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你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解读,不是在开玩笑吧?
今天下午看了郭松民对于《哪吒:魔童降世》的影评,整整三篇.碰巧的是昨天晚上我也刚看过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我觉得还不错,有些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大部分还是比较好的.以前我有写影评的习惯,曾经还自诩是个"影评人",但是看完郭老师的影评之后,我觉得我可能还不够资格.因为他的影评实在是太牛掰了,我估计连导演饺子看了都会忍不住惊呼:原来我的电影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
郭老师的影评看了之后,你会惊诧于他的想象力,也会忍不住赞叹他的学识之渊博,很多我们看来得过且过的东西,郭老师能够站在极其宏大的角度来解读,宏大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让我感觉只有上帝才能开启的视角.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会称呼郭老师为"上帝郭",以表尊敬.
话不多说,说正题.
一
"上帝郭"对这部电影提出了很多看法,有些东西恕我愚昧,我是真的看不懂.比如"上帝郭"说哪吒是个“烟熏装朋克小魔头”,"表明中国仍然处于解构时代".首先我不明白什么是"解构时代",百度了也没找到具体意思.其次我不了解为什么哪吒这个电影的出现,就代表着"中国仍然处于解构时代".石器时代的人们猎杀动物,用动物皮毛当衣裳穿,现在人们也猎杀动物,也把动物的皮毛当衣裳穿,还是卖得很贵的高级货,那就证明人类仍旧处于石器时代?是这个意思吗?不懂.希望有理解的人给解释一下.
上帝郭”总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就是特别坚信自己所以为的,哪怕同一样一件事,但是在不一样的地方,他能给你解释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看到《哪吒》里百姓给哪吒下跪认错,就说这是一种“贱民文化”;照这个意思,以后我们国家拍历史剧的时候,皇帝上朝或去下乡,再见到别人下跪的时候,一定要扶他们起来,然后逐一握手,再喊一声“同志们辛苦了”。这种文化好啊!所有人都有尊严,突显大国气派!但是还有个问题,拍历史剧是不是要隔过清朝啊?这个朝代太愚昧,而且当时的皇帝康熙和乾隆竟然还不改变这种愚昧的治国方针,直接导致我国后来严重落后,被各个列强入侵,割地赔款,后世还拍电视剧歌颂那个时代的皇帝?疯了吧?这么贱吗?
二
在“上帝郭”的眼里,“跪”这个动作,无论是在任何年代、任何场合、任何人做出这个动作,那就是“贱”的表现。在《哪吒》里,百姓的跪是这个意思吗?难不成你指望着他们集体唱一首许嵩的《认错》来表达愧疚?还是让哪个代表站出来朗读个道歉信?
“上帝郭”还说了,哪吒是一个"可以大言不惭地啃老,反正一切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兜底的90后、00后熊孩子".别人是怎么以为的我不知道,我是真没看出来.而且他提的"90后,00后"是什么意思?这种大逆不道的啃老族专门就在这两个年代出现是吗?其实这些问题我在看的时候脑子里塞满了一千个黑人问号脸,但是在文章的评论里根本看不到有人提问.我当时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上帝郭"的读者们知识都这么渊博吗?都看懂了吗?但是,你以为"上帝郭"的神奇揣测到这里没了吗?大错特错,后面多着呢.
三
"上帝郭"又说,"因此,(哪吒之类的熊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让老一辈跪下来,让整个陈塘关人跪下来,这才是他们的梦想,抑或意淫。”看到这里,我又陷入了自我怀疑中:我真的不知道"上帝郭"是从哪个细枝末节里看出这样的端倪的。这个哪吒是我在电影院看的那个吗?确定我们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吗?我感觉现在有些影评人就是这样的,往往电影的主创们看了他们的解读以后,才知道自己的无意之举中竟然蕴含这这么多大逆不道的价值观。
四
“上帝郭”还对《哪吒》中百姓们鸣不平,因为导演饺子把他们设定成了一群“仅靠成见和直觉支配的乌合之众",因为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啧啧啧,说的真好啊!我就在想,为什么陈塘关的百姓那么无知呢?他们怎么就不能像"上帝郭"这样纵观全局呢?那些真相赤裸裸的在电影院的3D大屏幕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了,他们为什么都假装看不到!哦对了,陈塘关没有电影院……希望那些给郭老师打赏的人,能够集资众筹一下,给陈塘关建一座电影院,放映一下这个电影,让他们看看他们自己有多不是东西.
还有饺子导演,以后你再拍续集的时候,记得请教一下"上帝郭",在原片120分钟的基础上再加120分钟,好好的去打磨一下那些群演。什么?群演不重要?那有什么关系?我们要的是正确!那么多百姓里怎么能全部都是见风使舵的小人呢?什么?《肖申克的救赎》里也很多冷血人?你管他呢!你先管好自己再说!百姓里必须有聪明和奉献的好人,知道哪吒的身世和他的不容易,然后在哪吒和百姓之间调和矛盾,在他家人看到李靖夫妇下跪时告诉他们这是“贱民文化”,在看到哪吒害怕的躲藏时,大义凛然的说这是小人行为,要求他们必须善待哪吒,和他踢毽子!并且在危险的时候,勇于上前袒护哪吒,哪怕光荣牺牲,也要证明这件事是对的!即使死了,以后还能被评选为“感动陈塘关十大人物”,继而追授“烈士”,以后孩子参加科举还能加分……
五
"上帝郭"说哪吒和敖丙的友谊是“黑社会式”的。这句话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我斗胆猜测,"上帝郭"“可能曾经不慎”参加过这种我们国家不存在的组织,然后见识了这种友谊形式。
"上帝郭"不认同这种友谊形式,他不理解两个从小孤独被排斥的人相见后的珍惜。他肯定也想不通,伯牙和子期怎么会因为几首小曲就成了后世“知音”们的祖师爷?“上帝郭”,按照您老的逻辑,他们的友谊应该是“白日梦式”的吧?
“上帝郭”不仅担心陈塘关的百姓,还关心海底的龙族们,更担心现实中的观众。因为他觉得敖丙为了他的“黑社会”友谊,辜负了龙族千年的努力。“这对年轻观众可能形成的误导,的却令人担忧。”
啧啧啧,这话说得真敞亮啊。我也很为我们国家的年轻人担忧,因为他们老是被人拿出来当挡箭牌,明明是个人不喜欢的东西,非要说对青少年有影响。“上帝郭”啊,你要真心疼年轻人,你就别老拿他们说事,你说你自己不喜欢就完了,别老代表他们行吗?我身为个90后,我也没有说60后70后迂腐老顽固啊.我对这种年代划分人群的做法深恶痛绝,人的多变性岂是你用一句话就行概括的?90后有迂腐的保守派,70后也有啃老的败家子,这都很正常.你不要代表他们,因为你不是他们.你要实在忍不住了你就看看自己的身份证,仔细看看姓名栏后面写的是几个名字代表几个人好不好?
我发现很多道貌岸然的人,说起话来总是一个调调,而且说话拐弯抹角,把自己的喜好和见解强加给别人,然后还代表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还总把问题上升成某种意识形态,动不动什么“结构主义”、“贱民文化”、“后成功学”、“文化自卑”。你说的这些词教科书上都不能出现你知道吗?你让年轻的观众们怎么理解?你接下来干脆开堂课吧,名字我都替你想好了,就叫《用“结构主义”的眼光,如何在“后成功学”时代正确认识“贱民文化”,避免结交“黑社会式”友谊,根除“文化自卑”》.讲师:上帝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