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叶问4》:有大义有温情,一代宗师“以武行侠”的人生哲学

  文/翠西爱写作

  说起功夫片,不禁让人感到悲情,因为华语功夫片的黄金时代已逝去。但要问起过去十年华语功夫片的最重要代表作,那一定非《叶问》莫属。

  十年前,甄子丹在《叶问1》中霸气怒吼:我要打十个!这一声叫嚣让一代宗师成功立起人设,点燃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也让甄子丹成为了第三代华语功夫片的明星代表。

  十年后,《叶问4:完结篇》将成为这系列故事的终结之作,亦将成为甄子丹演艺生涯的最后一部功夫片。

  十年传奇,最后一战,这部陪伴了一代人成长的热血电影,让观众无比期待。该电影上映以来,连续两周获得周票房冠军,目前累计票房7亿,实力碾压同期其他影片。

  这部电影和以往不同的是,故事发生在美国旧金山。叶问身患癌症,为了儿子留学,首次走出国门,不料却遭到白人的傲慢与偏见。面对歧视与欺凌,叶问依旧勇敢地站出来抗争。

  《叶问4》透过武术外衣,把叶问的大义与温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代宗师“以武行侠”的人生哲学。这部电影有情怀、有功夫、有感动,看完让人依依不舍、感慨万千。

  01 隐忍的父爱,一代宗师的侠骨柔情让人潸然泪下

  影片中,叶问检查出癌症。而此时上高中的儿子又不爱学习,还因在校打架被开除。叶问为了送儿子去留学,决定亲自去美国旧金山考察。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相比于武术人才,社会更加需要经济建设人才。所以,在叶问眼中,学习才最重要,只有有文化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立足。

  可偏偏父子两人观念不同,儿子对着父亲怒吼:“我不要去留学,我只喜欢打拳。你永远都是对的,我永远都是错的,你从来没有支持过我!”

  “啪”一声,叶问的巴掌重重地落在儿子的脸上,打伤了儿子的心,打断了父子情,父子隔阂越来越深……

  自从妻子张永成离世后,叶问一介武夫独自抚养儿子。作为一个习武之人,他是个刚直的父亲,对待儿子常常缺少些细腻的心思。而儿子又处于青春叛逆期,两人极易水火不相容,彼此谁也看不惯谁,父子关系日益恶化。

  如今,自己又身患癌症,叶问更是着急要给儿子寻好后路。于是,他只身前往美国旧金山,去考察当地的一个高级私立学校。

  虽然那个年代盛行留学,但是华人一直遭受白人的歧视。华人要想进入当地学校,要么需要担保人的介绍书,要么得给学校高昂的赞助经费。叶问为了一封介绍信,来回奔跑寻求朋友的帮忙,这期间遭受了无数的白眼与冷语。

  一个铮铮男子被如此屈辱,内心充满了无奈与辛酸。但是为了儿子,他打烂牙齿和血吞,隐忍着内心的不爽,厚着脸皮去见每一个有可能帮得上忙的人。

  在叶问的心中,一直都觉得儿子只有上学这条路可走。直到他遇到了中华总会万会长的女儿,旁观了这对父女的不正常关系,才突然深刻意识到自己与儿子的问题所在。

  万会长为了让女儿若男学会自保,逼迫她练武。但是小女孩一心只喜欢跳舞,为此和父亲的关系很紧张。有一次,若男在校遭受霸凌被暴揍,父亲却责怪女儿为什么出手打人,这让父女关系再次决裂。

  从若男身上,叶问看到了儿子的影子。一样的青春叛逆,一样的拥有自己喜欢的梦想,一样的抗拒父母的安排。他突然明白了:要给孩子自由,支持他的梦想,而不是一味地按压孩子顺从父母的想法。

  他回想起自己当年练武的初心,不也是出于兴趣而已。根本没有想过武术对未来是否有用,对祖国是否有贡献。可如今却为了让儿子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强制要求孩子去走那条安排好的路,想想实在有点可笑。

  叶问的做法不也是当下绝大部分家长的行为吗?他们早早为孩子规划好未来的发展道路,逼迫孩子去执行,却忽略了孩子的个人爱好与天性发展。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这种压迫性的教育,最终的结果都不大圆满,有的甚至走上了偏路。

  在目睹了美国华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叶问也突然感慨:外国的月亮也不是那么圆啊!他的思想正在慢慢地发生转变,面对儿子的抗拒,他似乎能够理解和释怀了。

  可见,即便是一代宗师也有他的侠骨柔情,在面对亲情,面对感情时,他也是有血有肉之人,他也懂得软化与感动。此时,在叶问的心中,他早已和儿子达成了和解,他决定不再逼迫儿子,而是成全他的梦想。这是一种妥协,这是一种释怀,这是一种放下。

  02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一代宗师的正义风范让人折服

  金庸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对于一个练武之人来说,真正的侠,不仅仅只是逞凶斗狠,还会善用自己的一身好功夫去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保护身边的弱小。

  叶问出身豪门世家,从小习武对他而言不过是兴趣爱好罢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为家事或者国家担忧。

  直到后来遭遇了家庭变故,历经了生死逃难。尝尽了世间艰辛生活后,叶问为了生存不得不开设武馆,通过教人打拳赚钱。

  在社会底层生活的叶问,看到太多百姓痛苦不堪的挣扎。面对百姓被欺压,正直善良的他会出手相助,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

  虽然武术是为了杀戮发展而来的,但是叶问很有原则,在比武中尽量不出毒招,生活中也从来不用自己厉害的武术去伤害无辜,除非迫不得已。

  在美国期间,正逢中秋晚会,在节目的后半场,当地空手道黑带四段高手前来挑衅滋事。华人各门派师傅一一出来比拼,不出一会,全都被打得身负重伤,倒地不起。

  最后,这个白人直接鄙视华人是“懦夫”。忍无可忍的叶问,从人群中冲上舞台,一脚踹飞白人,打了他个措手不及。

  白人不服,迅速爬起来继续挑战。叶问用那娴熟的武术招式把白人打得鼻青脸肿,最后倒地认输。

  叶问性格沉稳,平时不爱出风头,也不热衷于比武争胜。即使被迫需要与人比武,他也是尽量点到为止,这是叶问博大胸怀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包容的体现。但是关键时刻,如果别人侵犯了同胞,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抗争,殊死一搏。

  在影片中,由于若男与移民局局长女儿贝奇产生矛盾,中华总会全部人员面临被逮捕的危险。就在这时,叶问和徒弟李小龙放下过往的一切恩怨,及时把他们转移出来并且安顿好。

  当曾经那个对他百般刁难的万会长被打得昏迷不醒时,海纳百川的叶问不计前嫌,决定与那个狂妄自大的美国军官一决胜负。

  在这场“中国武术”与“西洋权术”的对决中,叶问刚开始有所保留,没有使出绝招。但是美国军官却非常狠毒,招招致命。叶问忍无可忍,才使出武术中最恶毒的招式:劈目掌、撩阴腿和标喉手。最终,他把傲慢的美国军官打得倒地不起,实在是让人拍掌叫好。

  在这场无规则的格斗中,叶问毫不留情地把美国军官打趴。这是一场大快人心的决斗,不仅狠狠地灭了一回白人威风,更为华人争了一口气。

  这也是叶问终于同意儿子学武的原因。因为学武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底气,做人的底气,抵抗敌人的底气,而未来的祖国花朵需要这样不屈的民族气节。

  03 仁而不争,威武不能屈,一代宗师的儒侠武术哲学

  功夫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仁爱是武术哲学的精神内核。中华武术提倡以防带打,攻守兼备,讲究快、谦逊以及缄默的态度。

  生活中,叶问不爱出风头,更加不热衷于比武争胜,内敛谦和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叶问,兼具温柔的情态和侠义的性格。

  叶问初到美国,并不受待见。华人各帮主为了抵制他,一问地发起各种挑衅,中华武术总会的万会长更是狂妄嚣张。然而,叶问却始终不参与决斗,反而淡定从容地责问万会长:“其实分胜负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中国武术去改变外国人对我们的偏见?”

  在叶问看来,人必先自辱而人辱之,在异国他乡的同胞们,更加要齐心协力对抗他人的歧视与欺凌。自强与团结是对待一切不公平的强有力武器。

  导演叶伟信说:“咏春叶问这个人物很有武德,他崇尚德武相依,不惧劲敌。性格沉稳的他,就像是一个文人的功夫高手,从来都不想用重手法打伤人。”

  确实,叶问路过学校看到若男被同学霸凌时,他及时出手相救。但是在面对一群弱小的学生时,他又很有分寸,仅仅只是一番轻打与吓唬。

  练武之人,会有一份社会正义的责任感,见到不公义的事情他会站出来。虽然叶问不主动求战,但也绝不却战。因为他深深明白,人可以有不同的立场和地位,但是人格不应有贵贱之分。

  仁而不争,威武不能屈,一张一弛的收缩自如,这需要极高的修养方能炼成。练武之人,如果没有仁德,只有武力,那是一种极其可怕的霸力行为。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霸力,缺的是有着济民隐忍精神的武术高手。他们像叶问般,拥有大格局,敢于拼搏,却又不会落井下石,穷追猛打。凡事留有三分余地,是他们处事的根本原则。

  《叶问》系列拍了十年,终于迎来落幕之际。《叶问4 完结篇》中老年的叶问有种英雄迟暮的悲壮之感,看完让人感慨岁月的无情。在时间面前,一代宗师也会老去,面对子女,他也会有一种无力之感,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但叶问的精神让人感动,他的大格局让人钦佩。谦和内敛的外表,却掩藏着一颗正义侠骨之心。一代宗师有血性也有骨气,有高超的武打功力,更有令人折服的武学境界。

  正如甄子丹所言:“要担得起一代宗师的名号,除了功夫了得,更要心念纯净,因为仁者才能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