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演绎完美“电影杀”——肖央演技起飞,一人撑起一部戏
—— 肖央的救赎 ——
执笔:贾也
编辑:木人
最近,陈思成监制,肖央、陈冲、谭卓主演的电影《误杀》已在全国热映。故事精彩,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全程无尿点,感染力极强,应该算得上2019年度国产片的压轴之作,今天贾也君观影归来,就此说说观感。
一。 被迫上拳台 ——“对决”
电影《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只不过,中国版《误杀》将故事的背景放在了东南亚某鱼龙混杂的边隆小镇,据说由六位编辑重新“脑洞”进行再创作,做了一些很接地气的本土化处理。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小网络公司老板李维杰(肖央饰)与妻子阿玉(谭卓饰)生活某小镇,感情融洽,在当地社区口碑良好,还有一对宝贝女儿平平(许文珊饰)和安安(张熙然饰)。
本来岁月静好,安之若素,但突如其来的灾祸,降临到了这个家庭!
女警察局长拉韫(陈冲饰)的儿子素察突然“乱入”,在夏令营对平平用了迷药,然后强暴了她,并用手机拍了视频。事后,这个“官二代”又拿着视频威胁平平去仓库再陪他一次!
阿玉得知情况后,就和平平一起到仓库去见素察,并求素察删掉视频,求放过她女儿。
然而,素察表示:放过可以,但要阿玉代替女儿来陪他,并以将视频传到网上来威胁她。
阿玉争抢手机却被素察按在墙上毒打,平平情急之下,用锄头误杀了素察!
阿玉在雨夜把素察的尸体拖到坟掩埋,这一切都被她的小女儿安安看在眼底。
视家庭为唯一的李维杰得知妻子和女儿误杀了官二代后,马上应对变局。他对家人说死的是警察局长的儿子,报警的话根本没有活的机会。
于是,面对重重压力,李维杰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即“时间的剪辑”——将家人3号(周日)下午到晚上做的事情“剪辑”到了2号(周六)下午到晚上,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混淆多位证人的记忆,努力为家人制造出不在场的证明,带领家人“瞒天过海”,与警方展开了全方位较量。
电影的角色设计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矛盾,就像擂台上的两位泰拳手。
主要底层窝囊废李维杰和女警察局长拉韫之间的“智斗”:一个是破案经验丰富且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一个是爱看电影看似软弱的老实人,但在危急时刻勇敢挡在家人面前。
女警察局长,她相信“当你破过1000个以上的案件,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离奇的案件!”
而小市民李维杰,他相信“当你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这世界上压根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对决”就这么开始了——如同泰拳比赛开局前刺耳铃铛声,拉开两位主角和他们背后两个家庭的对决。
电影的另一句重要台词是:
“拳台上没有平局,一方必须要打赢另外一方!”
刚开始的潜台词就充满了火药味,都是无声处听惊雷的。
很显然,这位父亲是被迫站在了拳台之上!
“我没有本事,我能做的,只是挡在你们面前”,这是一位父亲发自心底的呼唤,这也是一个男人不可动摇的使命!
二。 无底线反击 ——“群情”
这很明显是一场“实力严重不对称”的对决!
底层李维杰实在微不足道,目光下沉,充满着生活在底层的无奈和窝囊,举手投足都缺乏自信,属于扔在人群里找不到的那种类型。
但又恰恰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市民,为了家庭,为了责任,唤醒了内心的“小宇宙”,开始彻底爆发,并产生巨大的力量,对警察系统乃至强权系统进行反击,反击是完美的,也是彻底的!
李维杰被迫应战,他知道这是“绝地反击”,明白:如果要想捍卫家庭成功,此战就像走上拳台就不能输,必须彻底地将对方击败,才有可能“挡在她们面前”。
“打出一记KO,免得万拳来”,女警察局长及其市长候选人的丈夫社会资源意味着什么?
李维杰沉浮于社会底层,心里自然十分清楚——如果不能彻底击败他们的话,哪怕是平局的话,也会遭到秋后算账,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想想在小小恶警面前都有可能随时被开枪打死的危险,更何况是这样充满社会资源的夫妻档!
正因为根本输不起,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已经全力以赴,主动地进入“被动防守”模式——处理死者的手机和汽车,重置全家不在场证明,加深相关路人对一家的印象,模拟训练妻女接受审问……这些举动就好像泰拳比赛中的“防守”,李维杰首先做出天衣无缝的防御,承受女警察局长的“连环击打”,而他就考虑如何给对方致命一击,让他们彻底出局。
仅凭他个人的对抗,那只是一只羊,能力非常有限的。而社会的力量,特别是人群的力量,那是可以吞噬一切的,李维杰深知这股力量的破坏力,毕竟当年他的父母正是被这股力量所吞噬的!
最终李维杰为家人,不惜借用这股或无声或激烈的社会矛盾来对付对手——女警察局长和其市长候选人的丈夫!
电影的剪辑“高手”慢慢变异了驾驭社会情绪的“黑手”,充分展示了他的“导演”能力,联络竞选对手对女警察局长的“调查”进行大肆散播、宣扬高官之子强暴民女、无辜市民被刑讯逼供、虐待未成人、乱挖平民祖坟等舆情,最终导致全市抗议的暴乱。最终在汹汹民意之下,拉韫及其丈夫反倒成为了“替罪羊”,双双被解职!
女警察局长被击败,她不仅失去了儿子,而且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当然也包括她的丈夫失去竞选市长的机会。
李维杰能胜出,精明之处就在于知道“羊群”的力量。
羊作为“独羊”虽然弱小,但“群羊”的力量却不容忽视。市长候选人相当于争取成为名正言顺的“牧羊人”,合法地薅羊毛,但在成为“牧羊人”之前,还是需要羊群的认可——笑脸相迎,争取他们选票,要不然,无法薅到羊毛不说,还可能收获到无数只冲撞你的羊角。
对手被彻底击败后,李维杰成为最终的赢家,这是庶民的胜利,似乎这是完美犯罪,也该是完美结局。
三。 自我救赎——“自首 ”
《误杀》和原版《误杀瞒天记》最大的区别,便是结局,李维杰选择了自首。
如此“完美犯罪”,如此“快意恩仇”,怎么就自首了呢?
这太突然,太意外,太让失望了!
有人不禁说:这可能是为了符合中国观众,不许触碰“违法必究”的创作底线,于是,让这部影片大大打折,导致影片结局变得松驰垮塌,瞬间失去原版影片造成的戏剧张力和情感纠结。
就整部电影而言,“自首”才是本片最煞费苦心的剧情“安排”,电影的深度恰恰在这里体现了出来。
马雅科夫斯基说过一句话:
“当残暴的统治者把你逼到走投无路时,不要忘记你身后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反抗,记住这并不可耻!”
当然,李维杰的自首,并不是缘于对自己的反抗感到可耻,而是他内心也需要一场深刻的自我救赎。
第一层救赎:
代表罪恶的素察永远地被他埋葬了,而素察的父母也在佛统塔真心忏悔了。当罪恶得到了惩治之后,他作为“杀人者自首”也是应有之做法!
李维杰原以为是女儿打死素察,其实是防卫过当,他女儿才是受害者;但后来发现素察被击打后只是“吞舌”休克,是被埋在棺材里活活闷死的!特别是看棺材上抓痕,那抓痕,那声音已经进入他的内心(当然也进入了“目击证人”女儿安安的内心),那个抓痕清晰地展现了素察在闷死的过程中经受的煎熬和痛苦,他在雨中看着抓痕,不是那种恨意,也不是那种大仇得报的快意,而是一种带着悲伤的怜悯。
李维权内心被素察在墓里挣扎的场景所纠缠,内心已经无法安宁,他会去给僧人布施,平常僧人都会接受,但误杀这件事发生后,僧人却拒绝了并说道“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意思是没有杂念的施舍才会有无限的功德。
这个时候的李维杰心里感觉自己是有罪的,他需要内心有罪的自我救赎!
第二层救赎:
母女误杀“官二代”素察,被小女儿安安看到了,李维杰精心重构证据,小女儿也卷入其中。在整个过程中,无形中给小女儿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
在警方寻找尸体失败后,李维杰和妻子站在阳台,妻子拿出一张小女儿安安的成绩单,上面是涂改的100分。
对于这100分,电影给了一个镜头特定,数字1的左上角一道横着添改液痕迹,也就是说,她的女儿在见证了父亲的“成功”之后,也开始利用瞒天过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拉韫夫妇更进一步提醒了他,教出失败儿子的父母是怎样悲惨的结局,于是,为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以身作则选择承担罪过,给孩子树立怎么样的榜样的。
这是他完成作为父亲形象的救赎!
第三层救赎:
李维杰的父母本身就死于暴乱的,这造成了他儿时的不幸,比如没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
可以说,那场暴乱可能是李维杰内心永远的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知道只有他自首,才能平息这场由他引起的暴乱。
第四层救赎: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李维杰不想成为恶龙,也不被深渊吞噬,他内心一直在问自己:
“是这样的,你欺负了我,执法者腐败,救助无门,我还击回去,并且成功了,现在变成了跟你一样的人,我陷入了黑暗中并永劫不复,只因我已经被玷污,最主要是,最纯洁的女儿安安内心被玷污了!”
这似乎也在说明赢到最后也未必是赢,赢成为一个人的目标后,恰恰又会输给了自己的!
经历激烈的内心斗争,他终于战胜了自己,这拳台就在于方寸之间,就是自己的内心!
其实,这场斗争,并不亚于李维杰与女警察局长之间的斗智斗勇!
这堪称向《肖申克的救赎》致敬,可以称之为“肖央的救赎”。
四。 羊的意象 ——“存在”
《误杀》很细节处理非常,伏笔无不处不在,最值得刷的地方,不用说,就是羊了!
羊的意象用得非常好,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七次,而在《圣经》中,羊是被作为祭品来看待的,代表着纯洁,能“除去世人的罪孽”。
第一次是片头,误杀两字出现时有声羊叫,为整部片子打下了基调,接着出现的画面就是李维杰进行第一次布施,有羊跟随着僧人,代表“善良”。
第二次是李维杰去湖边抛车,有羊群路过,李维杰掩埋真相的过程被羊凝视,代表“见证”;
第三次是李维杰和恶警发生争执,恶警本想开枪打死他的,最后打死了路过的羊,羊替李维杰死,代表“牺牲”;
第四次是警察去学校找大女儿平平时,老师正在讲“羊的视力不好,很容易离群,被大型动物吃掉”,代表接下来李维杰一家人将被隔离审讯,处于“独羊”状态,代表“孤立”。
第五次是开棺验尸,素察的尸体换成了死去的羊,代表“替罪”,而正是这只羊掀起了人们的愤怒;
第六次是李维杰结尾去寺庙,他做好自首的准备,内心开始光明,这时就出现一只活羊,代表“救赎”;
第七次是采访的时候,有个人说“羊只要好好的吃草,才不会管谁在薅他们身上的毛呢?”这里羊代表“乌合之众”,羊一直是羊,也始终是羊,羊性永不变。
而电影《误杀》的英文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就是“没有牧羊人的羊”,指结尾的暴乱,群众的反抗。
整部影片,李维杰本身就是一只羊,而且他的反抗寓意“羊的反抗”,最终他是反抗成功了,但这并不是作为羊的个体的成功,而是他借助羊群非理性的力量,击败了对手,从而获得了成功!
但影片又对羊似乎也抱着警惕之心的。
是的,“只要羊有草吃就够了,被薅羊毛又算得什么呢?”这毋庸置疑是对整个“群体”的一次嘲讽,相比嘲讽权力上层,影片也在嘲讽那些失去了牧羊人带领的羊,属于易煽动群体!
“羊”就这样一直贯穿于全片,时时提醒观众,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羊——反正作为观影的人,我就生出这种奇妙的感觉!
但我又觉得:羊简直就是耶稣(或佛陀)的存在,就是救世的隐喻,他才是主角,或者说见证者!
五。 肖央起飞 ——“存在”
中国版《误杀》致敬了《控方证人》、《蒙太奇》、《天才枪手》、《七宗罪》、《白夜行》等经典悬疑片,而这一切都通过李维杰这个微不足道的社会底层来实现!
最终还是回到李维杰这个角色——这是一个不让人讨厌的小市民、怜兮兮甚至窝囊的倒霉蛋,同时又是运筹帷幄的天才,悲天悯人的圣徒……而像这样具有挑战难度的角色,谁来担纲?估计在圈里胜任者,也是屈指可数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角色由喜剧定格的肖央来担纲,而肖央也在这部影片实现子演技大爆发,飙到飞的程度,对李维杰这个角色把握简直是完美。
肖央终于证明:用自己的演技可以撑起一部戏的实力!
他表现非常棒,这个学美术出身的人,终于又一次实现了跨界,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整部影片中,他眼神和动作中都充斥着对子女的爱和对家庭的守护,最让人难忘的还是他对太太阿太说的那句话:
“我是个没什么本事的男人,一直没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
对于肖央这位演员,一位位朋友告诉我他目前还没孩子。而这回却演活了两个女儿的父亲,在细节上处理得相当到位,表达出了一位父亲那种不计回报的爱,让我这个父亲都感到内心柔软!
肖央总是给人惊喜,一直在跨界,原来以为是一个给拍广告耽误的艺术家,后来又成为给唱歌耽误的喜剧演员,当我们习惯了一个人嬉皮笑脸的时候,他任何的深沉都在你眼里都是装。
而《误杀》里,以前那个嬉笑感全无,只看到了一个作为父亲的坚毅,义无反顾,诠释了一个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角色!
贴上标签容易,撕下标签总要带点血泪,但是很高兴的是,肖央又多了演员这个“标签”。
其实,《误杀》也是导演柯汶利的处女作。
如果说肖央飙戏飙到起飞的姿势,那么柯汶利拍电影的技术也表达得十分丰富,充满了镜头语言,无声胜有声,比如交叉蒙太奇、慢镜头、布光等处理。
但柯汶利注入的东西无疑有点过多,不仅想把社会热点议题往里塞,而且夹杂了宗教观点,也有政治批评,这就导致剧情显得些许拥挤,但这恰恰反应了这位导演的电影人情怀,和肖央一样,那是电影、对艺术、对自我的忠诚,正是他们一起,为我们编织了一场华丽的缜密的悬疑网!
总而言之,《误杀》是片好电影,很有张力,故事讲得好,步步惊心,处处细节;而肖央是个好演员,很有演技,一个人就能撑起一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