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嫌《你的名字》烂?让喷子来看看这一部,同一导演差距这么大

  《天气之子》上映后,对其评价出乎意料的以负面居多,从故事、人物、节奏到价值观,几乎被批了个遍,更有人将其与前作《你的名字》相比,认为新海诚水准有明显下滑。然而,正如同大众对于《你的名字》的追捧大多不得要领,对《天气之子》的批评也是全然的偏离靶心,而完全忽视了影片激进的政治性和对于时代的重大意义。无论是三年前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的《你的名字》,还是最近上映的《天气之子》,新海诚的作品总是离不开“世界系”类型的故事,尽管这一类型的亚文化作品早已不像2000年代初那样流行

  而沿用东浩纪的简明定义:“世界系”作品的特征在于,男女主角之间的“小小恋爱”被直接和“世界的存亡”这种大问题联系在一起,跳过社会关系的种种中介。总的来说,前半段是个标准的都市恋爱喜剧。新海诚用了很多擅长的功夫,比如大量都市实景照片的处理,以及打蛋切葱这样的细节来表现两个黑背景小屁孩共同生活的真实感,至于生活的经费则来自靠贩卖女主能力谋生。这样的细节是否有真实感见仁见智,但节奏是不错的,很多有趣的小设计也充满了新海诚过去所不常见的娱乐感甚至……嗯,工口感。

  通常情况下,观众很乐意看到自己的预测被打破,一则这提供了面对未知的兴奋感,二则也是创作者突破自我、有野心的证明。前提是,这样的破坏对于作品来说是成功的。为了厘清这一点,我们先要看前半段。乍一看,随着真相的揭露,后半的展开应该围绕着救人-救世界的选择题来展开,这里无论结果是世界系的无力还是传统boy meets girl的大团圆,都是可以接受的。这大概是现实规则与民俗信仰规则的对立,感情和つながり在现实规则面前,无疑像民俗信仰一样虚无缥缈。

  新海诚在鼓励怂人勇敢地去做选择,勇敢地突破现实,并且不要怕重回现实。后果都是可控的,每个人都会继续活下去。新海诚作为新千年初出茅庐的动画创作者,因为他区别于科班出身的外行人身份,却做出直接震惊动画业界的独立动画,新海诚也被评论家们誉为“零零年代的想象力”的代表。如今他的作品有如此商业号召力,也证明他的想象力反映的正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取舍。

  诚然,从《你的名字》的圆满到《天气之子》的两极,新海诚在寻求“作者化”与“大众化”的平衡过程中究竟暴露出什么样的问题,而新海诚借由这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又该有多极端呢?三年前《你的名字》可以说是新海诚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一次全方位的成功。清新柔美的作画风格,细腻动人的情感刻画,有趣讨巧的时空设定,以及难得成熟的叙事手法,让《你的名字》无论是在口碑还是票房上都创造了日影史上难得的奇观。

  新海诚作品,之前也一直拿天气和风景做文章。最明显的,就是《秒速5厘米》的春季樱花,《言叶之庭》的初夏梅雨。这种环境氛围晴雨表,固然是引发多愁善感主人公的悲春伤秋,另外还直接对现实,进行了500%浓度新海诚滤镜的加工,成为导演本人的原画标签。不只是东京,整个日本列岛由于靠海,四季分明。虽然大家经常揶揄琼瑶阿姨,觉得她是上世纪的爱情洪水猛兽,可是,怀春少年(女),悲悲戚戚的,从来也都是人之常情。像《天气之子》这出大型中二世界天气系的动画片,本质上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矫情。

  相信就算讨厌新海诚的观众也不得不承认,《你的名字》是新海诚在剧作上最成熟的一次。意识互换+时空错位的设定,青春男女的情愫,无比完整的故事情节逻辑架构,再加上他一贯擅长的“新海诚”式动画美学,使得《你的名字》创造了200亿日元和五亿RMB的票房奇迹。而这一成就,也自然而然地让观众对他的下一部作品《天气之子》抱以极高的期待。但在迷影三年后,开始意识到如果再拿《你的名字》的标准去期待《天气之子》,那必定会只剩失望。

  像《你的名字》这种剧本吧,你要说它新颖呢,时空错位,意识互换那些概念人家早在几十年前就玩过的;青春题材,男女情愫,新海诚也未必就能比别人写的更感人;而故事节奏,圆满度这些,长久以来都是新海诚被影迷所诟病的部分。以此观止,新海诚从未变过,他只是找到了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而迸发出极其耀目的力量。荡气回肠靠的不是上天入地,而是真挚信念与不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