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明白孤独才能享受孤独,一次麦田守护者的太空漫游
蓝天,农舍,一览无垠的玉米田,这是美国最普通不过的农家景色。却从未想到,这也是人类的末日场景,导演用一切元素来强调出末日世界的灰蒙感,人类不得不向未知世界探索适宜生存的星球。没有《地心引力》大篇幅的雄壮太空美景,也不似《火星救援》那般夸张和天马行空,擅长非线性叙事的好莱坞大师级导演诺兰又一次将烧脑的特性展露在他的影片当中。这就是小编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影片《星际穿越》。
温室效应引发洪水淹没城市,强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让地球变成人间炼狱,在大银幕想象出的这些末世景象当中,人类从未放弃坚守地球的希望。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植物的慢性枯死却迫使人类不得不向浩瀚的宇宙进发,寻找一线生机。影片凭借对宇宙真实的展现很独特的叙事结构,一经上映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全球6.75亿美元的票房,成为了观众议论的焦点。
电影《星际穿越》2014年上映后,可谓是票房和口碑双赢。除此之外,影片对于太空场景的精彩的呈现也十分出色,让很多以前我们不知道的生僻词汇,比如虫洞、黑洞、五维空间等,一下子成为了热门词汇。除此之外,这个影片还有一个伟大的之处在于所有的故事都是局限于科学理论的。
在众多太空题材的科幻电影当中,天体奇观的展示,无疑已经成为此类型影片吸睛的一贯套路。而在《星际穿越》里,人性和情感的拿捏则让影片更为突出。这也是诺兰电影中少有的展现温馨的一部。而在评价诺兰的口碑里,那些忽略现代科技的古典行为也是他个性化的作风之一。
他带领剧组种下三千亩玉米地,还原地球原貌,甚至运用鼓风机制造出漫天沙尘的末日景象。他把巨幕电影摄影机架在战斗机的机翼上,跟着飞行员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翻滚,他将废弃建筑改造成电影场景,策划了一场火光冲天的真实爆炸。为了使电影保持最初的质感,即使是巨幕电影的超大格式,他也坚持使用胶片拍摄。就是这样一位坚守传统主义的好莱坞导演,从第一部作品到如今,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标签。
对于大多数影迷而言,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一个注定不会被忽略掉的名字。他极具风格的电影特点,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别具一格,使他成为观众心目中最会讲故事的人。擅长非线性叙事的他,在影像中把时间打碎重新拼接,展现出颠覆时空的结构艺术。这点在《记忆碎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黑白画面交错叙事,故事因果颠倒呈现,复杂无章的片段,将真相编织得扑朔迷离,烧脑异常。
其次,在所有诺兰的影片中,主角们都有着十分鲜明的执念。蝙蝠侠布鲁斯不断地在否定与自我否定中成就英雄的自己;《致命魔术》中,安吉尔和伯登两位大师在极近癫狂的魔术较量中,一步步实现杀死对方的终极报复;而在盗梦者柯布的多重梦境里面,回家则成为了贯穿整个人物故事的坚定信念。
另外,2017年上映的战争片《敦刻尔克》既不乏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各项元素,又携带诺兰独特的叙事角度和结构。可以说,诺兰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中把握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小编今天给大家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可以关注点赞收藏,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其它见解的话,也可以在评论里给小编留言。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