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撕名牌的跑男还剩下什么?
文|珞思(珞思影视研究组)
全新一季《奔跑吧》已经播出三期,观众们发现,竟然一场撕名牌都没有!难道这一经典环节已经被节目移出了游戏库?要知道,四年前跑男刚刚诞生的时候,撕名牌是每期必有的高潮环节,更做为节目核心标志,造就了一股全民参与的“撕名牌现象”。
一并淡出视线的环节,不止是“撕名牌”。事实上,从上一季到这一季,《奔跑吧》每逢阔别回归,都会给人一种“你又很不一样了”的意外感。尽管还是熟悉的伐木累,还是一如既往的亲密有爱、携手同行,但是他们带着我们一起去到的地方、去见识的人和事、去接受的挑战,以及内心所生发出来的情感,每一次都是新鲜而独特的体验。
著名学者周国平说,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对于这档经过了四年历练和沉淀的国民陪伴综艺来说,它早已进入了“形散神聚”的化骨绵掌境界,不断在打破固定招式,力求在精神层面强塑品牌性格。
所以,当有人问“不撕名牌了,跑男还是那个跑男吗”的时候,答案不言自明——用努力奔跑的姿态永远刷新自己,才是它真正的“灵”与“魂”。
超级流量体的全民热度,不是它的终极追求
诞生四年,《奔跑吧》收获的“小红花”到底有多少,估计自己都数不清了。
4月25日,在北京剧院举行的2017-2018“金数据”中国文娱大数据发布盛典上,《奔跑吧》荣登全网热度指数TOP10电视综艺第一名。以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方式剔除数据中的虚假泡沫,榜上有名的个人与作品个个都是拿真实人气说话。艾漫脱水大数据显示,《奔跑吧》热度指数达到97. 26,当仁不让稳坐电视综艺头把交椅。
一位脑洞大开的豆瓣网友说,“如果把各种综艺组成一个鲜肉男团,《奔跑吧》应该是C位出道吧!”
冠之以“C位综艺”的《奔跑吧》,的的确确是TOP1的超级流量体。在电视综艺市场爆款难出的低迷局势下,新一季《奔跑吧》一经开播续写强势,不仅成为2018年第一个收视破2的综艺节目,还斩获收视、榜单、话题多重冠军,全网视频播放增量刷新今年电视综艺最好成绩,并远超所有网综首播数据,妥妥的“跑男一出,谁与争锋”。
集观众、粉丝和市场万千宠爱于一身,全民热度却并不是《奔跑吧》的终极追求。如何极力克服难以避免的审美疲劳,如何将伐木累情谊和奔跑精神更好地承袭,既不失初心又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到底是什么?节目始终在冥思苦想,和过去的自己对抗。
第三度担纲总导演的姚译添毫不避讳“审美疲劳”的存在,“第四季时我们也认证过,普遍的观众反馈就是节目也不差,也不是不好看,但就是没新意。”
跑男难道就等于“撕名牌”+“指压板”?难道只是一些人士眼中所谓“跑来跑去的节目”?一些异见和杂音多少让人委屈,但不可否认的是,节目的标志和定式,往往也会变成束缚和瓶颈,怎么才能衍生出更有共鸣感、更有生命力的价值?
从去年开始,《奔跑吧》最终选择了一条更有人情味的路,让节目从“形”的冲击力上升到“神”的穿透力,使之整体个性更具象、更丰富、更柔和。
如果综艺本身是有“人设”的,那么《奔跑吧》被赋予的形象大概长这样:乐观、阳光、亲和力强,有责任心,有探索欲,有梦想和追求,也经常遭遇失意和挫败,有时候“衰”一点,甚至偶尔犯点“二”、出点“糗”,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会害怕和紧张,但是他永不服输,永不言弃,喜欢和兄弟一起去战胜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谁也没有躺赢的资本,忘掉成绩比从零开始更难
整体来说,当下的综艺竞争环境弥漫着悲观色彩。年轻文化风生水起,网络综艺攻城掠地,传统电视在坚守中砥砺突破。像《奔跑吧》这样的“巨无霸”,每一次归来都俨如人气收割机,还真不是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靠吃老本维系热度。
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姚译添如此表示过自己的“不甘心”和“不服气”,人家说这个节目就是“爆款”,就是“惯性”,就是靠“热搜”和“流量”,他反倒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哪怕本来一个娱乐节目不用承载的责任感,他也想要承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是不是很难?他偏要试试。
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谁也没有“躺赢”的资本。忘掉成绩其实比从零开始还要难,因为观众一定会心生比较,以及更加严苛和挑剔。姚译添和团队的态度永远都是:欢迎Diss。
全新一季的《奔跑吧》显然比过去更加较劲、更爱死磕、更不走寻常路。三期播毕,伐木累完成了在第一站奥地利的全部挑战。从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冬奥之城”因斯布鲁克,节目带领中国观众多角度认知奥地利,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积极探索和综艺内容的嫁接之道。
昔日惊心动魄的撕名牌大战,考验的是突破自我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关乎默契、信任、力量和不抛弃也不放弃。这一形式的淡出,并不意味着精神的远离——无论是和时间赛跑的联合国全英文演讲,还是旨在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的冰雪运动会,《奔跑吧》都在积极尝试将节目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奥运精神”,以及接下来一期的“龙舟精神”等等展开多角度对话,并在促进国际友谊、传播中国形象、大众知识普及层面,不断凸显自己的稀缺式含金量。
想一想就觉得不可思议,能让奥地利总理和联合国官方都为之打call,《奔跑吧》是不是真的和邓超畅想的那样,第三十五季的时候会到月球上?
跑男,还是那个跑男,却是你猜不出它下一次会如何Amazing的跑男。
这是一档如哆啦A梦般的童心综艺
来聊一个颇有意思的小细节:《奔跑吧》这一季第三期收视仅有1.48。对于一个成绩拔尖的优等生来说,表现如此失落,很大程度上源于第二天是工作日,广大学生群体只能和电视失约。同样,去年《奔跑吧》表现唯一“有失水准”的一次出现在2017年5月26日,当时52城收视为1.654,其余十一期全部超过2.6,情况如出一辙:孩子们第二天得上学。
从这么一个小细节足以看出,无数的90后尤其是00后,撑起了节目收视的半壁江山。每逢跑男如约而至,许多家庭的周五之夜只有唯一选项:看电视,追跑男。
有一些电视文化产品注定要成为时代记忆。也许对跑男粉丝而言,这就是属于他们童年时光和年少岁月的珍贵影像,坐在客厅守着直播,会有一种等待打开礼物盒般的仪式感。
一位好友无比感慨道,看着九岁的女儿在电视机前为七只们的挑战加油,随着他们一起激动、紧张、欢呼、大笑,那种感受特别恍惚和神奇——因为,在曾经那个电视内容“物以稀为贵”的年代,80后一代的童年才有这样的且看且珍惜、且看且感动。
我们在看跑男的时候,到底在看些什么?
网友“1212山人12”说,“情景我认为是走心的,节目组想表示的是当我们遇到困难可能会先否定和焦虑,但是我们可以调整一下状态试着慢慢接受,最终就能够找回自信并克服困难。”网友“冰心”说,“有笑点,有情怀,《奔跑吧》在这一季展现出来的国际化视野和中国风范倒是找到了户外综艺的一些新路子,求生欲很强。”网友“美丽心情”说,“我喜欢他们的孩子气,无条件信任朋友,笑起来没心没肺,遇到挑战就去上,一人有难一起扛。我喜欢那种无惧世事纷扰、无需瞻前顾后的态度。”
网友“阿笺V”说,“一路走来,无论欢笑还是批评,点点滴滴都伴随着我们走了四年。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团队精神,几乎每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会尽力去完成,不抛弃不放弃。一个团体,就是需要这种力量。跑男的精神一直在,伐木累一直在。”
感动、骄傲、热血,知识点密集,国际化格局,激情澎湃,团魂燃烧——这样一档正能量、纯绿色、成长感的国民综艺,仿佛就像哆啦A梦一样,口袋里永远能掏出耳目一新的东西,一路打开任意门、戴上竹蜻蜓,不断满足着大众对世界的好奇、热情和交流。
而且,它告诉你永远要相信梦想,相信努力一定会开花结果,更希望让你知道:保持一份天真,该是一种多么幸福和珍贵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