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爱》学霸失明,金毛被训练成导盲犬,人生更珍贵的是学会爱
电影《宠爱》上映后,观众口碑褒贬不一。有说“非常感人”的,也有说“煽情烂片”的。它的豆瓣评分也不理想,只有6.0分。
时逢非常时期,不方便出门,于是我就在app上观看了此片。虽然,这部影片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有几处情节还是非常感人的。
许多弹幕都写着“看哭了”“好感人”“我欠这部片子一张电影票”等等之类的评论。可见豆瓣评分确实低了。
这部影片共由6段温暖的故事组成,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宠物的陪伴和守护中,收获爱、发现爱,更重新学会爱。在“爱”的主线下,一系列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逐一展开。
当然,这部电影主打的还是“宠物”,比如那只叫呼噜的喵咪,那只叫小叮当的粉猪,还有那只叫小札的金毛等等。
人们为什么喜欢养宠物?也许是人们的内心太孤独,而人与人之间,又有太多复杂多变的计较。所以人们即使害怕孤独,也不愿意找人陪伴,宁愿养一只宠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就像高铭,他事业有成却和妻子离了婚,女儿随前妻去了美国。孤独寂寞的他,对猫咪呼噜说:“我把她们弄丢了,再不能把你弄丢了。”
还有李响,粉猪小叮当和他一起生活,他们一起吃饭、洗澡、玩耍、拍照。可是他女朋友不喜欢宠物,他被迫做出了选择。然而,送走了小叮当后,李响也像失去了灵魂,变得不快乐。
这些大概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养宠物的人的写照吧!诚然,宠物能够陪伴在主人的身旁,给主人们带来安慰和快乐。然而,这部影片只是想说明,宠物可爱吗?
我觉得,比提倡人们对动物有爱心,更重要的事,是人要学会去爱人。宠物忠诚、有灵性,值得爱,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人。
如果,我们养宠物仅仅是为了,从宠物身上索取“陪伴”,那么宠物带给我们的意义就仅仅只是陪伴。
不是“陪伴”不重要,而是更重要的是“爱”——无论是爱宠物,还是爱人。让世界变得美好的,不是某种宠物,而是爱——爱世间万物。
而在世间万物之中,更有灵性的不就是人吗?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享受宠物的陪伴,而是要在和宠物相处的过程中,去体会爱。
所以这部影片中,比人与宠物间的感情,更感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比如,陈乐云和江楠之间的友谊。
陈乐云原本是学霸,可是眼睛失明了。原本光明的前途,突然就黯淡了下来,他似乎一夜间失去了一切。江楠从小和他一起长大,是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可是江楠要搬家了,这样以后,江楠就再不能接送乐云上下学了。江楠决心把自己的爱犬小札,训练成一只导盲犬。在日夜训练了2个月后,小札成为了一只合格的导盲犬。
乐云说他也想通了,如果小札可以接受自己做一只导盲犬,那么他就可以接受自己眼睛失明的事情。
人的心结来自于无法接受现状,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糟糕的现状的时候,也就是走出心理阴影的时候。
所以,乐云鼓足了勇气对江楠说:“我要和你考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学,你就是我的眼睛,我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你。”
这种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的友谊,比起单纯的陪伴和安慰,要更加激励人心。
而乐云的妈妈,在儿子决心面对问题,决心独立的时候,表现得比很多父母都要强。儿子心情郁闷的时候,她没有不听唠叨,仅仅只是默默陪伴。
儿子第一次和小札上街,她没有强行去帮助他,只是默默跟随在他们身后。过马路时,她担心小札不懂得停下来,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可是她没有发出声音。
看到对面走过来很多人,她担心好心人会去主动帮助儿子,让儿子有了弱者的无力感,所以,她用笔在白T恤上,写上字,提醒路人不用帮忙。
她举起白T恤的那一瞬间,我泪目了。因为我看到一个舐犊情深的母亲,一个深爱着儿子,却忍着不出手相帮,让儿子自己站起来的母亲。
这比起溺爱,或者严格的父母来说,乐云的妈妈是一个,深情又充满智慧的母亲。她不仅要保障儿子现在的生活,更要为儿子未来的生活筹谋。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动物没有人那么复杂,少了很多欲望,少了欺骗,所以我们可以和动物坦诚相待,这也是很多人更愿意与小动物,建立牢固感情的原因。
那么我们真的不能和人也真诚地相处了吗?如果我们养宠物,却疏远了人,那就等于本末倒置。人是社会的人,人只能活在人的社会中,这一点必须要认清。
如果我们可以放下贪欲、放下戒备、放下猜疑,人与人之间一样可以拥有最真挚的情感。就像前面提到的,陈乐云和江楠的友谊,陈乐云母亲的母爱,都是伟大的。
这部影片给我们的启发,不仅仅停留在不吃狗肉,爱护小动物的层面,它更深层的意义是,让我们通过了解小动物,学会去爱人、爱大自然,更要学会守护生命中可贵的人和事。
往期文章:
1,《囧妈》强势老妈,为救儿子引开狗熊,母爱就是这样霸道又无私
2,《大明风华》朱棣打造强大军营,朱祁镇1夜尽毁,隔代教育的问题
3,《锦衣之下》谢霄纠缠今夏,上官曦苦恋谢霄,过分的深情就是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