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让主旋律电影有了新的变化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从上映开始,票房就持续领跑国庆档。据今天的数据,已突破20亿!一个主旋律影片能够达到20亿,简直是奇迹。但又是在意料之中。
这和同名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一样,共鸣。
这部电影用普通人的“小故事”,讲述新中国70年发展的7个“大事件”。而这些大事件因为小人物与观众有了共鸣。
整部电影由《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7个短片组成。这七个短片由七组编剧,七位著名导演拍摄的。它的总策划是张一白,总导演是陈凯歌。七位著名导演老中青都是独具个性的电影导演,都是有很多代表作的电影导演。
然而,他们导演的这七个短片组合在一起,风格又那么和谐。而且,这七个短片参与的演员都是那么有名,其中也有流量明星,有的虽然只有一个瞬间的演出,但都是那么到位。
这七个短片的时代背景分别是开国大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中国女排奥运会第一次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开幕、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片段被一本手写的日记记录而串联起来。
电影有大场面,但主要表现的却是其中的普通人物,当伟大的历史瞬间折射在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上时,唤起的就算每一个观众的集体记忆,时代记忆。电影中涉及的一些人物在现实中都有原型,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
由管虎导演,黄渤、欧豪主演的《前夜》很有寓意,既是开国大典的前夜,更是新中国历史的前夜。
在这样的前夜里,故事主人公,黄渤饰演的工程师林致远接到设计电动升旗这一任务后,为了让升旗仪式万无一失,带着欧豪饰演的升旗手不但亲自搭建等比例整套系统 反复试验。而且在明明自己恐高,却毅然决然地爬上旗杆顶端 焊接阻断球,从而保证了新中国首次使用电动系统升国旗成功的故事!
当然,为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顺利升起,每一个人都在做出自己的努力,于是,我们看到电影中耿乐饰演的人工升旗手和王千源饰演的军人与林致远从争执到支持,看到王天辰(电影《芳华》中的军二代小号手)专门来大典筹备处为林致远他们吹国歌。看到在北京市民三更半夜带着自己的金银首饰和铜制品捐献给林致远他们。其中,欧阳奋强(87版《红楼梦》贾宝玉)饰演的清华大学教授把学校的铬标本献出。
他们都明白,明天天安门前升起的不是一块普通红布,而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象征,是人民的希望。
而黄渤奔跑向天安门广场,用简陋的攀登工具爬上旗杆顶换阻断球这一情节让无数观众屏住呼吸,当电光在夜空中闪烁时,让人感觉到新中国曙光的蓬勃升起。
第二个故事《相遇》时间跨度很长,从开始的1964年到结局中,任素汐终于知道自己的恋人在研究原子弹,但是却再也见不到恋人的1981年,中间隔了17年。
这是一个泪奔的故事。
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研发,在最关键时刻出故障,张嘉译饰演的将军迅速叫大家撤离,而张译饰演的工程师不顾危险关闭阀门,避免严重事故,自己却因辐射得了白血病。而他依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将军。
当他在北京治疗时,在公交车上遇见自己的恋人。任素汐饰演的青年女工。因为保密工作的需要,他不能与恋人打招呼,恋人只好向她讲诉当初她们恋爱的细节。而张译多次欲言又止,当他忍不住,拉下口罩想与恋人相认时,游行队伍冲散了他们。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报纸铺天盖地地把喜悦传递给每一个人。他们想冲过人流紧紧拥抱在一起,可是,双方只能用手势交流。最终,两人被冲散了。
17年后,张译饰演的工程师身份解密,但他却已经长眠在大漠深处。在这个短片中,张译贡献了他的演技与眼技。一张大口罩遮挡住他的大半个面部,但却挡不住他眼神中的无限深情,对人生的眷恋,对祖国科学事业的执着,对恋人的歉疚。而任素汐平静地诉说更让我们感怀。
那一部厚厚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不但是战火中林道静卢嘉川等青年学生的青春之歌,更是张译和任素汐饰演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青春之歌。
第三个故事《夺冠》和《相遇》也是跨度很长的故事。
这个故事由徐峥执导,写的是1981年,一个叫冬冬的男孩为了让弄堂里的邻居看电视中转播的中国女排夺冠而自己当天线的故事。
这个故事将改革开放时代的上海弄堂(我们四川的巷子)展示得淋漓尽致。狭窄破旧的弄堂,老房子,一个弄堂只有一家人有一部黑白电视机,木棍支撑的天线要架到屋顶,而且还要人工调整,不然就看不了。
冬冬在少年宫打乒乓球,他喜欢的女孩小美因为美国有亲戚,要举家到美国去。他想去送小美,结果邻居们要看中国女排比赛,父亲又去苏北修电器去了,一时半会回来不了。于是,他将自己家的电视搬到弄堂里,邻居们早就用桌子凳子和象棋棋盘搭建了高高的平台放电视。
可惜,电视机太老化了,每当转播到关键时刻,天线出毛病,而屋顶的瓦无法承受成年人的体重,逼得冬冬不得不一次次爬上去调整天线。他用一块腊肉当坠子,稳固天线,结果,一只狗啃了腊肉,天线又歪斜了。于是,为了让邻居们看电视,他做了人肉天线,让邻居们看完女排比赛,自己却错过为小美送行。
然而,邻居们依然把他当成英雄,将他抛举到空中。可是,当父亲回来后,他委屈地扑到父亲怀里,先是埋怨自己家电视机太差了,但想到父亲的辛苦,马上改口,女排夺冠,他太激动了。
三十多年后,冬冬长大了,变成吴京,并且在国际比赛中夺冠。在徐峥采访他时,讲诉这个故事,也讲诉心中遗憾。而徐峥满足他的愿望,让他见到三十年前的那个女孩,物理学家小美——马伊琍。
这个故事暖暖的,而且特别励志。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邻里之间的情感,以及全民因为女排夺冠而振奋都是那么生动。刘涛饰演的小美妈妈浓妆和时髦的衣裙让她与邻居有距离感,而且不懂得孩子的内心。张芝华、张建亚等客串的邻居,镜头不多,但很生动形象。有一种阿拉上海人的亲切在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