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千与千寻》?

  作为吉卜力以及宫崎骏最经典的代表作,也是很多观众喜欢的一部动画电影。

  《千与千寻》有着两个最明显的标签:迷失和成长。

  千寻从最初的迷失到最后的成长,过程中千寻的蜕变所带来的共情。

  这些是无关年龄,都是人们普遍能感到共鸣的感情。

  千寻,本是一个没有教养,不懂得敲门,不懂得道谢的小女孩。

  从小娇生惯养的千寻在和父母搬家时误入魔法世界。

  在夜幕降临后,是属于神明的时间,异世界开始呈现其真实的一面。

  这里是供奉神灵的世界。

  贪婪的父母因为偷吃神灵的食物而变成了猪。

  千寻虽然没有像父母一样因为贪念而变成猪,但却迷失在了异世界。

  在陌生的世界,千寻被迫离开自己一直依靠的父母。

  在异世界四处乱跑,发现周围都是神情冷漠的陌生人。

  才顿感自己孤立无援,被世界所遗弃。

  而庆幸的是,千寻并非真的孤立无援。

  绝境中一个男生对千寻伸出了援手。

  在最初的惊慌失措之后,千寻在白龙的帮助下,开始了在异世界的生存。

  对于一个尚需在父母庇佑下成长的小孩。

  她们会觉得所得到的,所拥有的是理所当然。

  影片开头,千寻在车上埋怨新学校,埋怨玫瑰花。

  “第一次收到的花就是送别的花,怎么这么可怜。”

  “那才一朵(玫瑰花),一朵怎么能叫花。”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她们是不会感激她们所拥有的。

  当然,这无可厚非,毕竟她们还需要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

  但是,这其中,却没有什么可以得到成长。

  换言之,如果一直如此,那么千寻将会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不过,只要遭遇绝境就可以。

  这个绝境不需要多么危机四伏,只需让一个习惯在父母庇佑下的小孩在茫茫人海中挣脱父母的手。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孤立无援,惊慌失措。

  而此时,除了走出困境,没有其它的选择。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当她面对不得不面对的绝境时,一个小孩子的力量是很微不足道的。

  想让父母变回人类,想离开异世界,千寻仅靠那点力量是不够的。

  所以她四处碰壁。

  小白带她过桥时,她忍不住吐气了;

  去锅炉爷爷那里找工作,把工作搞砸了;

  去汤婆婆那里签契约,自己的名字被夺走了。

  庆幸的是,对于在困境中绝望的千寻来说。

  小白一个善意的指引,指引千寻去锅炉爷爷那里找工作。

  锅炉爷爷对小玲声称千寻是他的孙女,并用一条珍藏的烤蝾螈收买小玲,让小玲帮忙带千寻去汤婆婆那里签契约。

  小玲看似讨厌千寻,但不经意间也会流露出一些善意的举动。

  就连不起眼的煤球都帮千寻保存她的鞋子。

  对于身处绝境中的千寻来说,这些小小的善意日后都将成长为千寻最珍贵的部分。

  即宫崎骏一贯伟大的命题:爱。

  就如在花丛中,小白用魔法变出的饭团让千寻泣不成声一样。

  在神隐得到工作,走过了最初的惊慌失措,千寻开始用她曾经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爱去回报别人。

  被垃圾污染的河神;无脸男;汤婆婆的胖孙子;还有身受重伤的小白。

  从别人那里得到关怀的千寻学会去关怀别人,但这还不是千寻真正的成长,这是被迫的懂事。

  而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

  就像“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这句话一样。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是一个小孩子能主动选择的。

  在顺境中深受父母的宠爱,在绝境(异世界)中孤立无助,这些都不是千寻能主动选择的。

  真正的成长,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千寻必须主动离开这个困境,而不是被迫去离开。

  就如汤婆婆的胖孙子主动爬上千寻的肩膀上那一刻一样,属于他的成长也开始了。

  千寻必须学会主动离开当下所处的情境,去经历,去感受,而过程中得到的种种才会成长为自己的一部分。

  即使是那个从小生活在汤婆婆的溺爱下的肥孙子,他也一样,只需从汤婆婆的溺爱中走出去,然后去经历。

  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成长。

  偷钱婆婆的印章而深受重伤的白龙为千寻真正的成长带来了契机。

  千寻为救小白乘上那列有去无回的列车。

  那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决定,而是千寻主动做出的选择。

  虽然此行吉凶未卜,千寻身无长物,没有父母,没有小白的倚靠。

  但千寻的眼神中却流露出从未有的坚定。

  千寻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那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中,当列车上的乘客一个个下车,千寻看到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些不曾发觉的美丽风景。

  也许很难说清楚那是什么,但确实有某种新的东西在千寻身上生成。

  而这,就是千寻真正的成长。

  虽然《千与千寻》是一部动画电影,但却受到各个年龄层的喜爱。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千与千寻》或许是因为千寻的故事都是你我都曾有的过往。

  文中图片来源于剧中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