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布为什么获得了自由以后还要自杀?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作为IMDB和豆瓣排名第一的神片,其经典程度不言而喻。影片的各种情节中,除了安迪对自由和灵魂的自我救赎感人至深外,作为配角之一的监狱图书馆管理员老布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当已经在监狱度过50年时间的老布重获自由后,他却不惜以身试法,想要继续留在监狱,最终出狱后再茫然无措中自杀,留下“老布到此一游”的绝笔。老布既然已经重获自由,为什么还要自杀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长时间的监狱生活,使之对监狱产生了绝对依赖
这是从瑞德口中直接得来的答案,或许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老布在鲨堡监狱度过了50年的时间,长时间身处某一环境下,很容易使你对这个环境里的人、物、生活习惯、自我角色等方方面面产生认同,进而产生依赖,这就是影片中提到的体制化。老布突然离开他所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舒适区的监狱,老态龙钟的他自然难以适应。
2.从监狱里的“有用人”到外部世界的“弃儿”,角色的突然转变让他难以适应
一个人完成角色的转变,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在监狱里,老布是图书馆的管理人,是受监狱人尊重的人,是狱中“有用”的人;而突然进入外部社会,作为一个与现实社会脱节50年的人,他没有生存技能、没有让人继续尊重的资本,反而受到他人的排挤蔑视,这种天地之间的差距,很难让人心理不崩溃的。
3.外部世界一无所有的巨大孤独
孤独感可能也是压垮他的一大原因,作为一位70多岁的老人,本应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可是老布却连一个家都没有,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突然置身于完全陌生的世界,巨大的孤独感像泰山压顶一样袭来,对一个老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4.外部世界对他的不理解和排斥
除了老布自身外,外部世界对他的影响也是促使他走向死亡的原因。影片中,,虽然他工作很卖力,可顾客、同事、主管都在有意无意的抱怨他、排挤他、排斥他,没有给他丝毫的理解。老布曾说,如果有一把枪,他会毫不犹豫的打死他的那位主管,可以看出,老布对外部世界的人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5.影片情节的需要
作为一部电影,戏剧化的冲突是必不可少的,而老布从不自由,到自由,到进而自杀的情节,也是电影为了突出思想的情节需要。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通过老布,电影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肖申克的救赎,不但救赎的是安迪本人,同时救赎的也是监狱里像瑞德一样的本来对生活毫无希望的狱友,救赎的也是对生活充满迷茫的我们观影人!
好了,我所理解的基本就这么多。纵然世界像一座牢笼,也希望我们如同影片里的主人公一样,都有一颗追求自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