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最爱压制的一类人,这样的人一多,历代皇帝就有些害怕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越来越成为最必不可少的存在。然而,在古代,尤其是专制社会,统治者却对人才进行大规模的压制。按理说,为了国家的发展,统治者应该加大人才的培养,可是,事实上,他们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处处压制他们,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人才的介绍,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借用韩愈的伯乐相马,或者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过,当我们仔细阅读这些经典时会发现,古人对人才的观点往往来自于“天公”与“伯乐”。然而,无论是祈求天公还是呼唤伯乐,在古代人才都是被动的,他们因统治者的需要而被动形成,又因社会现实而被迫消失。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人才进入官场就无异于飞蛾扑火,可是,为什么他们明知如此却仍旧乐此不疲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从汉武帝的话中找寻答案吧!

  据史记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讽刺大臣汲黯曾说了这样一句话:“人才都是老天爷安排的,他不会因为盛世而有所增加,也不会因为乱世而有所缩减。这些人生来就是为了选拔和作为,他们中有些人可能天赋异禀,然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才能最终只会被淹没。”

  那么,这些人才又是如何实现选拔和作为的呢?

  都知道,在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之后,到了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最终,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

  可以说,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以后,我国古代官吏选用又分别出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滥觞的科举制。可以说,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

  可以说,古人对人才的选拔都是具有制度性的,比如:举孝廉,科举等等。我们常常会看见一些人为了能踏上仕途,不断的学习科举知识并经历层层选拔。当然,这种选拔也有例外,对于那些运气好、才学好的人,一旦受到伯乐或天公的赏识,那,么他们自然前途光明。而其作为就更简单了,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这些人真正的作为就在与能做到“天子呼来不上船”。

  从汉武帝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人才的理解与现代人是有出入的,甚至,当汲黯劝谏,希望他能够珍惜人才时,他不仅不虚心听教,发而还出言嘲讽。也许,对汉武帝来说,想要为五斗米折腰的大有人在,甚至,想为自己卖命的人也是多如过江之鲫,因此,他根本就不担心人才断档。当然,他的这种想法在当时来说的确是实事求是。

  帝王家摧毁人才是平常事,无论是就业市场的垄断还是权利的压制,帝王永远不怕寒了这些人的心。再者,就算帝王不得人心,可是,他毕竟大权在握,所以,想要为其卖命的人依旧前扑后进。不过,对人才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永远不要和帝王谈任何“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大道理,就算你把头磕破了,帝王也只会认为你多管闲事。

  在大一统的体制下,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竞争才有资格进入官场。也许,你的确有才能,可是,你既不展示又闭口不谈,那么,谁又知道你有比朝堂百官更好的才华呢?随着统治者的进一步压迫,“万马齐喑”逐渐成为常态,人才也逐渐由必需品转变为了替代品。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人才开始沉寂起来,当然,如果他们不走这条路的话,那么,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必定会将他们“斩草除根”。

  最终,在这一条件的约束下,人才变得越加虚伪,除非乱世的出现才会带来真正的人才。

  正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将尊重人才落实到实处。俗话说得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们不再被动的成为统治者的玩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才能去争取想要的一切。虽说,盛世之下人才济济,但是,这些人才大多都是循规蹈矩的,不仅要遵守皇帝的准则,还要小心翼翼行事,因而,这种情况下是绝不会有什么“天才”出现的。

  虽说,汉武帝的这一观点与现代人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却是事实,即便是素有辩才的汲黯也只能甘拜下风。当然,汉武帝毕竟坐在皇帝位置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站得高也就看得远了。在天下面前,帝王是很容易触及到真理的,他们不害怕杀戮,更不害怕寒了百姓的心,导致人才急剧减少。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只要大权在握,人才就会像河水一样源源不断。

  也许,汉武帝的这席话在你看来有点过于极端,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才是人间正道。试问,在封建统治的约束下,哪一个帝王能容忍身边有盘龙卧虎之人呢?

  其实,选才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汉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