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角色解读

  这是我第三遍看千与千寻,第一遍是小学时看点播台,第二遍是多年后重看宫崎骏全集。第一遍看千与千寻时觉得画面很棒,剧情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也非常有趣,第二遍看时大致理解了电影中的寓意,赞叹其内容的深度,而这回看时,只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剧情中的人。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宫崎骏的动画,那我会用灵动。宫崎骏作品的画面总是带着很强的跳跃感,仿佛每个角色都有飞翔的能力,同时剧情展开也如行云流水,从头到尾牵动着观众的目光和情感。

  但宫崎骏的电影也经常出现戛然而止的情况,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在一贯快节奏的叙事风格下,总是显得意犹未尽。

  而千与千寻算是个例外,它是宫崎骏电影里完成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了。它涵盖的主题非常广阔,包括成长、职场、环保、社会、教育、爱情等等。普通导演如果想要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塞这么多东西进去,血崩是必然的,但宫崎骏做到了。

  他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整合到了一起,毫不显得杂乱,也没有影响主线的叙事,同时令每个主题都显得有一定的深度。更令人赞叹的是,他把这些深刻的内容用一种老少咸宜的形式包装起来,使得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阅历的观众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神作二字当之无愧。

  千与千寻最大的主题是成长。千寻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在温泉旅馆打工救出父母实际上表现的是年轻人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社会独力生存打拼的情况。

  最初的千寻不知世事,连和人打招呼都不敢用太高的声音,她在一瞬间失去了父母的庇佑,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她在被白龙用严厉的态度训斥时,甚至天真到以为旅馆里有两个白龙,完全不知道人还会有另外一面,这其实就是年轻人还未接受社会历练时的样子。

  千寻在求职时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剧情,她帮跌倒的煤球搬东西,结果其他煤球纷纷假装跌倒好让她来帮忙。和每一个尚未找到正式工作的人一样,这里的千寻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希望能尽量帮上忙以获得认同,而煤球作为前辈则纷纷把工作甩给她,等到开饭时间到了,它们又跑得飞快,可以说是非常形象的一幕了。

  旅馆的老板娘汤婆婆是典型的资本家形象,她拥有强大的魔力,秉持金钱至上的信念,为了钱什么客人都能接,所有人在她眼里都是行走的金钱。她最初并不愿意接纳千寻,而是想把她和她父母一样变成猪,好被自己宰掉招待客人。在不得已雇佣了千寻之后,她也想方设法刁难千寻,好让她放弃工作,老老实实成为一头猪。

  她把所有部下都当做是赚钱的工具,得力助手白龙在帮她偷东西而被弄得遍体鳞伤后,也被其无情抛弃,汤婆婆几乎可说是吃人不吐骨头。

  汤婆婆所经营的旅馆是片中欲望的化身,也可以看做是社会的大染缸。她夺走了所有员工的名字,让他们忘记自己本来的身份。来到这里工作的人都渐渐被这里所影响,变成和汤婆婆一样贪婪的人。小玲为了一条烤蝾螈而偷偷带走千寻,青蛙为了得到河神的砂金而半夜去挖地板。

  在这条欲望的道路上走到终点会是什么下场?千寻的父母在一开始就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了——迷失自我,成为家畜。

  而旅馆中形形色色的人也分别有所指代。白龙和千寻一样都是善良的人,但他为了令自身变得更加强大而向汤婆婆学习魔法,结果眼神变得越发凶恶,也忘掉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失去利用价值后马上被汤婆婆抛弃。他在这里所代表的是那些拥有优秀才能,渴望改变命运,最终却被上层人士吃干抹净进而迷失自我的人。

  无脸男宛如一张白纸,变成什么样子全凭周围人影响。他对千寻一见钟情,为了见她一面在桥上从夜里等到第二天。他也很笨拙,因为想要让千寻开心,用着夸张的方式来帮助她。他并不知道千寻想要什么,所以就吸收周围人来学习他们的外貌和爱好,最终沾染上了旅馆里的恶习,同样是以不知世事的前提进入旅馆,他却走上和千寻完全不同的道路。等到他拥有了旅馆里所有人所羡慕的一切,得到和千寻对话的机会时,才发现千寻并不需要这些。

  河神是千寻在旅馆里所遇到的第一个考验,所代表的是宫崎骏作品里永恒的话题——人与自然。河神洗澡那一段估计是片中最重口的部分,他以一种面目全非的方式出场,从外形上已经完全看不出本来的样子,即使泡进温泉里也同样脏臭无比。等到最后从身体里拔出报废自行车等现代社会工业垃圾后,才终于恢复本来面目。

  这里宫崎骏用一种非常猛烈的方式表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蕴涵进了自己的环保理念。而白龙的真实身份是现实世界里无家可归的河神,他的遭遇也在加深这一主题。

  汤婆婆的宝宝一段则是表现了宫崎骏的教育观。如果说冷血的汤婆婆对谁有真感情的话,那就一定是她的宝宝了。汤婆婆对宝宝十分溺爱,可谓是千依百顺,生怕他受到伤害,甚至不肯让他出门,告诉他外面到处都是病菌。于是宝宝长成了一个拥有巨大身体但外形却是婴儿的形象,他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常识,性格任性,用哭闹解决一切问题,甚至无法自行站立。宫崎骏用这个形象讽刺了许多家庭的教育行为,表示他们所培育出来的只是一个个的巨婴。

  当宝宝失去本来的身体后,曾经被汤婆婆用来照顾他的三个木雕一上来便追着他报复。而白龙指出汤婆婆最重要的东西已经被掉包时,汤婆婆的第一反应是检查砂金有没有问题,这个桥段反映出部分家长作为监护人的极度失职。宝宝在陪同千寻体验了各种艰辛后,先是学会了自己走路,接着又在钱婆婆那儿凭借劳动获得食物,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孩子。宫崎骏想用这段剧情告诉观众,溺爱从来不是教导孩子的方法,作为家长应该教导正确的社会规则,让孩子学会自立。

  回到主角千寻身上,千寻在充满诱惑的温泉旅馆里没有和父母一样迷失自我,而是始终记住了自己的名字,坚持依靠劳动来获取报酬。她对每个人都善意对待,甚至把用来救父母的药分给白龙和无脸男,好让他们找回自我。

  千寻的成长也是巨大的,她在剧情之初还手无缚鸡之力,下台阶时不敢站立,擦地板时也手脚笨拙。然而经过种种历练,后期的千寻居然敢踩着管道去救白龙,也不再事事依赖他人,和前期形成鲜明对比。她用自己方式感染着身边的人,小玲、宝宝和无脸男都受其影响,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千寻也在一次次的历练中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名字,终于成功回到了现实世界。

  宫崎骏想要用千寻的经历告诉观众,唯有用勇敢、善良和坚持来面对生活,才不会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当中忘却本心。

  作为已经工作快三年的人,再看这部作品,不由得感慨万千,现在的自己到底更像是作品中的谁?是宝宝?是无脸男?还是旅馆里打工的其他人?

  每个人希望自己能像千寻那样,永远不要遗失自己最初的记忆,虽然这是个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