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误杀》,还不是人性的恶在作怪,但谁又不想当个好人

  《误杀》讲了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通过片名和男主那句:“当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以及男主儿女平平被官二代强暴的情节,小编大致就猜到这是个误杀官二代,男主为了女儿和家人瞒天过海的故事。虽说小编没有看过原版《误杀瞒天记》,也没有男主一千部以上电影的观影积累。

  所以在观影之初小编对于这部电影的情绪并不是非常高涨,一切都似乎在掌握之中的感觉,总难免让人有些桀骜。但看到最后小编发现电影的设计还是有着非常多精妙的地方,除了标准的为了过审男主自首的结局,当然影片精妙的处理,让这个结尾同样合理而不让人尴尬。

  影片在前面的剧情中交代过男主的小女儿只要考到了100分,就为她买口琴。而最终交到男主面前的满分考卷如果仔细看的话是70分改过来,男主看到自己年幼的女人已经学会撒谎,知道家中的如此变故已经让自己的幼女安安快速成长了。所以心中有愧,想用自己的自首教育孩子。

  但是小编觉得这里的设定有些可笑,在这部电影中警民关系如此紧张,警察不像警察更像专横的黑社会,男主一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被羁押酷刑,引起了社会大规模的暴动。如若不是社会的矛盾本就如此突出,社会的广大民众也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况中依旧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保有一颗善良的心,是该说男主信奉佛教本就有颗普度众生的心,还是电影美好的愿望呢?

  所以这里男主自首除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外,同样有着因为自己社会暴动的深深自责,希望通过自己的自首止住社会的暴动,毕竟曾经男主的父母同样是死于暴乱。但是小编更倾向于最终一家人一个不能少的结局。编剧为了自首这个堂而皇之的结局煞费苦心也是让人钦佩。

  当然男主自首还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细思极恐,虽说片名叫《误杀》,但其实男主极有可能是在能够救官二代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女人不遭受到官二代以后疯狂的报复而选择了并不施救。

  为这个观点提供有效支持的是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暗示和梗,开始电影重现了《活埋》的经典场景,男主是知道吐舌假死的,还有男主是泰拳迷,在出差看泰拳赛时也提到了这个知识点,而男主回到家后特意询问了有没有血迹,所以他更是知道官二代极有可能没有死。最终男主转移尸体时,棺材上的血掌印越发佐证官二代是被活活憋死的。所以男主自首也是有着其站得住脚的地方。

  这样的梗和微小细节影片中反复用到,比如羊,羊在影片的最后也给出了其深意,羊在基督教中的意义为替罪、救赎以及牺牲:上帝为了考验亚拉伯罕的忠诚,叫他把他的独生子以撒杀了作成祭品,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动手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它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

  而羊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5次,第一次在湖边看到男主抛车(知道男主有罪),第二次被警察打死(代替男主受罚),第三次警察去学校找平平问话,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羊视力弱,会被大型肉食动物吞噬(在权贵面前,男主一人家的性命就如鱼肉),第四次开棺验尸(作为替罪羊,帮男主掩埋真相),第五次男主决定认罪后,活羊重新出现,寺庙响起钟声(都预示着男主释然,已经放下心结,决心认罪接受惩罚)。

  所以这部电影许多精妙的设计的确让人叹为观止,豆瓣评分达到7.5分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陈思诚似乎对这个评分依旧不满,比印度原版本《误杀瞒天记》8.5分低了1分的评分让陈思诚耿耿于怀。可能他觉得论玩梗,原作与《误杀》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最后小编要说的是男主作案的手法,很遗憾鄙人的观影数量的确有限没有看过韩国经典犯罪片《蒙太奇》,所以当我看《误杀》时,以为其犯罪手法和《嫌疑人X的献身》一样,当时还在想他是如何将时间往后推后了一天。《嫌疑人X的献身》是找了一个乞丐来冒充死者,而《蒙太奇》的手法显然更加的高明和具可操作性,《误杀》将这一手法发扬光大变的更具说服力,毕竟时间上提前一天,在一天之内反复给人洗脑这样的方法听上去更加的合理。

  总的来说《误杀》还算一部不错的影片,就像网上说的陈思诚或许做人不太地道,但拍的电影制作的电影还是非常有水准的。

  目前《误杀》正在热映中,《误杀》里面还向多部经典影片进行了致敬,你可以在《误杀》里找到许多其他影片的影子,大家可以去找找茬。

  你看过一千部以上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但是再离奇的事本质终究绕不开人性二字。哪有什么误杀,还不是人性的恶在作怪,但谁又不想当个好人。但当不可预知的事情找上我们时,即使我们手无缚鸡之力,但当我们有着想要保护的人,我们就是有力量的人。

  因为这种力量我们可以掀起风浪,毕竟浪来了,风来了,我们还不站出来,我们的挚爱谁为他们遮风挡雨呢?

  本文部分观点来自豆瓣鹿鸣,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