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缺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有人问:中国人缺什么?
回答的人不同,我想答案一定也五花八门,缺钱,缺技术,缺人才,缺信养,缺……。而我认为中国人目前最缺的是“德”。那么“德”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孔子在几千年就给出了答案,如何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德,那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如何才能让中国人不缺“德”呢?追究原因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正因为关注点出现了错误,使孩子埋首于纸堆之间,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国家多年前提出的,但到目前,这只是口号,并没有真正落实。因为人是无法用试卷考出来的,试卷考出来的只是一个人的冰山一角。
现代教育体制背景以及教育界趋势,我们教育孩子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反而忽略了稳固的山根。教书育人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稳固最基础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德行,才会有更好的显性素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也就是人的素质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的教育抓的基础理论知识。
再说另一个重点,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很容易被隐形素质改变,所以教育应该向下移动。而移动的方法就是“德”的教育。把国学尤其是儒家思想融入当前的教育中,作为德育教育的工具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从这三个层次,将学生的“德”的教育落地。
1、文化
文化是一个团队中所有人行为做事的总和,一个好的文化至少有70%的人践行。文化不是口号,不是搞几次文化活动,做几次体育活动,而是将一些优秀理念落地,变成团队所有的自觉行为。文化的执行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知道,即说得出,看得到,听得到;第二个阶段是做到;第三个阶段是传道,即传承,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老人教新人,老者教幼者。另外文化的范畴非常广泛,它包括法律和制度,却又远远高于法律和制度。文化作为一种引导,是人做事前决定你做事方式的宗旨。如果团队的所有人践行好文化,这个团队就是有正能量的团队。
2、环境
环境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环境对人价值观的养成有不可想象的作用。环境有阴有阳,阳即是可以看到的,阴即是学生可以感觉到的,这又和文化的感染有相近之处。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运用学生看不到的环境。
3、制度
跟同学们之间变得融洽之后,再对他们的关系进行处理,学生的态度转变也非常能接受,可以开门见山地承认并想要主动改正,直奔主题,沟通简单了许多,学生也会非常积极地配合。这个案例,教导我们做管理,不仅要管得住学生的人,更要先管住学生的心。爱是制度的催化剂,理性看事,感性处理是00后学生管理的技巧。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太过死板化的学生管理会束缚每个孩子的发展空间,过于注重学术理论上的东西只会让孩子成为考试的机器。
但换个角度思考,孩子出生后都是一张白纸,如何去描绘自己的人生,就一定需要教育者的诱导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