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映的《千与千寻》,怕是要暴死在中国,暴死原因我找到了
二次元的宅迷们对于宫崎骏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我们的电影童年肯定有有他,在我童年里宫老的作品几乎可以和星爷画个等号,他们的电影几乎是免费在电视上放映,我每次都能看个痛快。
许多粉丝都很爱说那句话:“我欠宫老一张电影票”,正好,今天《千与千寻》重新上映电影院,这是兑现你们承诺的时候了。可惜的是,票房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猫眼虽然评分有着9.7的高分,但在预票方面,也就只有两千万,估计今天上映也就再增加个两千万。当年在03年创造出将近20亿rmb票房的传奇真的和中国人民水土不服吗?
其实原因或许是因为以下几点:
1商业化
在世界的电影市场里面,精明的商家只会把它当做一件商品。《千与千寻》在日本依旧是屹立不倒的存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其曲折离奇的剧情和耐人寻味的结局,它更像是一部意识流电影。
在中国,我不知道引进《千与千寻》的人是怀着什么心理,但我知道,他另请配音就说明了他要赚钱。至于官方解释是,《千与千寻》是给小孩子看的,所以要换成中文配音。然而配音演员找的却是些当今拥有点流量的明星来配音,这更足以说明引进就是为了打算捞一笔。
2配音
既然说到明星,那么就得聊聊配音了,配音这方面是观众吐槽最多的环节,毕竟那些流量明星配音作品也没几部,突然配一部童年经典难免有些排斥。
其实《千与千寻》的配音也不是非常专业的,宫老似乎有一个执念,那就是让没怎么配过音的路人来配音,为的就是追求真实感,很多时候有些台词会出现棒读的情况。
那照这个思路想想,新中配也不是很难接受吧。最大槽点我觉得是因为无脸男会说话,日语版也没说那么多话啊。我觉得还是不说话比较好,无脸男不说话还能够让人感受更多,说话反而将观众想法固定住了,这确实国语版一个败笔之处。
3观众不爱吃冷饭
《千与千寻》引进中国电影市场,中二君认为是一个愚蠢的做法。根据人们的心理来判断,人们往往更愿意接受第一次的事物。中二君当年第一次看的是电视上播放的台配版,学校放日配版时我听起来还觉得很难受。
况且新中配是时隔了16年才重新上映,这就有一种很尴尬的局面,曾经电视上看的观众没理由再吃一波冷饭吧;没看过的小朋友,不认识流量明星是谁,那请明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能去电影院看的,一部分是情怀、另一部分是明星粉、外带少部分的孩子。
其实这其中还有许多不定量,盗版的横行,网盘的流通,杠精的阻挠、讨厌卖情怀……这些都影响着《千与千寻》的票房。反正中二君还是会吃下这波冷饭,算是给自己童年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