应该是活着的,而棺材这一幕,在原版中是没有涉及的。
(2)李维杰在听完整件事的经过后,一个人在墓地吸烟,此时素察并没有死,李维杰有可能听到了素察在棺材中的微弱的声音,所以,在李维杰打开棺材时,表情极其淡定,
后来一家人吃饭时,小女儿用叉子划桌子的细节,可能是在模仿母亲挖坟,但这声音,却让李维杰联想到素察抓棺材的声音,让他内心深感愧疚,所以马上就制止了小女儿。
(3)之后,李维杰向素察的父母--警察局长夫妇道歉时,说了一句:
“我没能让妻子女儿不受到伤害,我能做的,就是让她们不再受到伤害,对于这事,我很抱歉。”
很明显,他之所以感到愧疚,就是因为他清楚,素察是他故意憋死的。之所以说不让妻子女儿再次受到伤害,真正的意义是不想放这个恶魔再次出去伤害她们。李维杰很清楚,只要把素察放出来,他绝不会善罢甘休,而且,他的父母也不会在影片的最后彻底悔悟。而之所以最后要加上打开棺材,发现素察是被憋死的戏份,其实就是想说,这原本是不会死人的。
(4) 李维杰在影片中说的一句话,到现在已经成了金句:
“我是个没本事的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
很明显,最后他之所以要去认罪,就是因为他知道人是自己杀的。在此之后,母女二人也认罪。其顺序和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真的一模一样,也许李维杰当时的心境,就和这部影片中的石神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这部影片中,没有一个类似于汤川学的人来指出事件的真相。
(5) 最精彩的,莫过于羊的出现。
在影片中,四次出现了羊。
第一次, 羊在湖边看李维杰抛车,这暗示着:他是有罪的;
第二次, 羊被警察打死,意味着代替他受罚;
第三次, 开棺验尸时,表明它已经成了李维杰的替罪羊,在帮他掩埋真相;
第四次, 李维杰决定认罪后,一只活羊重新出现,寺庙中响起了钟声,一切都预示着,一切都结束了,李维杰内心很坦然,所有心结都已经放下,决定认罪伏法。
(6) 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
影片中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小女儿安安最后的考试只考了70分,为了欺骗父亲,把它涂改成了100分。
当她把涂改后的分数给李维杰看时,李维杰的表情是非常沉重的,他凝望着孩子,二话没说,转头便去给她买口琴,而此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是《We All Lie》 ,示意他们都在撒谎。
这首曲子,绝不是导演随意选的,它是韩剧《天空之城》的片尾曲,这部电影说的就是关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正好和现在出现的这个场景遥想呼应,而最后李维杰去自首,也是为了教育孩子,因为他想以身作则。
02 为什么影片最后,要安排自首的环节?
在原版中,男主角是没有自首这一说的,而在国内翻拍的版本中,自首可能让剧情更加有说服力。
从编剧的角度,可以分析出如下3点:
1) 原本影片中是可以不用死人的,可李维杰是真正的凶手,他信仰佛教,最开始确实有心”瞒天过海”,可暴乱之后,警民关系有所改善,心有愧意的他,觉得应该出来承担“责任”。
2) 原版中没有暴乱的戏份,大家出于对李维杰的信任,才开始暴乱、袭警,甚至打砸抢烧,这其实是对法治的一种“误杀”,让无辜的群众成了他的“替罪羊”,这是李维杰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李维杰内心不坏,是善良之人。他从小就是孤儿,父母曾就死于暴乱,他很清楚暴乱会给无数家庭带来伤害,之前他的一个邻居就在暴乱中受过伤。
而这一切让李维杰很愧疚,决定以自首来制止暴乱。
3) 平时与孩子太缺乏沟通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大女儿平平之所以会被素察下药强暴,是因为李维杰平时与之沟通太少所致。
表面上他像是一位慈父,乐善好施,但他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
在平平参加夏令营时,他根本没有提醒她要注意安全,不要与陌生人交谈,甚至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最终导致平平出事。
而更让吃惊的是,小女儿居然也学会了撒谎作弊,而且似乎轻车熟路。
这一切都说明,他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比较缺失,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更好的交流,除了给她们必要的关爱外。
所以,从这点来说,李维杰想到了“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自首的行动来教育孩子。
03 关于影片中出现影片的解读
这部电影比较吸引人的地方,除了烧脑、紧张的剧情外,还有一些影片中含影片的细节,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警官拉温在查证李维杰时,查阅了他一年以来的观影记录,而“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这句话,也成了经典台词。这在原版中是绝对没有的。
电影一开篇,米黄色的监狱场景,和《监狱风云》中的类似;而越狱却与《肖申克的救赎》相关;而棺材里点火,又和《活埋》有联系。
影片中所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有些鸟,它们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作为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看了那么多电影,多年后,也许很多的情节早已忘记,但那些经典的台词却始终环绕在耳边。
比如,《天堂影院》中的经典台词: “生活不像电影,生活可比电影难多了!”
那么在这部电影当中,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这几句:
“当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力气的事情。”
“我只不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也没有能力让你们过得更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不让你们受到伤害!”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
当然,影片中出现的其他电影还有《唐人街探案2》,《控方证人》,《蒙太奇》。
唯一提到的电影人,就是悬疑片大师希区柯克。
电影中曾出现了两张海报,一张是《肖申克的救赎》,另外一张是《猫鼠游戏》。在棺材盖上出现的抓痕和《妖猫传》很相似。李维杰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是《天才枪手》,提到过的电影有《狩猎》,《七宗罪》,最后他面对摄像机镜头,借鉴的是《杀人回忆》,计策参考的是《蒙太奇》,这点比原版要做得好,采用蒙太奇会让剧情更紧凑、更合理。
总的来说,《误杀》在创作手法、拍摄技巧,人物刻画及剧情的演变上做了大量创新,节奏感更强,比较符合大众的口味,是国内翻拍的为数不多的悬疑推理片,不过他更深层次地,揭露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问题,这点,是我们众多父母要引以为戒的,正如素察的父亲所说的:“对不起,是我没有管教好孩子!”
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你没有能力教好孩子,最好不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