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半个喜剧》导演:或许爱情是人格成长的捷径

  

  这是鲜喵的第 1169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徐小怪

  “一句谎言,要用一百句谎言去遮掩。”

  三年前,由周申、刘露执导,任素汐主演的喜剧电影《驴得水》横空出世。这部经由同名话剧改编的影片,不仅以8.3的分数成为了豆瓣年度评分最高的华语片,而且在市场上斩获了1.72亿的票房,是当年名副其实的“黑马”之作。三年后,《驴得水》的原班人马带着新片《半个喜剧》再度与观众见面。

  “《驴得水》的故事本身带有寓言性质。从拍摄手法、美术和灯光来说,它都会有一点儿架空的感觉。而《半个喜剧》是一个非常写实的当代故事,我们要让它更具有当下感。”周申向烹小鲜(pengxx01)说到。

  如果说电影《驴得水》是一道具有讽刺意义的辛辣菜品,那么《半个喜剧》则是一个先酸后甜的精致糕点。虽然二者的内容形式不同,但是吃起来同样美味爽口,主题同为“做人的底线问题”。

  电影《半个喜剧》讲述了主人公孙同的成长故事。在影片初期,孙同迫于母亲和外在的生活压力,个人世界全部以同学郑多多为中心。用女主角莫默的话说,他就是郑多多养的一条狗。

  莫默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孙同的生活,他开始体会到恋爱的美好,体会到自己内在的真实需要。随着与莫默的感情越来越好,孙同的外在与内在的需求发生了剧烈冲突,他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抉择。最终,在莫默的影响下,孙同找到了自我,开始为内心而活。就像那句俗话:好的恋爱可以让人变得更好。

  关于整部电影的结构编排,周申、刘露表示:一切从人物出发。“影片的主线为莫默、孙同、郑多多三个人物,我们会分析这三个人应该干什么,从人物的角度构建故事框架,再去叙事,不会跳出来先想结构性的问题。”

  在具体的人物设计上,与绝大多数创作者一样,两位导演投射了自身的性格特点,且都投在了莫默身上。“莫默的坚持与执拗与我们团队整体的性格都很像,所以我们要将这部分表达出来。当然,任何人身上都有懦弱和妥协的时候,这点和孙同很像。”

  莫默是一个有原则的女孩,哪怕情况再糟糕,她都会坚持底线。这点深深吸引了孙同,并为之向往。在《半个喜剧》中,周申、刘露巧妙地将坚持与妥协这两个对立的性格特点,在男女主角身上进行放大,创造出了核心的戏剧矛盾,高度提升了影片的可看性。

  串联起莫默和孙同的人是影片的男二号郑多多,这个人物是一个通常意义的“渣男”,有了女友依然不停地出轨。在片尾彩蛋中,郑多多追着前正牌女友,试图获得对方的原谅,但是在导演眼中,郑多多事与愿违。

  关于郑多多的设计上,实际上周申、刘露并没有特意把他刻画成“渣男”,而是侧重展现了一个男人的任性与欲望。“其实他和孙同的区别是他的条件特别好,可以不计后果地做任何事,本性不坏,但是不会克制欲望。”

  郑多多与开始的孙同也可以看作是两个对立面,一个生活优渥,认为世界都是自己的;另一个是条件很差,把他人的给予奉为全世界。在影片的后半段,孙同开始反抗郑多多,这个时候就是孙同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也是拥有自身世界的时候。

  影片的拍摄周期共耗时四个半月,其中两个月试戏,半个月试拍、两个月实拍。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有调整修改。最终完成后,成片的台词部分与原剧本的不同之处高达90%以上。

  造成此种结果,主要是由于周申、刘露鼓励演员现场发挥。“我们有剧本,但是没有定稿剧本。我们鼓励演员即兴创作,这电影里的绝大部分台词是演员现场说出来的。”

  在周申、刘露看来,他们写出的台词是他们对于角色的想象,而演员出演角色,有自己的二度创作与饰演逻辑。信任演员,让他们临场发挥,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实也正是如此,片中有一场孙同和莫默定情的戏非常重要。彼时,饰演莫默的任素汐和饰演孙同的吴昱翰在剧本没有写出的情况下,基于对角色的理解以及入戏的状态,突然冲到一起热吻。

  “他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角色里,我就觉得这样可能是对的,最后出来的效果也确实好。”周申说到,在拍摄中,类似的桥段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最后郑多多和高璐道歉,也是演员不由自主说出来的。

  作为一对搭档,周申和刘露已经合作了十多年,即使这样,双方依然会每天产生矛盾,而这些矛盾是积极正向的。

  “矛盾就是效果争执,因为大家的想法不同,自然就会有争执。争执到最后真理就会产生,不只是我们,包括和演员,大家都会争执,我们需要这个氛围。”

  无论是《驴得水》还是《半个喜剧》,亦或是后续的作品,周申、刘露的创作状态都是自由的。他们不会给自己设限,圈时代背景或者任何定型的人物。他们会先确定好想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将主题融和到一个好故事里。

  “很多东西没办法预想,比如《驴得水》,我听到的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当代,但是拓展创作中,发现拿到民国背景更合适。”

  作品如何能打动观众,是每个创作者的共同课题。对此,周申认为,这是一个纯技术层面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而他和刘露比较简单,首先要打动自己。“我们是普通人,也是普通观众,对于创作的第一个衡量对象就是自己。”

  细化到喜剧片的创作上,周申、刘露并不完全认同“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这句话。在他们的观点中,内核为悲剧的故事,只是喜剧类型的一种。

  “很多金句听上去漂亮,但是经不起推敲。这句话可以是一些创作者追求的目标,但是不能当作一个黄金的标准。因为确实有一些喜剧的内核就不是悲剧。”

  而后,周申、刘露又做了进一步表达:任何一个好故事都需要打动人,能打动人就要有矛盾冲突,要有人性的挣扎和生活的难处,这些部分注定是悲剧。假设以此为标准,那么所有的故事都是悲剧,童话也是悲剧。

  在采访的后期,周申、刘露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喜欢的喜剧作品,风格非常宽泛。有国产的现实主义喜剧《顽主》,也有周星驰的《功夫》《食神》等电影,还有国外的荒诞喜剧《波拉特》以及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等。看得出,他们对于所有的优质喜剧片都有极大的兴趣。

  曾经有一个成绩差的小男生,不相信自己的成绩可以变好。直到有一天,这个小男孩认识了一个成绩好的小女生。通过小女孩的潜移默化引导,小男生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潜力。随后,他冲破了心理上的束缚,使得学习成绩得以大幅进步。

  电影《半个喜剧》就是讲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细细挖掘,观众会发现,孙同的性格中一直有坚持自我的部分,这点体现在他对音乐的执着上。只是在遇到莫默之前,这部分被主观隐藏了。

  好似大家都会因为很多外在因素,恐惧改变、否定自己、不敢尝试。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莫默”,来唤醒自己都未曾看到的潜质,并使其发光发亮。

  《半个喜剧》是周申、刘露执导的第二部作品,相较于首部作品《驴得水》,这部电影既保留了优势,也弥补了不足。不管是题材的选择视角还是镜头的表现手法上都更加成熟。期待在未来,周申、刘露会为观众带来更优秀的喜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