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套“战狼” 关于《流浪地球》的50件幕后故事
业界讨论了多年的“中国科幻元年”,在2019年真的到来了。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流浪地球》,成为第一部上映的中国科幻片。尽管导演郭帆还在担心科幻片有门槛,普通观众能不能接受;但在业内,《流浪地球》是真真实实口碑爆了。
首映礼办完后,一直绷紧了神经的郭帆,肉眼可见得放松了下来。在和娱理工作室的对话中,他大笑着说起拍摄中遇到的各种奇葩难题。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摄影:王博)
那些曾经成天困扰着他的问题,终于都过去了。郭帆说,自己和团队都已经竭尽全力,没有遗憾,对于《流浪地球》,他打100分。
吴京、郭帆现场交流
《流浪地球》的四年历程,让郭帆从微胖界累瘦到了男神界,甚至收获了颜粉。开始做剧本时,郭帆和编剧们几乎天天不睡觉;到了开机时,他每天只睡两小时,现场拍完了还要回去看前一天的镜头;杀青后开始后期制作,郭帆就在工作室支了一张弹簧床,一宿一宿的熬夜。
这部中国科幻第一片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娱理工作室总结了50件与《流浪地球》有关的事。
01
2015年,是中国电影爆发式发展的一年,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协会关于青年人才的交流计划也进行到了第3期,郭帆、乌尔善、宁浩都参与过这个“留学计划”,回国后都把新作计划瞄向了高工业水准。
当时中影储备了各种类型领域的IP,其中就包括三本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
中影叫了一些导演去聊合作意向,郭帆挑中了《流浪地球》,他认为这是刘慈欣的三部小说中相对容易拍的。
02
和中影做沟通时,郭帆明确了拍国产科幻电影的四个难点:预算(永远不会充足)、时间(大规模资金投入后,必须分秒必争)、文化(好莱坞科幻片通常是一个人拯救全世界,照搬这样的叙事来中国的文化语境,无法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制片管理(在2015年,凑齐一套懂技术的领导班子已经难得,凑齐一整套各部门长几乎不可能)。
片场忙碌的郭帆
03
《流浪地球》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大概有四五次超支,制作成本比预计翻了一番。
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宋歌几乎是在10分钟内决定要投资《流浪地球》,每次超支时,他都鼓励郭帆超就超了接着干,因为这份信任,郭帆知道自己必须做到最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