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印度独立日强硬放言,莫迪出身和教育经历更值得关注

  据《印度斯坦时报》8月15日消息,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在新德里庆祝印度独立70周年活动上发表讲话。莫迪在演讲中表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是一个独立的印度天然的组成部分。每当执行任务时,我们的安全部队都向外界展示他们的能力。无论是恐怖主义还是渗透者,我们的安全保卫人员随时准备做出牺牲。

  在中印边界对峙之时,莫迪此番言论引起广泛关注。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莫迪的出身和教经历,我们或许能窥探出莫迪此举背后的性格原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莫迪在印度种姓里属于低端种姓。

  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莫迪胸围宽大、生性好胜,来自相对低贱的靠生产植物油为生的甘奇(Ghanchi)种姓,这使他也有别于印度人民党历史上唯一一位曾经入住新德里马场道7号总理官邸的领导人阿塔尔贝哈里瓦杰帕伊(Atal Behari Vajpayee)——后者是位风度翩翩的婆罗门(Brahmin)子弟。

  而甘奇种姓属于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第三个阶级——吠舍种姓。

  印度种姓制度深刻影响印度社会和文化。高种姓人群社会地位高,通常代表的是有钱有势的一方。通过血缘、姻亲构成的一种基于氏族的高贵血亲。高种姓不允许与低种姓贱民通婚,若是低种姓人想要升级为高等,单个个体是不行的,只有整个群族一起才可以升级。

  印度种姓分四种,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低种姓的莫迪曾是街头小贩。

  与出身政治世家、接受精英教育的甘地家族相比,莫迪的出身显得有些寒酸。

  六十多年前,莫迪出生在印度沃德讷格尔一个小商贩的家庭。他的出生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多少惊喜,因为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莫迪从小便跟随父亲,在沃德讷格尔镇里兜售小商品。父子俩常去的地方是镇里火车站,在那里向旅客卖茶。

  在父亲的影响下,到十几岁时,莫迪已经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街头小贩,他和哥哥独自在一处公交站旁经营了一个小摊,卖的依然是茶。

  由于时常上街当货郎,莫迪的学业并不怎么优秀,中学老师对他的印象是“很普通”。不过,学业之外,莫迪热衷于辩论和表演,这为他之后的从政之路埋下伏笔。

  莫迪后来一度拥有一份正式工作——古吉拉特邦道路交通公司职工食堂职员。

  1971年,这是决定莫迪人生道路的关键一年,他加入了一个名为“国民志愿团”的政治组织,成为一名宣传干事。在这个崇尚“印度教至上”的保守组织,莫迪结识到许多印度民族主义政治人物,并逐渐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后来,在印度政坛和党派斗争中,历经沉浮,最终走上总理大位。

  或许正是低种姓出身,又缺少精英教育,莫迪才一直靠运作民粹老去政治资本,靠对外强硬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