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爱:多情才女李清照
很早以前我就开始仰慕李清照,一直喜欢李清照的词。许多年过去了,对很多文字我都变得有点漫不经心,比如琼瑶的小说在中学时也是我的最爱,甚至有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她小说的经历。再比如那些外国名著,什么《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等,上大学时我泡图书馆就是为了他们,可是现在我似乎在没有读长篇小说的兴趣和耐性了。唯独对李清照的词我是一如既往,或尤更甚。
我最早接触李清照的词还是从琼瑶小说里呢,其实还是得谢谢琼瑶阿姨哦,也许我爱上古诗词也是受了她的影响呢。她的小说名好多都是来自于古诗词的。比如《却上心头》、《月满西楼》、《庭院深深》、《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等等。就是在她的小说里我第一次读到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写的是在暮秋时节,荷花凋残,夫君不在的日子,如玉的竹席子也变得像秋深一样寒凉。为了缓解寂寞,她独自一人来到水边,提起罗裙,登上兰舟,抬头看看天空,现在秋深寒重,传书的鸿雁都飞回南方了,这云天之上,还有谁能为她捎来爱人的信息呢?等明春雁子飞回来的时候,只怕已是西楼月满,爱人已经回到她的身边了。泛舟水面,水兀自留着,落花兀自飘零。谁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哦,其实花飘水上,水载花行,他们的情感是相通的,命运是一样的,就像此时李清照和赵明诚一样,虽然分隔两地,但是都在为同一种相思而愁苦。这相思之情真的是难以排解,眉头刚展开,愁思却又涌上心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李清照选择这样一个萧瑟的暮秋时节为背景,来抒发心中的愁思,以景衬情,把自己心中对丈夫的思念和那份难言的愁绪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读之令人感同身受。是这首词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李清照——一个才情并茂的女子。于是从此只要到图书馆或书店,我就会去找有关李清照的书,读她的诗词。人常说文如其人,我就从她的文字里了解她的生活和喜忧。
读到她的文字越多,我就越爱她,爱她的清纯无邪、活泼调皮的少女形象:“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多么天真活泼的女孩哦,清晨起来在院子里荡完秋千,身旁时挂满露珠的花朵,而自己也是浑身香汗淋漓透湿薄薄的罗衣,然而就在此时,有客人(此人可能就是来相看她的赵明诚)来了,于是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袜子金钗脱落了都不顾,但是跑到院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看来人,看又不好意思正面看,于是就拉过院门口的青梅枝,装着嗅青梅的样子去偷偷地看他……读李清照的词就如欣赏一幅画,一个故事,很耐人寻味。我还爱她青春年少时的单纯直接,她的《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就是写的她与情人约会前后的情景。约会前对镜贴花梳妆打扮,约会时眉目含情,目送秋波,满脸已满恋情爱意,最后还留给情人一封信,说明自己心中的爱恋和期待,并约他在月斜之时再来幽会。在封建时代,能够最么大胆直接地描写男女幽会的情景,而且写的这么传神,既含蓄隐约,又又细腻深入,也只有李易安敢为了。
对于,青年时期的李清照我爱她的大胆直率和真实的性情。李清照作为古代女子,应该说她的思想还算是很开化的,初为少妇的李清照在《丑奴儿》一词里是这样描写她和赵明诚新婚时的生活片段的:“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写的是一个酷热的下午,黄昏时分,下了场雨,褪去了白天的炎热,给新婚燕尔的他们送来了一个凉爽的夜晚,小夫妻两就乘凉消闲“理罢笙簧”,期间她还“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也就是说今夜凉爽,宜于寝眠,宜于夫妻欢娱恩爱……试问在当时有那个女人敢将夫妻间的闺中亲昵语这么大胆而又极其坦率地写入文中呢?敢写老实话,敢写真实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李清照的伟大之处吧,因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作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词大多都是描写相思情苦,离人愁绪的,其风格大多是典雅温婉、曲尽情态。她的词用语简练精达、新颖奇俊,比如“人比黄花瘦”、“应是绿肥红瘦”等,用一个“瘦”字来形容凋零了的花朵,真是绝妙,还赋予感情色彩。她的词抒情曲折幽深,读之有种“景尽情未尽,情尽意未了”之感。比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堪永夜,明月空床。”、“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物是人非”、“明月空床”、“欲说还休”短短几个字,就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令人柔肠寸断。她的词形象鲜明生动,读之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身受其情。比如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篇把词人在乍暖还寒的秋日,一个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孤独愁苦、悲伤凄凉之状描写得十分形象生动,词人还把满地黄花堆积、黄昏时,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萧秋之景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在这样景致下,一个人守着窗儿,怎样才能捱到天黑啊。词人以环境的悲凉来衬托心境的凄苦,这一连串的情景,哪里是一个“愁”就能说尽的呢?还有《点绛唇》里那个荡罢秋千害羞清纯、情窦初开的少女也是被她刻画得十分生动的。
李清照虽然是一个婉约派词人,但她也不失豪爽大气的一面。这在她的诗词里也有所体现。比如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一开篇她就用大气的手笔勾画出一幅宏大而壮阔的美图,将人们的视线带到浩瀚无垠、变化万千的茫茫宇宙之中。而后她有充分发挥想象力,梦见自己乘梦帆、渡银河、抵天宫、见天帝,并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天帝亲切地问问将她要到何处去。她回答说,要去的地方路途遥远,可自己年已迟暮,来日无多,就算有才华,能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何用呢?再惊人的诗句也不能让自己在国破、夫死、家亡的悲痛中得以解脱。所以她希望能大鹏一样乘长风高飞远举到仙山上去。这里她用豪迈灵动的笔墨,展现了万里长风,大鹏展翅,人立舟上,风吹蓬舟,三山在望等一系列大气景象,读之令人豪气顿生,并让人产生了了一种奔放不羁、扶摇直上的快感。李清照还有一首写项羽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也体现了她大气豪迈的性格。此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巾帼不让须眉须眉。
李清照是个很有艺术天赋的女词人,她为世人创造了许多永远享受无穷的诗词珍品。 其诗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如同作者的人品,在缠绵哀婉中又透着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特别是她南渡之后的作品,在国破家亡的境遇下,她的许多词,表面述说的是愁绪,而实际是表露她的情怀志向,所以她的诗词流传至今还是很耐人寻味的。她把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都化为了凄美的文字,让世人在她的文字里体会她的爱恨情仇。每当我倘佯在她的文字里的时候,仿佛总能看见那个在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天里寻寻觅觅的身影。
附: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山东历城县(进山东济南)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容,人称后四学士。其母王氏也善于写文章。在家庭的影响下,李清照很早就会写诗。她可谓是宋朝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她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婚后生活幸福,只是好景不长,赵就远赴外地就职,夫妻俩也是聚少离多,饱受离别之苦。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病故。接着金兵入侵,自此李清照开始避难奔走,过上了颠沛流离的孤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