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破10亿,3个泪点,虐哭千万成年人

  上周日带着老婆孩子去看了 ,说实话,这部动漫真心不错。儿时的记忆虽然不那么清晰,但是依稀还是可以描述动画片里的场景。可是这部《魔童降世》非常标新立异,既保留了原来故事的情节,也加入了当下流行的新奇特,最主要的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发人深省。一个幼小的孩子却有着创业者的影子,对命运的抗争,对世俗的反击,对家人的爱与恨,都演绎的淋淋尽致。或许票房能代表他的成功,但是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却是无价的。

  “饺子”的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漫的“漫威时代”即将开启,哪吒是封神榜中的一位神仙,后续一系列的神仙故事都有可能是一段精彩的传奇,我们一起期待。

  下面谈谈个人观影后的一些看法,我觉得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要能给观众带来情感共鸣、价值输出、引发行动这3个方面,就是很成功的。《哪吒》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燃点也是泪点,都是极具教育意义的。

  1、母爱的伟大,父爱的承担

  和我们熟知动画片情节不一样的是,原来的故事情节是“剔骨还父”,而这一部则变成默默的父爱和母爱的伟大,面对命运的不公,没有放弃魔丸转世的哪吒。开场的第一个泪点就是母亲拦住太乙真人,护着自己的儿子,与李靖共同面对,不忍失去自己的骨肉。

  放到现实社会,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父母因为孩子有缺陷,有一定的问题而丢弃,嗷嗷待哺的小孩儿,被扔到垃圾桶,水沟里......也许命运不公,但是毕竟是个生命,不可能说放弃就放弃了。殷夫人一句:他是我的儿子,我来负责,再看看哪吒稚嫩笑脸,瞅着自己的妈妈,那就是人性的善良,不会因为他是魔丸转世,而是他有人性。身为父母,李靖夫妇做到了。试问,现实社会,那些没有人性的父母该如何面对自己呢?

  2、正面哪吒长的丑,反面敖丙小鲜肉,成为好朋友。

  原版的哪吒把敖丙丑化,无恶不赦,最后哪吒闹海,把敖丙扒皮抽筋,除恶扬善,而这部里则回到人物本身,魔丸和灵珠,一正一邪,但本源终究是善为始终。而故事在角色设定时,有意丑化了哪吒,而敖丙则变成了一个白面小鲜肉,一个是对命运不公,硬要把恶演给世人看,这不仅是年少轻狂的一种叛逆,更是渴望得到公平对待的一种宣泄;一个是身负龙族兴旺使命,却深陷异类诅咒不肯与世相见,扬善不是真,而是违心为了自身利益,不是真心而为之。

  原本是海上的一场大战,却变成了2个纯真友谊的小玩伴踢毽子,他们惺惺相惜,却不知各有天命,亦魔亦仙。哪吒哭了,因为他有了第一个愿意和他玩的朋友。

  就是因为这样的初心,到最后的时候,哪吒没有杀敖丙,而敖丙也拼死相救哪吒。那一段超燃的对白,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朋友”。

  哪吒:“白塔一条命,你傻不傻?”

  敖丙:“不傻,谁和你交朋友!”

  人生在世,有这样的朋友,还有什么干不成呢?可是现实呢......

  3、我叫哪吒,还有一个名字叫“不认命”。

  本片的另一个燃点就是从一开始就贯穿的与不公命运的抗争,哪吒天生是魔,只有3年的寿命,因为他们的父母不认命,为了让他很好的渡过3年,撒谎哄着他,学习降妖伏魔,李靖想往正道上引导,同时还和太乙真人去求元始天尊破解魔咒,最后又一个办法,就是靠一道灵符,把魔咒转移到李靖身上,牺牲自己,挽救他的孩子。

  对,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牺牲一切,同时也告诉哪吒,自己的命运自己说了算,不要考虑别人的评判,尽管世俗不公,也要与命运抗争。

  一直到最后,哪吒自己大声呼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魔成仙,我自己说了算”

  影片最后,又飙泪了,哪吒感谢父母,他双膝跪地:“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和父亲踢过毽子”。这句话一出,瞬间飙泪了。

  以上,是观影后的一些感想,看过的各位,你们队此片作何感想?欢迎讨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