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结局是否狗尾续貂?
与以往版本不同,《误杀》这一版的男主李维杰最后自首了,或许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认为这是导演为了电影上映所做的妥协,或许是的,也有人将其称之为电影的败笔,但从电影中的细节看来,自首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结局。
首先,李维杰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尽管自己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他也尽自己的力量布施,但就是双手粘上血腥以后,第二次布施时被拒,让他开始反思,虽然完成瞒天过海,但他的心灵却永远无法安宁,甚至以后的人生,都会背负痛苦和焦灼,最后的自首和救赎是为了赢得内心的安宁。
其次,电影中一处细节曾经交代,李维杰的父母在一场暴动中去世,他没有想到自己为了维护家人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间接导致了暴乱和骚动,不仅叨扰了族叔的葬礼,也让朋友受伤住院,甚至让整座小镇瘫痪,道德或许可以原谅,但社会的底线终究不能踩踏。影片最后,记者在街头采访民众对李维杰事件的看法,有人说“李维杰应该无罪释放”,有人说“要是别人欺负我女儿,我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还有人说“暴乱中他们砸坏了我的东西,不知道该找谁赔偿”……
或许,这一切都是由他而起,他应该承担这种社会责任。他没有终止暴乱的能力,唯一办法,是他站出来说明真相,所以被捕后,他的鞠躬有着多重含义,歉意是对家人、对他曾利用过的朋友、亦是对被暴乱伤害的人们。
再次,我们姑且不论最后素察的父母是否是真的忏悔,但在李维杰看来他们已经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权势地位金钱甚至是他们的儿子,他们卑微地想要知道儿子的消息,在忏悔的钟声中,李维杰也放下了仇恨和心结,选择了坦白。
最后,或许是作为父亲的责任,小女儿为了赢得口琴的奖励,将试卷上的70分改成了100分,这也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棵稻草,此时此刻,李维杰怎么能不明白,是他的所作所为给小女儿做了坏的榜样,为达目的可以撒谎、不择手段,这显然背离了自己保护家人的初衷,为了让女儿重新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他选择了自首,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分清对错,犯错终将是要受到惩罚的。
除上述原因以外,电影的开头是他给颂叔讲述的越狱的故事,在很多人看来这可能是为第二部埋下伏笔。
或许有人觉得既然最后选择自首,那么为什么还要费劲心机折腾这么多事情,应该是一开始出于对警察和司法的不信任,最后自首也是为了不让女儿坐牢,他虽然是个小人物,没有多大的本事,但对这个家庭而言,他是伟岸的山,是妻子和女儿的依靠。电影始于亲情,终于亲情,他可以为了守护家人瞒天过海,亦可以为了替家人赎罪而选择自首。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喜欢哪种结局,也是观众的自由。但个人认为《误杀》最后的结尾能解释通畅,虽然不算最优,但也不算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