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刺痛我的只有战争
《后天》,《2012》……罗兰·艾默里奇作为一名擅于制作大场面灾难电影的导演,这次赠品不少。珍珠港,轰炸东京,中国迫降以及展示难度极高的俯冲轰炸技术,确实给观众不小的小惊喜。作为二战中的转折点,这部电影体现最多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战争的厌恶。但大多数买票进影院的人,是本着释放嗜血本性的需求去的,因此大多数恶评都是在吐槽影片不够“爽”。
1.作为一部偏向记录历史的电影,评述电影前我觉得得先科普一下“太平洋战争”的历史。
二战中,日本推行“以战养战”的战争策略,沿路抢劫各类物资,从而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然而,没有石油。美国作为中立国,坐山观虎斗的同时发着“战争财”。可日本作为一个物资匮乏的国家,发动战争也只能靠抢。被占领的东三省以及朝鲜半岛的物资成了日本发动战争的资本。幸亏天佑中华,大庆油田没有被发现,日本不得已看向中国四周的国家。而且,当时的日本有个神奇的逻辑,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制造更大的问题。东南亚是欧美的后花园,属于欧美,那我直接打欧美不就行了!(厉害厉害!)
同时,山本五十六是个美国通。他觉得只要切断珍珠港的航母威胁,东南亚就是桌子上的一盘菜,关门打狗即可。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包括美军“放水”),日本获得了充足的情报。于是1941年12月2日,珍珠港被偷袭。然而,航母不在!(日军:你玩我!)
不管怎样,日本和美国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唤醒了美国巨人,日本下一步必须把美军逼到西海岸,于是就有了六个月后的中途岛海战。美军这边卧薪尝胆的同时,还动用了密码技术等技术手段,看清了日本的行动逻辑,但日本那边依旧像个瞎子似的企图强上。
北边的阿申留群岛以及阿拉斯加地广人稀,并不是日军的主要目标,占领了也抢不到啥值钱玩意。而占领了中途岛这个永不沉没的“航母”(图中下方箭头所指),只要防一下北方的美军偷袭,全力打夏威夷就可以往西海岸进发了。
与此同时,美军为雪耻,美军航母载舰载机轰炸了东京,但轰炸部队因为没油无法回程,只得迫降俄罗斯以及中国,也就有了浙江衢州民众护送美军的历史事件。轰炸东京,也让日本意识到,必须加快战争进程!
结果,美军诱敌深入,打得日本只剩一艘航母。但影片中对于美军指挥官和日方的南云忠一的战争过程进行解说,算是一大败笔。与日本的自杀式轰炸航母不同,美军通过技术流,大胆采用俯冲式轰炸战术,进而打击无法快速移动的日军航母。
2.飞行员才是主角
本片除了战争部分的直接描写,大段戏份是王牌轰炸机飞行员的,契合了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传统。通过这个人以及四个男二,我们见到了近百个人物群像,说句实话想把这个故事写好挺有难度的。同样是海战,诺兰处理《敦刻尔克》就比较简略,紧凑的剧情把一些次要人物进行简略的处理,加强了观感。同时,诺兰喜好实拍,比起本片大段的CG处理,真实了不少。
不过,本片大段内容以迪克·贝斯特为中心展开,这样的处理弱化了对于战争的反思以及对于人性的探讨。说白了过于平白直叙,历史学家和军迷应该会相当不满,导演罗兰叙事能力不足算是彻底暴露了。叙事不行,那观众只能看个响了!论演员,美军这边的演员全是漫威,DC以及速度与激情的反派,说这是无正义战争我也是信了!
论场面,俯冲式轰炸,说句实话,不是自己来根本体会不到这有多刺激!偷袭珍珠港,轰炸东京,我也是被吓到了,在开头就炸了,让我一度以为这是爆炸贝的电影。然后,看着人家小两口你侬我侬,依依不舍,要死要活……不想打就别入伍!中间水的剧情我就不多提了,训练画面这种几句话就能交代的剧情能拖好几分钟。这样的安排,我反倒觉得故事不是这场海战,而是飞行员贝斯特替朋友报仇的故事。
3.电影记录历史。
二战作为全人类几乎共同的记忆,各国影视剧或多或少对该重大事件都有表现。我国抗日三大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俄国的斯大林保卫战,英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等著名战役都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对于历史的记录有助于后人反思战争,避免战争的覆辙。不同的导演对于不同的历史也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这本由影视剧构成的《二战回忆录》,意义可不仅仅是个爆米花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