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千与千寻》有什么创作意义?

  答|百度派 @第二份半价呀

  简单说一下。《千与千寻》并不仅仅是一位少女跟随父母闯入异乡的奇异梦幻,还代表了一代日本长辈嘱托年轻人的警示之梦。 它好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个童话故事里折射出的是对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反思,几乎每个年轻人都可以在这个故事里读出自己的理解。

  整个电影主要要表达的我理解为:勿忘初心。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社会的整个产业发展壮大,人却永久性的失落了。”我认为这是现代化最大的危机:也就是说,在整个社会机器日益成熟运转之际,我们作为个体的人却有沦为这部机器的螺丝钉的危险,而使得自己作为“人”而拥有的特质被遗忘和忽视。整个故事可以说是对将要进入成人社会的年轻人的警示:你要成为社会里有用的一员,同时你不要迷失了自己!千寻刚进来的那个时候,懦弱胆小(进山洞抓住妈妈的手不肯放),娇惯任性(躺在车里说自己不愿意去新学校),那个时候千寻还是一副小孩子的摸样,没担当没责任感。但是在这个世界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千寻,她变得坚强勇敢(敢于和汤婆婆讲理,独自找钱婆婆),体贴无私(帮助河神,拯救白龙)。到最后,千寻不仅成为了汤屋的楷模(成为有用的人),同时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也始终保持了真正的自己,所以她不仅救出了爸爸妈妈,也解救了无脸男、小白等人。

  与此同时,更是值得成人去看的电影。 小千寻进入油婆婆的管区后,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鬼怪当道的地方,五脏俱全,且在“人”眼里的鬼怪的世界里,并非那样的恐怖和不堪,这里一样有权力机构,有组织,有等级,有制度,还有潜规则;有善良和真诚,有朋友,有勾心斗角,有无奈,有贪婪,甚至还有欢声笑语,有娱乐,还有幽默,甚至还有“人性”的透射和自省,比如小玲划船送千寻上船去坐“火车”(注意,我之前一直称她为小千寻,是因为到这一刻起,她已经独立了,长大了)那一刻,她说:“千寻,以前我说过你好笨,现在我收回这句话!”,这么单纯、朴实的话,我们现实的“人”,还有几个能说得出口?。想一想,这何尝不是作者想描绘现实中的世界啊!要是我看,现实中的社会,现实中的人,远比这剧中鬼怪的世界,这些鬼怪们,来得更残酷,更复杂一些。

  以上内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