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影片落幕后,共同盘点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00:30
12月6日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映,在上映前官方放出的预告宣传片中,胡歌首次对"底层小人物"的尝试是在最初吸引观影的最主要因素。可是这部后劲十足的现实主义犯罪类影片,带给大家的远远不止胡歌的演技冲击。
电影情节其实并不复杂,主要讲述的是在武汉聚集的一群偷电瓶车贼,为了重新划分电瓶地盘而举办了偷窃运动会。在临近终点时,周泽农的小弟被设置的陷阱勒断了头。同时,猫眼一伙对周泽农不停追击让他在慌忙赶路中误将拦路的警察当成仇家而开枪打死。流亡中的他在得知自己的悬赏奖金是30万时,便想到让妻子举报自己从而获得赏金,但妻子的胆怯与逃避,经他人介绍让陪泳女刘爱爱代替。
这部电影在上映以后,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不得不提的是,大家之前最为关注的落魄、市侩周泽农的扮演者胡歌。在这之前,胡歌大部分投入的多是电视剧,或者是电影的非主角参演。而这一次,胡歌首次参加的主角电影,便是和之前一贯形象差别最大、这些年比较吃香但掌控难度也最大的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
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首映时,导演刁亦男在专访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狂野的东西,特别是边缘的人、弱小的人,他的梦也许更强大。"周泽农之所以难以描绘,是因为他身上既有底层小人物的落魄沧桑、没有希望,又有社会边缘人被现实逼得走投无路、孤注一掷时的强大力量。
所以这就给胡歌提出了一个难题,为了解决它、把人物提炼得丰满,胡歌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胡歌在采访中说:"比如说电视剧里更多的时候在通过台词表达情感和情绪,这次台词很少,主要靠眼神、气息和微表情的变化。"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他一贯带给观众温和、贵气的形象的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剧中那个鲜活的周泽农。
第一部主演的电影,第一次戏路的大幅度转变,让胡歌拼尽全力地希望做到自己的最好,而他也不得不努力做到最好,因为一旦失败便是以后对戏路的巨大折煞。而他的努力,也给了他相应的回报。刁亦男在5年前凭借《白日焰火》拿下柏林金熊奖,今年也带着《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戛纳。
刁亦男导演擅长的擅长的绚美华丽的霓虹灯和湿润绵腻感,和周泽农的绚丽式的落魄,悲壮式的颓唐相互成就,在向观众娓娓讲述的同时给予了一场视觉盛宴。展示在屏幕上的那个鲜活的周泽农、豆瓣知乎上较高的评价、国际奖项的认可,是胡歌送给自己努力的最好礼物。
可是不知有多少被胡歌形象转变而吸引去看的观众们,在观看后是真真正正的被这部霓虹灯华丽、湿润、绵延的犯罪现实主义影片冲击着。其中有很多极为用心的细节和情节设置,结合影片主题和内涵看去,不免细思极恐:
①"陪泳女"这一标签一直跟随着刘爱爱从她的出场到最后的结局,从她搭讪客人被刘哥说"只认钱",在湖边徘徊等待周泽农,并出卖他。到刘爱爱和周泽农在船上的激情。这也许并不是一种交易,而是刘爱爱抛下“陪泳女”的帽子之后的身份自我认同,是全新的她心和肉体的交流。最后,刘爱爱在逃避的过程中,大哥笑着对她说:“你不是陪泳女,难道我是陪泳女?”再一次给她安上了"陪泳女"的标签。直到周泽农在危难间救下了她,刘爱爱才意识到,只有周泽农能帮她永远摆脱这个羞辱的名称。
②指甲油的一点点消退,象征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和心得越发冷却。
③小偷开会的场景和警察开会的被导演设计的基本一模一样,都是两人一组,按组分管理的区域,在开会讨论的期间都被人打断。可是,不同的是小偷那一边对地区有着更优越的熟悉感,反而身负职责的警察却有些生疏。就连开枪也是小偷的经验远超过警察(个别警察连枪也没有摸过)。
④刘爱爱从刚开始抽烟需要向别人借火,到后来临近结尾处熟练地拿周泽农的打火机为自己点火。象征着从一开始懦弱、需要依附男人的形象有了改变,变得更加独立和冷静。
除了还有许多微博网友在观影过程中发现的细节点,也一并分享在这里:
一部好的电影总会赢得观众在观看往后还要回味无穷,反复琢磨。而值得观众反复敲打的电影,也往往拥有仔细斟酌才做出的高质量细节。刁亦男导演的这部影片,在给我们一场盛大的视觉享受的同时,还向我们呈现了一部值得反复思考和回味的高质量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