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在那天到来之前,请保重好自己
今年戛纳金棕榈奖获得者奉俊昊的《寄生虫》刚开始资源没出来时豆瓣还是9.3分,今天看已经降到8.8了,很多人说是过誉了,剧情很多地方有些刻意生硬。也许刚开始投入太多期待所以看的时候自然会对它极为苛刻,结果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但是对于奉导来说也是实至名归,毕竟他比较出名的那几部作品探索性很强,兼具艺术与商业气质,符合当代人热衷于探讨一些人与人的微妙关系、不可思议的考验、人性黑暗与伟大等议题。说一下这个蒙眼海报绝了,像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的模样,不寒而栗。
看完这部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和去年金棕榈提名的《燃烧》很像,这种仇富的话题极为相似,但是李沧东更隐晦难懂,带有一丝丝南韩玄宗气质。而《寄生虫》就更明显易见了,尤其对“堂而皇之闯入别人家里作祟”这类情节也做了一番另类诠释。一般来说剧情中的闯入者角色是一个必定要引起矛盾的存在,通过与原生家庭的相处对比产生心理差距,激发更深的矛盾,甚至把原生家庭搅得支离破碎。
前段时间看了于佩尔的老片《冷酷祭典》也多多少少有点贫富争锋的探讨。其实反映贫富阶级斗争的影片太多了,富人阶级华丽风光腐朽、底层阶级被剥削嘲笑不得翻身。所谓穷人逆袭只是很多人的幻想而已,企图对富人生活的意淫,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暴富,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呵,人间妄想罢了。
所以,我的评价就是《寄生虫》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级,但是有一种渐入的震撼,这种震撼是细思极恐、后劲十足的,甚至是无奈的共鸣……
一、“是它粘着我的”
影片中有个对比蒙太奇,穷人一家四口地下室的家被爆发的洪水淹没和其他贫民挤在大场馆睡觉,另一边富人宅里一家四口安然入睡。穷人儿子抱住那块从淹没的家里救起的石头睡觉,爸爸问为何抱着石头睡觉,他说是它粘着我的。
危急时刻家里什么都不要只要那块代表财运的石头,这个比喻也是相当明显了,儿子就是穷人失败者人设,考不起大学,没有好工作,但却对富人生活充满向往和执着,在闯入富人家以后,还对父母嘲弄说自己会不会因为勾搭上富人的女儿当上富人女婿,那么这一切都是他的了,一旁的妈妈说那现在是不是在帮亲家洗衣服,帮媳妇洗短裤,说着说着笑了,可是气氛始终尴尬辛酸。想想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呢。这种贫民大众化的臆想很真实,谁不想过得好谁不想富有,但是强行靠近和假装扮富又能维持多久?现实就是穷人只能卖力讨好富人而已,而你的穷人标签就是与生俱来,休想改变富人的有色眼镜。
二、“说不出来,他们就是有股特别的味道”
虽说别人富有也是别人挣来的,你穷是你没本事,不应干涉,但是善良的富人毕竟少数,阶级的优越感和势力也会压迫穷人喘不过气来,甚至私底下那些恶心的思想和勾当同样令人嗤之以鼻,从夫妻沙发上的××对话可见灵魂也没高贵到哪去,所谓的富有也只是外表而已。
影片多次提到穷人一家身上的味道,拿里面的话说就是某种说不出来的令人难受的味道。也因为这个味道成为压倒穷人父亲的最后一根稻草,富人父亲从一个穷人尸体背后抽出车钥匙,还鄙夷的嫌弃了他身上的味道,这时穷人父亲一把刀直刺富人心脏,从此他成为了另一个寄生在地下室的逃犯。
穷人夫妇寄生富人,但是也是靠自己的劳动而得,心怀感激,他们没有这一家四口这么刚,不是像套路中那样趁富人不在鸠占鹊巢享受富人的欢愉,而是选择在某种“向富人争宠”的斗争仪式中爆发,将矛头指向富人,影片在最后似乎告诉一个更高级的道理,仇富并不是嫉妒你有钱我要破坏你,而是仇恨富人依靠财大气粗的天生优越感而肆意磨灭践踏穷人的自尊,这才是令人无法忍受的致命之殇。
影片中一家四口围坐在富人豪华客厅里看外面的草地细雨聊天,妈妈对爸爸说你就像蟑螂一样,爸爸大怒扭住妈妈衣领,从这里可以看到些端倪吧,虽然一家很苦很卑微,但是不想被别人厌弃踩在脚下,这点尊严生而平等。相比味道,富人惺惺作态的嘴脸怕更让人作呕吧。
三、像蟑螂一样活着吧
影片最后有个镜头是儿子西装笔挺成为有钱人买下那幢豪宅,爸爸从地下室光明正大的走出来,乍一看以为是真的,结果一转只是儿子写给爸爸的信。这也算是导演给我们的最大“惊喜”。所以这一切到头来只是一种幻想,罪要罚,人要活,打不死就继续顽强活着,但是想做些什么改变命运,可成效不大,“那天”真的会到来吗?算了吧,活一天就好好活一天吧。
喜欢爸爸说的那句话“没有计划是最好的计划”,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一句话,但看完后我突然觉得好在理,就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有太多计划,最终得不到反而心里落差更大,那么不如顺其自然,接受自己的平庸贫穷,接受这个世界的落差,然后期待着未来的某种可能性来抵挡这漫长的余生,在那天到来之前,保重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