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排第一!“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
这部电影已经上映已经24年了,它就像厨房的一坛卤汤,随着时间的增长越老越香。这部影片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超过了《教父》,作为影史的常青树排行第一。更是在国内的豆瓣和国外的IMDB上网友给出非常高的好评和排名。
其实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初,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虽然在当时得到了多项奥斯卡最佳提名,但是这些却无法掩饰它没有奖项伴随的痛。原因是这部电影属于那种慢热型的,而电影本身的题材更不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精神追求,在那个浮躁的年代大家都在追捧摇滚和呐喊,这部影片的监狱题材就被忽视了,在当时它又遇到很火的《阿甘正传》的冲击,自然也就显不起它了。而本国人民又是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而《阿甘正传》已上映便受到观众的喜爱和热捧。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再去反观两部电影,你会觉得《肖申克的救赎》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考。而《阿甘正传》写的是一个励志故事,和《肖申克的救赎》完全不一样,它带给你更多的是自由和希望的思考空间,更是一个人的自我救赎。其实当时《肖申克的救赎》并不是拍的失败,而是生错了时代。
一部电影的成功,不止局限于主角的颜值,华丽的特效,砸钱的剧情。而是在不管多少年之后重温,都会让你引起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这部电影中向我们阐述的灵魂的救赎,有一种对事物坚定不移的信念。就如剧中典狱长诺顿所说的:“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这句话把犯人的思想牢牢的禁锢在这一圈的高墙内。正如瑞德所说:“当你进笼,门闸关上,你才明白这是认真的,扎眼间一生就毁了,只留下无穷的悔恨”。而瑞德更是评价了安迪“不闷不响的,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在公园散步一样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他自己在对比这安迪与自己的不同之处,证明了无罪的他在这里根本不属于这里。
《肖申克的救赎》用贯穿电影的两大风格“自由”与“希望”救赎了被制度化的肖申克监狱里的所有人,安迪被安排成了上帝的化身,他的到来给这所监狱所有的人带来的阳光和希望,即使自己身陷牢狱还是不忘帮助他人。影片最后安迪从巨坑爬出来的那一刻,他终于对自己进行完了救赎。
至于这部电影经久不衰的原因可以说是它牢牢的抓住了人心,在无形的吸引着读者来读懂它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