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2》: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有评论说,“进影院”已经成为新年俗,的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电影单月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再创新纪录。然而本年度贺岁档的最大赢家,既不是前期宣传甚为声势浩大的《捉妖记2》,也不是口碑卓绝的《红海行动》,竟然是这部《唐人街探案2》,却着实让我有一丝意外。
《唐人街探案2》好看吗?当然。影片是一部让人满足的贺岁片,甚至是一部出色的商业片。王宝强负责挂着大金链子装疯卖傻,刘昊然负责笑出虎牙清秀得像个姑娘,整部片子唱唱跳跳、打打闹闹,顺带放送驾着马车逛纽约,这样的片子怎么可能在视觉上不好看呢?再加上陈思诚将“唐人街”系列定位成喜剧片与悬疑片交织的复合类型片,不能说是首创,但至少在国内侦探片中算是开先河的。有点小心跳的悬疑推理加上不管效果怎么样,但至少人家很努力的搞笑桥段,还有什么套路比这更符合春节贺岁档的欢乐祥和呢?只是平心而论,在没有成熟的文学底本的条件下,陈思诚居然把“唐人街”系列拍成了,并且还将继续拍下去,续作也没有如《捉妖记2》这样明显的崩坏,能做到这样,在当今国产商业片领域,也实在可以算是有诚意加有才华了。
然而,过了十五,出了春节,沉淀过再回看这部贺岁档的票房花魁,却不免感叹,影片犹如漫天的烟火,虽则繁华,终究短暂,空留一地尘埃。尽管影片主打搞笑加悬疑的双重讨俏类型,但其实无论是喜剧还是推理,都没有做到极致。陈思诚只是很抖机灵地用搞笑来掩盖推理上的平庸浅白,而用侦探剧情来作为搞笑的噱头;换句话说,影片所展现的抱负,似乎只是立志要做好笑的推理片或者是烧脑的喜剧片而已。总而言之,影片就是很成功地堆砌了许多表面浮华的花里胡哨,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掩盖了内涵本质的空洞与肤浅,却经不起更长时间的回味,就跟加了香精的劣质茶叶一样,甭管入口怎么异香扑鼻,却没有半点回甘。
作为喜剧片的《唐2》搞笑吗?应该说还可以,只是通过女装、裸奔、同性恋这些强烈却单一的视觉刺激来强行搞笑,多少显得有一些低级趣味。而且这些桥段在整部影片的情节流动中并不是那么的贴切与自然,纯粹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充满了突兀与尴尬。而最可怕的则是王宝强以及他的所谓“搞笑表演”,作为一个长期蛰居在象牙塔里的人,我常怀惕怵之心,不要对所谓的“学历”、“专业”或者“科班”有什么骄矜之感,尤其在艺术领域,似乎“学院派”也并非一个完全褒义的词汇。
只是,草根出身的王宝强再次提醒我们,表演系的课真不是白上的,电影学院的书也真不是白念的。没有坐过科的王宝强再次让人见识到其可塑性的严重不足,反面教材式的演绎了什么叫“千人一面”。从《士兵突击》到《人在囧途》再到《唐人街探案》,王宝强的咖位步步高升,可是他的演技有相应的进步吗?永远腆着一张仿佛没洗干净的脸,搓着牙花子,眯着本来就不大的眼睛,用一种阴阳怪气的腔调喊出每一句台词,我真的不明白,这种演法,真的幽默吗?可乐吗?演来演去,终究不过演了一个王宝强。偶一为之,叫本色出演;永远这个调调,只能说真把自己当一跳梁小丑了。
而作为推理片的《唐2》其实是更加疲软无力的,第二部的推理逻辑甚至不及第一部复杂与合理。连环杀人,异地作案,每次取走一个脏器,特别出现的医院,这种种线索,我想稍对中国文化有了解的观众都可以把案情猜个七七八八,毫无挑战力。而关于Q的身份,则完全是一个导演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导演说你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的为下一部铺哏的无聊且鸡贼的设计,根本与推理无涉。至于说要把“唐人街”打造成中国的福尔摩斯,我只能说,志存高远也得脚踏实地,“唐人街”的推理水平已经让人呵呵,庸俗且疯癫的唐仁与口吃却超能到反人类的秦风这样的组合实在不知道拿什么与福尔摩斯与华生这对有着相当文学光彩的CP形象论短长。事实是,以目前“唐人街”的水准,不惟一点也不福尔摩斯,而且也并不中国。
秦风与唐仁双主角还强行西皮的人物设计,显然是致mó敬fǎng柯南道尔,而整体影片则充满了东野圭吾风,所以“唐人街”系列实在只不过还是一部中国人演的外国风的推理片,要说中国元素,恐怕还不如“大人真乃神人也”的《神探狄仁杰》呢。或许是我自身的偏见,我总觉得,“唐人街”系列这种没有成熟文学底本,现抓哏现拍的东西,图一时热闹,忽悠点票房是可以的;但要真正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责大任,能够在艺术史上成为像福尔摩斯那样的经典,实在是很困难的。其实,中国的古典小说当中有专门的一类“公案小说”,从狄公案、包公案到海公案、施公案、蓝公案,我们自己的探案题材的本土资源并不匮乏,只是如何把这些熟悉的故事讲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意,这恐怕才是中国当代说故事的人要思考的重大课题。
在今天这个时代,“唐人街”或者其他一切国产推理片立志要成为中国的福尔摩斯,本身无可非议,只是有的时候,方法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