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昨日观影《误杀》,确实是值得一看的一部好电影。
电影开篇一句: “善良本身就是一种牺牲,自愿牺牲或被人牺牲。”为电影的结局埋下伏笔。
警察局长拉韫和普通市民李维杰,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原本根本不会认识更不会有任何交集,但因素察这个混账官二代,把两个家庭推上了对立面。
素察让我想起了那个叫嚣“我爸是李刚”的孩子,有这样的孩子,父母丢官罢爵是迟早的事,善恶皆有报,有因必有果。
泰国是个全民信佛教的国度,“因果不虚,报应不爽”,佛教讲究因果轮回。
影片中李维杰有三次出现在寺庙,第一次布施,是作为芸芸众人中的一个普通人对生活的期望;第二次布施是误杀素察后,为内疚忏悔,但僧人不接纳,告诉他“无相布施,才会有无限功德。”第三次去寺庙是寻找迷失的自己。虽然在与警察的斗智斗勇中他赢了,但市场竞选都彭对手制造社会混乱,女儿安安涂改的分数,作为已平凡普通的父母拉韫与都彭的请求,李维杰自我救赎,去警察局自首了。
影片中,极少人谈到坤泰。坤泰是个恶名昭著的恶棍警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人物,是他的推波助澜将影片推向高潮。
二
说说故事线吧。
电影开始,警察局长拉韫审一宗完美不在现场的杀人案,凭多年破案经验,犀利的语言,攻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情真相大白。这就引出了拉韫经典台词:“当你破过1000个以上的案子,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完美的作案现场。”
画面切换,监狱犯人越狱,计划周详,结果被活埋。借电影巜活埋》的故事,李维杰出场。通过蒙大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从活埋》,也说出了一句经典台词:“当你看完1000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什么离奇的事。”
李维杰,小时候随父母来到泰国,父母早年死于暴乱,他从小以孤儿的身份长大,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与妻子阿玉结婚17年,育有两个女儿,李平和李安,以开网络公司为生,过着清贫拮据、知足的小日子。因与人为善,虽懦弱,但还是会对不平的事情仗义相助,拆过恶棍警察坤泰的台,也揍过坤泰,特别照顾华人。所以,深受小镇居民好评。
大女儿李平参加夏令营被警察局长儿子素察迷奸。素察是个骄横跋扈的公子哥,他戳瞎了别人的眼睛,她警察局长妈妈并没有教育他,只是帮他掩盖罪行,赔偿10万铢了事。这种纵容式的教养让素察更加有恃无恐,不仅不思悔改,还变本加利欺上门去侮辱李平。
在李维杰的妻子小玉得知女儿被欺负后,在仓库看见女儿再次被欺负,以视频被威胁,正所谓为母则刚,平时胆小怕事的小玉为了女儿出头抢夺手机,却屡遭素察用手机狂烈打击,女儿李平看见母亲被打,本想用铲子打落手机,却失手打在素察头部将其击晕在地。但小玉误以为素察以死,将其埋在后院墓地别人的祖坟里。
这一晚李维杰正好出差不在家,晚上看完拳赛想着该向家里人报安,于是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回家,此时,小玉和李平正在处理素察,电话是睡眼朦胧的小女儿接的,因为时间太长,小女儿李安接电话时,李维杰已挂电话。由于李安太小,心里又奇怪妈妈和姐姐怎么不在,不小心电话没放好,李维杰再打电话时全是占线。作为生活一向没有波澜的小市民突然害怕是不是家里出事了,于是一向节俭的李维杰已经顾不上钱的问题,花大价钱急急打车回家了。
李维杰回家,妻子小玉和大女儿李平正无助地拥抱着坐在卧室的地板上。李维杰得知事情始末后,采用了一系毁灭证据,串共证词的一切措施,如他在影片中对妻子说的那句话一样,“我是一个没有本事的男人,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面前。”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三
未成年犯罪往往是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沟通上出现了问题。巜少年的你》那些校园欺凌的孩子也像素察一样,父亲不问原由只会打骂,母亲只会溺爱,从来没有人去想过去问过,孩子,你究竟需要什么?给孩子的,是觉得应该的东西,却没有人问过这是不是他们想要的。
都是第一次为人,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才是父母成正成熟的过程。如李维杰最后对女儿李平的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你一回家就习惯性地关上房门,我多么希望,像小时候一样,你对我充满信任。没想到,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再次让你信任我。”我们不知道如何相处才让彼此舒服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沟通过我该如何来爱你,我的孩子。
电影最后李维杰自首,后来小玉和李平又去自首,是道义的合理性,法律的合理性,也是人性的合理性,虽然看起来是李维杰用善良来回对拉韫作过的恶,但他也是在自我救赎,救赎不安的良心,救赎社会动乱后的重健,救赎他小女儿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降魔亦是行善。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