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寄生虫》:什么是贫穷?
什么是贫穷?
有人说是想吃的东西吃不到,想穿的衣服买不起;有人说是精神上的贫瘠,内心深处的空洞。我觉得马家辉老师在《圆桌派》上说得最贴切:“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一块钱,就是贫穷。”
他提到了欲望。人一旦有了欲望,而又无法正视欲望的时候,就永远都有一种“还差一点”的感觉。为了这一点感觉,人便会忍不住凝望深渊,然后一步步走向深渊。
前段时间看了韩国影片《寄生虫》,看起来有些黑暗的视角,讲述两个家庭的故事。一贫一富,金钱、欲望、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个家庭原本不应该有任何交集,却因为穷人家儿子的同学要出国,来找这个看起来很“安全”的朋友代替他,给富人家的女儿做家教,还送来一块象征着好运的石头。
本来,穷人家儿子安安稳稳地做好家教,赚这份补贴便足够了。只是,他有欲望。
在无意间得知富人太太要给小儿子找一位美术家教之后,穷人儿子的欲望膨胀了。他马上为妹妹伪造了一份假学历背景,让妹妹当上了富人小儿子的美术家教。然后,这两兄妹使用了一些卑劣的手段,把富人家原先的司机和保姆赶走,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了替代。
就这样,穷人一家四口,假装互不认识,成功进入了富人家。
当穷人爸爸感叹富人一家有钱又善良又好骗的时候,穷人妈妈的一番话引人深思:“不是有钱又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
他们有钱,所以他们应该善良;我们没钱,所以我们可以为所欲为。这是怎样的一种三观颠覆?善良,难道不是生而为人的基本吗?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一场大雨淹没了穷人半地下室的家,穷人儿子拼命抢救出来的东西,竟然是同学送给他的那块“象征好运的石头”。爸爸问他为什么一直拿着石头,他说:“不是我拿着它,而是它一直黏着我。”
黏着他的,怎会是这块石头,分明是欲望。
电影中的穷人一家,当儿子得到一份工作后,本应开心。但他们并不满足,而是为了一己私欲,使用各种手段,不停撒谎、伤人,最后杀人。甚至当穷人爸爸入狱之后,穷人儿子还活在“摇身一变成富人”的欲望中,幻想自己成了那栋别墅的真正主人,接回了爸爸,一家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电影的名字叫《寄生虫》,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想,到底谁是寄生虫呢?
穷人一家寄生在富人家里,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寄生虫”。可是,当富人家小儿子说出那句“他们身上有一样的味道”时,我又仿佛看见了寄生在富人脑中那条根深蒂固的“寄生虫”,是阶级,更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