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地铁的味道
韩国电影《寄生虫》最近火了一把,又借由某位女作家在个人吐槽中的引用,“地铁的味道”一词的普及率更高。那位女作家因“地铁的味道”被网友扒出其作品涉嫌抄袭,差点丢了饭碗和前途,好在网友没有穷追猛打,事情就不了了之。
网上对《寄生虫》评论很多,褒贬不一:赞扬者认为这部电影深刻揭示了残酷的生活现实以及固化的社会阶层;批评者认为这部电影反富人的立场太明显,道德化两个底层家庭的贪婪争斗伤害了富人家庭。
在这里,我不去讨论整部电影的优胜劣汰,只关注电影中几个细节:
一是“地铁的味道”。在电影中,这句话是社长夫妇私聊时,社长对自己司机的一种异样感受,善良的社长夫人本来从未有此种感受,但在接受丈夫的言语暗示后,在自己拖鞋抬脚让司机闻脚臭的同时,却捏住鼻子表示对“地铁味道”的嫌弃厌恶,这一强烈对比的画面深刻刺激了观众大脑,很容易抽象为贫富两个阶层的对立。
其实,用“味道”一词形容人群,古已有之,譬如:“酸腐的味道”形容老学究,“铜臭的味道”形容唯利是图的商人,“女汉子的味道”形容敢说敢做的自立女性等等。这些词语为什么没有引起民众那么强烈的反感,甚至有时被人用来自我揶揄呢?因为这些词语都指向鲜明的个性群体,且个性群体只是整个社会的一小部分,不是非此即彼的分别。
但“地铁的味道”太宽泛,太抽象了,除了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绝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自己,想一想,嗅一嗅自己身上有没有这种味道,硬生生把整个社会切割成非此即彼的两个群体,让一方心生阶层优势,另一方感受人格屈辱,这也是金司机最后激情杀害朴社长的动因吧。
二是金钱的力量。电影中有两个镜头形成对比:最开始,一家人居住在地下室,总有一个醉汉定期到窗户前呕吐和小便,无奈的一家人只是口头咒骂而已;后来看到大学生朋友怒斥教训醉汉,他们才明白原来事情可以是另一个样子的,在他们找到工作解决温饱之后,父子俩才一齐动手教训了醉汉。这能算是“穷人气短”、“有钱说话底气足”的生动诠释么?
其实,这就是社会潜意识的巨大威力,虽然“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知道明白,但现实中不断发生富豪阶层高人一等的事情,对民众的教育力远胜于纸面上的法律条文,久而久之,一种“穷不与富争”的潜意识就会成为社会共识。所以,政府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提供给普通民众敢于争取平等的信心,才能共同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
三是阶层的固化。“你穷只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这句话是现实么?还是欺骗世人呢?一位美国女教授为了证实这句话,放弃优渥的工作及生活,搬到贫民窟开始底层的奋斗。可现实很打脸,她几乎尝试了所有底层工作,不仅要面对各种人群的刁难,别人一句话就能毁了她的努力,而且无论她多努力,房租等基本生活费就花销绝大部分工资,工作劳累的强度令她睡眠都不够,残酷的生活现实让她只能苟且偷安,人生的升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电影《寄生虫》两个底层家庭其实都是努力工作的:别墅中原来的女管家兢兢业业,只是为了保有这份收入能养活自己和躲债的丈夫;金基泽全家四口原本浑浑噩噩叠纸盒子为生,但在一块石头的指引下,四个人编造小谎言都得到了体面的工作,他们对于工作非常尽心并能胜任其职。
但残酷的现实是,两个家庭争夺的同一份工作,一个小意外,就彻底摧毁了两个本意奋进向上的底层家庭。底层社会上升通道的稀缺和脆弱,就会造成社会阶层的固化,待到冰冻三尺,民意的井喷会反噬整个社会。所以,请善待每个人的工作,尊重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