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后,中国人消费观的变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人向来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但是近年随着消费主义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观逐渐改善,很多年轻人信奉及时行乐,并不惜为此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背上不小的贷款。

  一场新冠肺炎,带给了很多人无尽的感动,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在新冠肺炎将尽未尽之时,很多人认为,在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将迎来小幅度的消费潮,甚至还有的人认为人们的消费观念将会变得保守。

  小编认为除了少数几个行业会迎来小幅度的消费额的上涨,人们的消费观念会更加谨慎。消费水平的高低大致受到人们的消费观念、收入(除去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的高低以及物价水平这几大因素的影响。而新冠肺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

  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减少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1、城市居民收入减少

  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大部分人被迫在家自我隔离,大量的聚集性活动被取消。春节的返工潮和新冠肺炎的双重影响,国内的商业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来保障企业的停工复产,但是很多的企业的现金流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假期,出现了不小的危机。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小微企业宣告倒闭,不少的企业不得不断臂求生,做出了裁员的选择,很多人遭遇了复工即失业的情况。裁员和公司的倒闭让一部分人失去了应有的现金收入,不得不动用存款来应急。收入降低了,消费能力也会相应减弱。

  2、农民收入遭受损失

  在春节期间的封村封路行动,虽然有效的隔离了新冠肺炎的传播,但是也让一些农村的农副产品滞销,无法运出去,一大批瓜果蔬菜烂在田地里,使得一部分农民损失相当大。这次疫情使得城市和乡村的收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削弱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冯唐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对2020新冠肺炎对中国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一个预估,他认为疫情所造成的损失大概在1万亿美元左右。

  大量的花费削弱了人们的消费水平

  1、春节的支出

  春节既是中国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花费较多的日子。根据以往的调查,回家过年,置办年货,给亲朋好友的钱以及其他七七八八的花费,可能会用去普通人2-6个月的工资。而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中,除了普通的春节的支出,很多人还有其他的支出。

  2、抗疫的支出

  新冠肺炎的带货能力直逼十个李佳琦,防护的口罩、消毒液还有检查用的体温枪等等。由于临近春节,很多企业停工生产,库存不足,使得一些防护用品的价格有小幅度上涨。

  在整个疫情中,谣言满天飞,很多人由于恐慌跟风去囤米囤菜,还有各类专家放出的各种预防药品也被大家抢了个遍,你敢说你没动过抢双黄连的心思?如此七七八八的算下来,大家的花费也不少。

  3、房贷车贷的压力

  近年来房价上涨,不少人家都背负着房贷和车贷。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稳定经济,但是从上面看来,遭到了房价和疫情的双重洗劫之后,普通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还有多少,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4、物价的上涨

  最近湖南发生禽流感,非洲等世界粮食产地又发生蝗灾,这很有可能造成国际粮价的上涨。我国粮食自给率为82.3%左右,已经低于世界安全标准的90%。国内粮食有一部分依赖进口,蝗灾过后,国际主要的粮食生产商有可能会囤积提价。

  再加上,国内的粮食受到了草地贪夜蛾的影响,会有一定的减产。虽然国家有一定的储备粮,但是中国人多,粮价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必然会造成国内粮价和其他物价的小幅度上涨。

  消费观念的改变

  一场疫情也让一些人开始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多人在消费主义的虚荣和狂欢中根本停不下来。“不会花钱的人是不会赚钱的” 大家沉溺在超前消费和贷款消费的浪潮中,造就了双11等各大电商购物节数据的不断刷新。

  还有各类明星和主播在直播中不断地劝说大家消费,买买买、剁手、消费升级等等字眼在不久前是被多少人所认可的。很多月光族、刷卡族迷恋于消费带给自己的快感中,认为存款是一件非常老土的事情。

  等到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很多人的消费观念,认识到了必要的现金储备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以后在消费的时候会更加的谨慎。

  2020年大家还是多在家做饭,减少不必要的大额消费,保障自己的现金流。这一两年是现金为王的时代,钱在手中心不慌!

  本文由商事奇谈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平台、渠道,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