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之光初现之《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与日本动漫差距在哪?
前些日子新上映的国漫动画片《哪吒》,在网上沸沸扬扬地传播开,我自己也很好奇,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小哪吒能被这么多成年人追捧讨论,这部片子到底有何魔力?一开始我与老公讨论说是因为最近没什么好看的电影上映,所以这部动画片才会火。这是我对这部片最初的猜想。
看完电影之后我总结了这部《哪吒》能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电影《哪吒》进行大胆的改编,吸引原著流量的同时也守住了大批铁粉,正是因为他剧作上的创新与内容深度的新呈现。有人说如果抛开神话改编,的确,他可能只是个普通的商业动画故事,不出圈,走不出国际化。但其实这是混淆概念了,IP改编和原创故事,是两大方向,观念不更新,新作品的价值在哪里?而且原创故事反映的是当时时代的环境和作者个人想法,到现代大家的想法和环境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顺应潮流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形象立体,个性鲜明
有人说,这个哪吒不是剔骨还肉的哪吒,这个李靖也不是昏聩的李靖,这个龙王也没有兴风作浪,这个敖丙也没有被剥皮抽筋,也没有了“割肉还父剔骨还母”这种精彩桥段。反而是又丧又萌,自带烟熏妆到处惹事的哪吒,哪吒母亲嗓门河东狮,申公豹结巴,太乙真人是个胖子,这些形象似乎非常奇怪
怪那就对了,这部新《哪吒》的姿态和内容统一,就是打破刻板印象。看到海报和预告片,人们第一反应就是:哪吒太丑了。觉得丑就对了,因为本片讲的就是打破偏见。正如很多人一看这是国漫,就不看了;或者去看了,看了觉得还不错也要吐点槽。电影之中,骂哪吒是政治正确,只要你说哪吒是妖怪,就会有人跟着说;电影之外,骂国产片、国漫也成了政治正确,只要你骂它,就会有人给你点赞。其实哪吒不是妖怪,他也想降妖除魔洗清骂名;国漫也不都是烂片,也有人想拍一部佳作证明自己。
三、制造共鸣,深入人心
看完哪吒也有很多父母会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在哪吒遇到困难和排挤的时候,父亲李靖一直教育哪吒凡是要存有一颗善心,是男人就要有男人样。李靖曾反复的教育哪吒:"不要在乎别人看自己的眼光,做事要无愧于心”如果不是李靖夫妇的正确引导,哪吒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哪吒父母愿意接纳自己的孩子可能不优秀甚至毫无未来的现实,源于母爱,母亲一开始就接纳了,父亲在努力之后无果,也因为爱而面对了现实。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尊重孩子,而不是以世俗的标准放弃他。而现实中许多青少年问题大多是在家里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关心以及陪伴,然后对自己自暴自弃,慢慢形成性格缺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很多人喜欢《哪吒》,可能还是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影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哪吒,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这世间,却会因为旁人的目光、家人的过度保护、遭逢的恶意而改变自己的初心,甚至觉得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但内心深处,还是善良、单纯的本质。
尤其是童年时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哪吒到最后会发现,其实这世间的恶意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以及看问题的态度。有这样的立意,《哪吒》确实是一部成人向的动漫,它更像是拍给已经长大的观众,来思考自己生活的方式和存在的价值。
四、国漫与日本动漫
诚然这部哪吒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说到底还是借鉴了前人的作品再创作。回想我们看过的日本宫崎骏经典作品《龙猫》《天空之城》《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每个作品都是独创,想象力丰富画面精致。而且这些动画片大多都是用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富有哲理性,又不失童趣,这些也正是我们缺少的。希望我们的国漫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而我能做的就是带上我的孩子一起去电影院观看。#威尼斯电影节#大家交流和学习的话,就在下面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