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星人》启示父母:生存能力,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软实力

  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2020年春节我们无法出门,只能给亲友打电话,嘱咐要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今天,我将宁浩导演、黄渤和沈腾主演的荒诞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重看了一遍。毕竟是去年成绩不错的一部春节档电影,开映短短几天就斩获22亿票房,收获好评一片。《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与《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同属“疯狂系列”。据宁浩导演表示在《疯狂的外星人》中,自己最想表达的主题是:“落伍的人如何看待自己,是讲小人物的挣扎。”

  时隔一年,大家对电影里的剧情,还有印象,这是一部荒诞幽默喜剧电影。故事始于落迫的杂耍人耿浩救了一个外星人,欲送走,却被朋友大飞发现,大飞贩卖酒,生意惨淡,大飞见到外星人就像见到了财神爷,经他点拨,耿浩转念想把外星人当猴来训练,而大飞则想把外星人泡进酒里当药材,以期高价卖出。两人都想通过外星人来发一笔大财,却与拥有超教育外星人相互折磨,在此过程中还引来了神秘西方力量,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搞笑的事件,最终两个小人物拯救了地球。

  此片诙谐幽默,人物个性鲜明,剧情离奇荒诞,给人趣味和欢笑的同时,让我们也窥见了小人悲哀、执着的背后超级强大的生存教育,他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但他们风趣、幽默、韧性十足,他们是小人物,他们把外星人当猴儿耍,把精英特工当猴儿耍,同时也可以拯救地球的大英雄。虽然他们没有美国电影里曼联超级大英雄的超教育,但他们的生存教育,由不得你不佩服。

  因此,这部电影表面看来是小人物的胜利,是一事无成的小人物拯救了世界,实则告诉我们:在中国,你不要小看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也启示父母:生存能力,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软实力!作为父母,应该有从小培养孩子的生存意识,让孩子习得相应的社交能力,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01什么是“生存教育”?

  从某个角度来看,“生存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同一种意义:两者都强调要以人为本,要与现实社会接轨,要做到知行合一。一定要区分的话,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生存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各种“生存能力”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发掘人的潜能。比如,对一个人的审美、音乐、绘画欣赏等方面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它们不直接属于生存教育,但也在生存教育的范畴之内。

  讲一个故事,大家会比较分得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生存教育:话说从前,一个学者乘船过河,与船夫闲聊。学者问船夫:“你会天文学吗?”船夫摇头。学者叹气:“你的生命失去了四分之一,那你会哲学吗?”船夫也摇头,学者又叹:“你的生命又失去了四分之一。那你会神学吗?”船夫依然摇头。学者连连惋惜:“看来你生命的四分之三都失去了。”话音一落,河面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把船掀翻了,两人都掉进河里时,船夫问学者:“你会游泳吗?”学者眼看着就要沉下去,说:“我不会。”船夫说:“瞧,你生命的全部都要失去了!”但最终船夫还是把学者给救上了岸。

  通过这个故事,不难看出,虽然“素质教育”与“生存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素质教育的层次更高,涵盖面也更广;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生存教育”大于“素质教育”。

  联想到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培养,侧重点都放在了孩子的成绩和学业,以及将来的工作上。确实,对孩子们来说,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分数很重要,上好大学重要,将来找到好工作也重要。但是,比起这些,更基础、更重要的,绝对是培养孩子的生存教育。

  事实上,如何学会生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联合国早就发出了“学会生存”的倡议。如今“生存教育”正流行,一些机构举办的“生存训练营”、“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越来越受人青睐。比如深受大家喜爱的综艺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逃跑吧兄弟》等等。

  02那么,父母如何给孩子进行生存教育呢?

  “学会生存”究竟想让孩子学些什么?在21世纪,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生存之道呢?

  ▌第一,教孩子懂得“玩”的游戏规则。

  关于“玩”的规则,耿浩这个“耍猴的”在片中把“巴甫洛夫反射定律”玩得门儿清,他从训练猴子欢欢中悟出:无论是谁,都逃不过这个定律。因此,在训练外星人时,他也利用了“巴甫洛夫反射定律”,在对付西方神秘力量时,也运用了这个定律,没想到,外星人很快懂得,并反过来运用在人类身上,这也就是本片中大家热议的 “食物链”, 有些残酷,有些现实,但可以归结在大的环境影响之下,个人再强大,也有其定律,有时候,可以利用这个定律,做出相应的妥协、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大的规则和环境。

  因此,孩子要顽强地成长,就需要首先懂得“玩”的游戏规则,然后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最后才能够拥有一定的生存教育。又比如《少年的你》中陈念知道自己帮了小蝶,就会被欺凌缠上身,但她还是帮她披上了一件衣服。当她想要摆脱欺凌时,她找了小北来保护自己,而不是找警察,因为她懂规则:“跟你们说了,有用吗?你们不是又要问,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当时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陈念身上有一种和耿浩相同的气质,现在想明白了,两个人都是懂“玩”的规则的小人物,且都会在规则内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期摆脱悲哀的命运。因此,这两人身体有着相同的气质。

  ▌第二,提高孩子的社会观察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俗语说,“适者生存”。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每一代人的生存环境都不尽相同。人,是群体动物,在社会群体中求生存,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洞察力,这样才能掌握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正如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中的主角耿浩内心认可自己的职业,深深爱着自己的事业,他把“国粹”、“五畜奶奶”看得很重,但是,他也看到了观众不爱看“耍猴”这个娱乐节目了,这就是社会规则,“耍猴”即将被时代淘汰。人要适应社会大环境,他懂,所以他想改变。所以他挖空心思搞创新,到处找投资人,却碰了一鼻子灰。这就是在时代的变迁之下,小人物的悲哀,社会大的规则和环境在改变,仅凭个人的一腔热血和热爱,想要强行留住某些东西,根本就无法改变。

  因此,孩子要顽强地成长,就需要洞察到自己所处的公共生活是如何,文化氛围是什么,自群体的意识有哪些等等。比如《疯狂的外星人》中最后拯救地球的是道具,居然是中国的白酒,这不正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吗?我们中国人就是最喜欢在酒桌上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在酒桌上谈判,才最有效,也最有人情味儿。

  这也恰巧说明了,在中国文化里,“生存教育”是等同于适应教育的。比如儒家讲“做人”的道理,讲的就是人应该怎样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因此,有人把“生存教育”也叫做“做人的教育”。他们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就能“适者生存”。也就是说:“做人”是首要的,是高于一切的。

  值得注意的是,“学会生存”在各地地区的含义都不相同。比如古代人面临的是如何吃饱穿暖的问题,因此很多人要精通一门手艺,以便养家活口;现下中国独生子女,面临的是社交教育退化,是抱着电子产品的生存教育退化的问题。比如片中当耿浩和大飞意外得到似猴非猴的外星人时,他们既害怕又激动、兴奋。因为外星人的到来,让他们每一个人都看到了符合 “物以稀为贵”的规则:耿浩想用暴力驯服外星人,让它表演节目,肯定会为自己挣大钱。大飞想把外星人卖了,肯定可以换一大笔钱。西方神秘力量想要用外星人占为私有,他们认为唯有自己有教育和外来的高级文明接触,他们想用它来征服世界。

  因此,现今的父母,要教孩子如何学会生存,就要教会孩子具备一定的社会洞察力,然后再发掘孩子的各种潜能,以此来增强孩子的社会生存教育(包括生理、心理承受教育,还包括独立思考教育、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育、运用知识的教育、实践的教育、创造教育等等多种教育交织而成),以适应这个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及变化。

  ▌第三,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给孩子进行生存教育,不仅仅只是要为了要让孩子平安长大即可,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给他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父母传递给孩子正能量还是负能量,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

  那么,什么是负能量,什么正能量呢?

  比如片中耿浩用皮鞭驯服外星人,让它学骑自行车、做俯卧撑、练金枪锁喉……这无疑都是暴力手段,暴力或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劣性,但暴力必将遭到反噬。就像西方神秘力量、外星人与人类之间的相互训化,这是负能量,所以都不会长久,耿浩就遭到了反噬。

  从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草根男主耿浩的正能量。比如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热爱和坚持。他对自己的“搭档”欢欢是真心相待:当欢欢手折了,他找医生为它医治;当他艰难地脱离了危险,为了回去救欢欢,不惜抛弃好兄弟大飞。正如季羡林老师说的一句话:“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这说明耿浩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猴子欢欢在耿浩的眼中,绝对不是一个玩物,也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所以,最后外星人把能量传给了欢欢,拯救了地球。另外,耿浩被西方特工威胁时,他不卑不亢说“this is China”,到了电影结尾,阻止外星人毁灭地球时,他又说:“这是在中国”,都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他确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却有一股强大力量!那就是一股正能量。

  记住,人间至善是美好,而美好的事,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也不会被打败。因此,父母在教孩子懂游戏规则、提高洞察力的同时,也要传递给孩子正能量。

  03结语:

  再次看完《疯狂的外星人》,更多地让我发现了男主耿浩身上宝贵的品质。电影的主题是小人物的挣扎,片中的男主耿浩是一个即将被时代抛下的“耍猴人”,但他乐观,他勇敢,他爱国。导演宁浩让人相信,小人物最好的生存之道,是要勇敢地面对生活。

  更加重要的是,《疯狂的外星人》不仅让我们明白了生存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让孩子学会如何在压力下生存、在紧急状况下求生存,以及如何在逆境中勇敢生存,逆流而上。同时,还启示父母教会孩子生存,才是他一生最大的软实力!而要给孩子生存教育,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一定“玩”的游戏规则,学会自我保护。其次是要提高孩子的社会观察力,挖掘孩子的潜能,提高适应能力。最后,要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保证孩子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挫折、问题和困难。

  今日一语:《余光中散文》中的一句话:“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一种生存的境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则删。我是,育儿问题达人,健康领域创作者,多平台育儿领域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