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索》外面什么都没有,人类就是我们的全部

  我遇见的

  昨日,云想观影,《星际探索》

  科幻片好像不只是超级英雄,宇宙大战,还可以是一部文艺片,浩瀚太空背景下,浓浓的全是孤独。

  当“潮涌”来袭,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所有真相都掩藏于此,心率永远在80以下的宇航员,在16岁就相信父亲已经死亡的既定事实下,仍然愿做宇宙信使,踏上找寻父亲的旅途,他向来沉着冷静甚至到冷漠的地步,没有孩子,婚姻失败,觉得一切可能徒劳无功,但冥冥之中他感觉到被召唤,没有行囊,按时上路。

  他在一个个荒凉的世界穿行,从地球到月球、到火星,最后抵达深蓝的海王星。航天局的阴谋,月球上黑暗森林法则式的资源掠夺,土星上一切真相的揭开,这一路上,他好像有人作伴,父亲的朋友,护送的军人,船长……所有人到最后不是生病就是因他而死,他注定要一个人上路,孤独仿佛是他的宿命。

  他心如止水,一路上险象环生,也都能应付自如,直到他发出的那一次次找寻父亲的无线电波收到了回应,心里好像激起千层波浪,第一次心跳如擂,他好像都能触摸到自己砰砰的心跳。他偷跑着上了飞船,不惜一切找到了利马号––那是父亲的飞船。

  终是幸运,父子相见,父亲的执念脱口而出,妻子孩子通通不爱,只有宇宙才是归宿。他默默哭了,但仍然说:“I still love you,let's go home”,家?他还是不懂,三十年执念的坚守,宇宙才是父亲的家,就算走出利马号,最后也飘向了更深的宇宙,或许对父亲来说,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回家吧。

  我抵达的

  故事的结尾他回到了地球,再次见到了妻子,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结局颠覆了惯常科幻片的结尾,大多数科幻电影喜欢在返程的那刻收尾,半开放式结局似乎更让人意犹未尽,遐想无限,而这样的结局也恰恰印证了人内心的温情。

  这个世界贪婪冷漠,电影中说“人类是吞噬世界的怪物”,无论在哪,对外探索都如同麦哲伦式航行,可人的欲望沟壑永远无法填满,科技如何发达,都逃脱不了原始社会资源争夺倾轧的手段,就算在新的乌托邦也会生长出新的罪恶––月球海盗,而对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紧这一点点的温情,用最极致的温柔去包裹这冷漠的世界。

  《大佛普拉斯》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我想,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我究极宇宙尽头,却未曾抵达你心里。

  我拥有的

  电影到处弥漫着压抑,孤独,沉重,温水煮青蛙式一下下踩在心上,父子相遇的那一刻给了我致命一击,赚足了泪水,却挣脱不了这份执念,就像《星际探索》拉丁文意,“克服重重困难,也要驶向群星”,可结果呢?没有发现任何外星智慧生物,我们有的只有我们自己,而你却被贪婪侵蚀。

  没有星球大战,没有炫目的特效,甚至看了让人打心眼里难过,可这影响电影本意的表达吗?显然不,一场宇宙的探索好像更让我们明白生与死,明白瞬间和永恒,明白人和宇宙。

  外面什么都没有,人类就是我们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