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电影简介:
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在迅速衰老以及膨胀。短时间内,太阳膨胀导致的体积增大将会吞没整个太阳系行星。
为了拯救地球,人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名为:“流浪地球”。计划内容为:倾尽全人类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及在赤道上建造转向发动机。用2500年的时间抵达新的家园。
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在儿子刘启四岁的时候就前往国际空间站。担负起地球领航员的重任,转眼间,十几年的光阴过去了,刘启已经长大,他带着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
他们偷偷开走姥爷韩子昂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遇盘问被逮捕,还因此牵连到行星发动机停摆事件。他们被救援队征用运送能源“火石”前往发动机处。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无数人前赴后继,大家都在为子孙后代的生存而努力…
地球,究竟能不能重新焕发生机呢?
本部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电影投资仅为好莱坞大片的五分之一,却让人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豆瓣评分在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评价,喜欢的拍手叫好,不喜欢的一星都觉得多。
其实,这部科幻电影的情感内核是“回家”和“希望”…影片还原了小说宏大的世界观。
当物理学家们发现我们的恒星太阳即将产生氦闪爆炸,地球将在爆炸中被吞没并且汽化。人类决定逃离太阳系,移民至最近的半人马星座比邻星系。
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加速)、流浪时代(减速)、最后的新太阳时代,计划将持续两千五百年,一百代人。
刘慈欣是工科背景,写出来的东西饱含着理性与科幻。在他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中,更是口吻凌厉,人物的命运、时代的变迁,冰冷而鲜活。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死亡。”
原文的我看见高耸入云的行星发动机后对老师发出的感慨。
刘慈欣的文字,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情感表达和修辞。原著中对于人的感情描写可以说一笔带过,浓重的笔墨都在社会的变迁之中。
而我们回过来看电影,情感确实最突出的部分。相对于小说,也许格局没有那么恢宏,但是却更显温情。
对于这样的电影的出现,我们应该喝彩和骄傲。而不是一味地去抨击,有许多人因为战狼爱上吴京,有许多人因为战狼而讨厌吴京。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注影片的表现,不要因为个人情感来抹黑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