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加深了妈妈对它的宠爱

  今年有些特别。今年的街道格外的冷清,然而炮仗声却是比以往更加地响亮。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年的由来,人们在这天同时点燃鞭炮,用响声来吓走那个叫做“年”的怪物。今年似乎应景,大家都想吓跑那个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家伙。

  由于它的到来,全国上下闭门不出。往日车水马龙,如今荒无人烟。想起19年末雄心壮志,为今年定下的一个个目标,内心更加的煎熬。不过再煎熬也不能出去让病毒嚯嚯啊。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被困在家便发明了很多适合家人一起玩的小游戏,如顶气球,套圈游戏,室内羽毛球等等。一定程度上,假期延长不能外出,增加家人的亲密度。只是游戏是一时的,加上“停课不停学”“远程办公”等一些操作,使得人们在家小孩大人都更加频繁地使用手机,且有了正当的理由。

  一直以来,年轻人都有手机迷这样一说。依据《201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98.6%。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占比最高,达到26.8%。2017年英国的调查1716到24岁的年轻人有93%使用智能手机。相较于只有72%的成年人,这些年轻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机的次数高达90次,其中有57%的人,会在5分钟之内查看1次手机。因此,“依赖”“成瘾”“奴役”等词语相继出现来形容年轻人与手机的关系。前两天叔叔还对堂弟大发雷霆。老师网上布置作业,叔叔便把手机给堂弟让他完成作业,但是一转眼就发现他玩游戏去了。

  然而,由于这次疫情,我们逐渐发现不止年轻人,父母辈也开始对手机产生依赖关系。因为工作内容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手机很大程度上在父母那里只充当了通讯工具。他们平时作息规律,除去上班时间,下班就是跟人家唠嗑,做做菜,或者周末逛逛街。他们看重现实周围的人和事。手机简单地作为通讯工具,偶尔兴致一来拍拍照,或者睡前阅览一些感兴趣的文章。这个过长的假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他们规律的生活。

  前两天,妈妈的手机不小心从衣兜里掉池塘里了。捞起来后,手机已经被水泡透不能用了。虽说还有一个旧手机可供使用,但是功能网速都没有之前的好。自从用回这个旧手机,便一直听她说网怎么这么慢,他们发的小视频我看不见,这手机拍照不怎么好什么什么的。我想这不是我之前对手机的反应吗?想着之前,妈妈做事的时候会把手机放下。现在习惯依旧,只是找手机的频率逐渐变高了。妈妈平时回到家,喜欢与别人唠嗑。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去发现那些村里的新变化,跟人谈论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一些事。回到家再跟我们说说她知道的新鲜事。今年由于不得外出,大部分信息只能从网上获取。因此,她天天关注群里的各类消息。每天如此,便形成了习惯。

  多么像我们对手机态度一样。只要我们对手机中的一个事情过分关注,我们对手机使用频率就会增加,随之形成习惯,进而加深对手机的依赖。但是这对妈妈是一时的,毕竟处于一个意外的空置期,对这段时期没有任何安排,导致对手机依赖度加强。但是回归正轨,手机使用频率会下降,不会像年轻人一样熬夜玩手机。因此,需要注意手机使用的还是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好好规划时间,完成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保持好的作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