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从3个角度谈谈《囧妈》里不得不吐的槽点
文│一本情感簿
徐峥的“囧”系列,从2010年的《人在囧途》到2020年的《囧妈》,经过10年的岁月洗礼,早已经成为了徐峥的个人标签。“囧”系列的IP光环,其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票房底气,但回过头重新审视10年间的这4部电影,不难看出,“囧”系列已经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IP光环力量。
从《人在囧途》的7.7分,到《囧妈》的5.9分,豆瓣评分的持续走低,似乎已经是一个徐峥无法改变的现实。
春节赋闲在家,百无聊赖的我把《囧妈》看了3遍,不可否认,徐峥在电影中探讨家庭和婚姻的手法和思路已经愈发娴熟和清晰。
但与此同时,观众对于《囧妈》喜剧内容的期待也不出意外的再次落空。
所谓“功不掩过”,《囧妈》的优秀虽然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此,它的槽点,也实在令人难以忽视。
下面,我将从3个角度,聊一聊电影里,绕不过的槽点。
01:演员阵容槽点“多”,不是露脸就算“主演”
电影中主演那一栏,可谓是众星云集,但作为一个连续看了三遍的我来说,似乎只记住了徐峥、袁泉和黄梅莹(母亲)这三个人。
至于其他人,充其量也就记住了贾冰和郭京飞,而这两人,也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搞笑担当了。
近几年的电影在“码人”的套路明显愈发成熟,哪怕只是露个脸,也算“主演”。
电影中,黄景瑜、沈腾、宋小宝、戏份几乎就是一带而过,至于那点可有可无的戏份,温情不足、搞笑欠缺,尴尬倒是“掉了一地”,有一种强行出镜的感觉。
更不说连面都没露,就被“删”的黄渤了。
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夺冠》里的小男孩韩昊霖,想来大家也是印象深刻。他出现在《囧妈》里,也算是一个小惊喜。
但“惊喜”过后,整部电影下来,除了让徐伊万看起来更像个“孩子”以外,几乎再无作用,“半路”上车,“半路”下车,来的有惊无喜,走的悄无声息。
陪吃、陪喝、陪闹腾就是他全部的作用了。
我甚至觉得,韩昊霖在这部电影里被“屈才”了,和《夺冠》相比,真的是毫无演技可言,他值得更饱满一些的角色。
当然,关于演员阵容,不得不说一下其中的“加分项”。
都说乌克兰盛产美女,果然不假,娜塔莎的扮演者欧丽娅 ,绝对是《囧妈》里难以忽略的存在,说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我“以貌取人”。
咳咳…
这一点我是不否认的...
实际上,娜塔莎除了给电影增添了一份异域风情之外,在人物性格、角色塑造,文化、家庭以及情感背景上,相比于其他“主演”,不仅人物性格更加鲜活一些,角色也饱满了很多,最起码电影完整交代了她因何而来、为何而去。
所以,徐峥想在电影上走的更远、更稳,还是要考虑每一位“配角”的人物塑造。
02:电影剧情槽点“多”,刻意制造问题最可怕
关于电影“温情”部分,首先我必须坦白,我看哭了。
一次是在雪林里,徐伊万哭着找妈妈那一段;一次是在“红星大剧院”里,卢小花动情演唱《红莓花儿开》弥补了人生遗憾之后,徐伊万给她拥抱时,她的表情变化。
从疑惑不解、错愕,到惊喜、接受,再到欣慰和满足。
短短的几秒,让我难以自持,泪如雨下。我不仅感动于他们母子的和解,更多的是心疼一个母亲被儿子拥抱一下居然会有那么多的情绪变化。
我想大部分观众都会联想到自身,或许突然给母亲一个拥抱的话,她们的反应估计也差不多。
终究是陪伴的时间的太少了。
但,功是功,过是过,该“吐”的还是要“吐”。
电影中母子的矛盾,其实发展的很“刻意”。回想电影中母子矛盾的爆发,是在徐伊万被关在火车尾冻了一夜之后,回到车厢才爆发的。
回顾剧情,不难发现,徐伊万和母亲发生冲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徐伊万把气撒在了母亲身上。
但这一切难道不是徐伊万自己的问题吗?
婚姻的问题、性格的问题,没事往车尾跑什么?吹冷风?还有,发现被关在外面了,第一时间难道不是应该电话求助吗?
就算是因为赌气,但在火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爬火车顶真的是一件特别危险而且不理智的做法。
另外,最令我不能接受的是,他怎么可以毫无顾忌的对母亲说出那句:“我爸根本就不是喝酒喝死的,他是被你气死的!”
作为一个中年男人,徐伊万难道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吗?活了半辈子,而且经历了那么多,他不是一个成长在父母溺爱的家庭环境里,更不是一个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温室花朵,他的年龄和阅历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可能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毕竟,他早已经过了叛逆期!所谓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他应该非常清楚这句话说出来之后,会给母亲造成怎样的伤害。
另外,电影中这样的片段有点多。
这样的。
再有,徐伊万不止一次乱闯别人的包厢,他到底是在逃避问题,还是在制造问题?
还有这样的。
虽然这样的的“画面”起到了在观影过程中“提神”的效果,但实话实说,真的很让人出戏。
提起娜塔莎,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个槽点,电影中,母亲因为看到了娜塔莎的一串钥匙,就认定了她不是一个好人,而解释是:“我看到她有一把火车的专用钥匙。”
我想请问,她是怎么知道那是一把火车钥匙的?并且还是专用的?
再然后关于“火车大劫案”的猜想,偷小番茄和钱包等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都是建立在这之上的,然而这一切都是“刻意”制造的问题。
可能对于电影来说,有问题不是最可怕的,没问题才是最可怕的。
看看观众怎么说:
被时代甩在了后面,好残酷的评价。
03:喜剧细节槽点“多”,强行转折最“致命”
作为一个现代片,《囧妈》里有一个细节,我想很多观众都觉得不吐不快,那就是成语“乱用”。
电影中有一段徐伊万与娜塔莎的对话:
娜塔莎:我未婚夫出轨了,他们正在床上兴风作浪你知道吗?结果被我爸爸瓮中捉鳖。...徐伊万:我离婚你也看的出来?娜塔莎:只有伤心的人才能看懂伤心人的心事,就像我们这样,露水姻缘。徐伊万:你是想说萍水相逢吧?娜塔莎:应该是,一丘之貉。徐伊万:你中文真的是好过头了。
一个自称在中国学习古汉语,一个是国际型公司老板,可你们看看这几个成语用的,简直无法直视。
瓮中捉鳖用在这里合适吗?哪怕用“捉奸在床”也好过这个吧?
另外,露水姻缘和一丘之貉,这两个成语是不是也让人脑子一懵?仔细想想,哪怕“一丘之貉”用在娜塔莎的未婚夫和张璐身上都不合适,我想哪怕是个小学生也知道用“同是天涯沦落人”比较贴切吧?
由此可见《囧妈》编剧的成语功底,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最令人不能招架的是,徐伊万居然还夸她中文好。
娜塔莎:就像我未婚夫一样,他把我弃如敝履了。徐伊万:什么敝履?敝履什么意思?娜塔莎:敝履就是“破鞋”的意思。
这里就更让人无语了,到底是贬低徐伊万的智商,还是贬低观众的智商?我6岁的侄女都知道敝履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中国的中年男人,居然会不知道这两字的意思,还要让一个外国人来解释。
我表示很不“服气”,这里必须吐槽。
这是徐伊万在火车外一夜留下的痕迹,先不说他是怎么做到的,就说这样的室外温度,火车这样的运行速度,徐伊万还能保持清醒,一个人回到车厢,这哪里是“囧”,这分明是“超人”。
要知道,“囧”系列不同于纯搞笑的电影,如果是类似周星驰的“无厘头”倒是不应该这么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但是作为现代喜剧片、温情片,最起码的逻辑和道理还是要讲究一些的。
不然就会给人一种强行搞笑、强行转折的感觉。
另外,宋小宝的出现,也很牵强,本来很温情的场景,我正以为电影要采用“遗憾美”的表现手法来升华这段“追梦之旅”的时候,热气球出现了。关键是人家正在比赛,会因为地上的某个人招手而停下,然后带着二人去“追梦”吗?
有点强行“囧”啊。
还有,在徐伊万上火车之前,曾经问过母亲关于“红星大剧院”演出的事:“妈,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交过钱吗?”
事实证明,卢小花不仅交钱了,还交了2万之多,我想不止我一个人想过这个问题,按理说应该是被骗了。所以我才会说,有可能是电影故意安排了母子俩赶不上演出的剧情,毕竟如果赶上了发现是个骗局,那不是更令人难受?
所以,不仅是热气球有些牵强,就连之前留下“骗局”的伏笔都没用上,有些“遗憾”。而且同样觉得“垮”的,不止我一个人。
写在最后
不管怎么说,《囧妈》都是在这个无聊到全民数米粒、扣草莓上的“芝麻”、数地板砖、瓷砖的春节里,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虽然很多地方让人难以认同,但总的来说,《囧妈》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也希望徐峥可以在电影这条路上走出新的道路,毕竟“囧”这个字,已经是很久以前的网络流行语了。
人嘛,还是要忘记过往,朝“前”看才是。
期待您关注“一本情感簿”,及时了解更多精彩。感谢阅读!-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