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纯粹、美好的平庸
根据一位好友真实情感经历,冯小刚的执导《只有芸知道》上映,豆瓣评分6.4,不算令人满意。
将私人情感点滴呈现于众,冯导的理想可能是拍成一部当代版《浮生六记》,却不幸成了“独自梦呓”,人物关系情感变化推进毫无说服力,主人公表达爱意只有深情对望和空洞表达,最出彩的只是新西兰风景大片,也不知道当地旅游局有无提供赞助?
不可否认,本片也有一丝冯导“归园田居”的逃避之感。他似乎尝试追寻纯粹的东西,邀请观众静下心来,慢慢走完主人公追忆的旅程,在隋东风与罗芸身上,咂摸人间值得。
那种纯爱、那种陪伴、那种凄凉、那种遗憾。
冯导自己领悟了,但在传递给观众过程中,失败了。
我承认我还是不懂。
再完美的爱情,也不是生长于真空中。但剧中的两位主人公,恣意自由奔放支配着时间、青春,他们在远离人烟小镇生活,可以去极光之地许愿,有一家生意兴隆的餐厅,有跟随多年的朋友梅琳达。
这样的生活,不食人间烟火,不沾柴米油盐,不具有代表性。
这样的爱情,也不具有代表性。
在讲述故事上,冯导也有了心,开头采用倒叙,一个奇幻蒙太奇,将逝人拉回眼前,奠定悲伤基调。
但随后操作,就直落下风。
镜头多次闪回,在现实与过去之间穿梭,只是在努力丰富表达,对提升股市吸引力毫无益处,反而时间线混乱。
另一部爱情电影《后来的我们》中,周冬雨和井柏然饰演的主人公爱恨纠葛,也有过去、现在穿插,但叙事不乱,因为每年大年夜,井柏然父亲都会做一桌年夜饭。
一年又一年,温馨且甜蜜。
这既是归宿,也是岁月年轮的痕迹,很好标记了时间。
而《只有芸知道》中,穿插闪回绕晕了观众,更使得两人15年恩爱历程,缺少厚度,似乎只有个把月,最多一年。
加上杨采钰逆生长的脸庞,这种错觉更甚。
这种错觉,直接导致观众对两人爱之深,缺少认同。
影片最大亮点,当属林太。
林太在奥克兰,给予两人帮助,在两人新婚当晚,林太喝醉了,想起先她而去的丈夫,喊出一句“想他”,没有撕心裂肺,是压抑在胸中许久,吐出刹那因为激动带有哽咽之感。
让人一秒入戏,心声恻隐。
同来何事不同归。林太和隋东风的伤心,古代诗人们也有痛的领悟。
苏轼在发妻王弗死后十年的正月二十,梦到了她,写下名篇《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中有你,在梳妆;有我,灰头土脸,估计你也不认得了吧;有之前生活场景,有以后年年肠断的思念;有时间,是十年之久,有地点,是千里之外。
这才是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