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地球》到《人工智能》,你看过这六部吗?
今年春节电影档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最大惊喜是中国电影收获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根据国家电影局的统计数据,《流浪地球》以20.1亿元的票房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而在正月初一,《流浪地球》的单日票房仅列第4位,大年初三逆袭成为单日票房冠军后,不仅在票房上一路领先,也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纵观全球电影史上,人工智能题材的科幻电影每年都会有好几部,也不乏一些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大片,今天小编带你来看一看全球人工智能题材电影中有代表性的几部电影。
《人工智能》是2001年发行的一部未来派的科幻类电影,影片讲述21世纪中期,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个小机器人为了寻找养母,为了缩短机器人和人类差距而奋斗的故事。
社会上有很多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又无法在生育或者领养一个孩子,随着时代的需要,Cybertronics Manufacturing制作公司制造出了第一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大卫”。
作为第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大卫是这个公司的员工亨瑞和他的妻子的一个试验品,他们夫妻俩收养了大卫。而他们自己的孩子却最终因病被冷冻起来,以期待有朝一日,有一种能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会出现。尽管大卫逐渐成了他们的孩子,拥有了所有的爱,成为了家庭的一员。
但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的发生,使得大卫的生活无法进行下去。然后大卫开始踏上了旅程,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他要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我,机器人》于2004年上映,该影片讲述了人和机器之间相处,人类自身是否值得信赖的故事。
“2035年,这是个机器的时代!”这不仅仅指那些已经高度发达的机械化大生产,充满成熟科技的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它作为机器人公司的一句广告语,更多地是表明那些已经渗透入人类生活的智能机器人。
芝加哥警探戴尔从一起命案中发现凶手是智能机器人,而且他们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解开了控制密码,并称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群体,一个和人类并存的高智商机械群体,它们也随时会转化成整个人类的“机械公敌”。
《她》于2013年上映,是一部科幻爱情片,影片讲述了作家西奥多在结束了一段令他心碎的爱情长跑之后,他爱上了电脑操作系统里的女声,这个叫“萨曼莎”的姑娘不仅有着一把略微沙哑的性感嗓音,并且风趣幽默、善解人意,让孤独的男主泥足深陷。
不知道微软小冰的研发是不是受了这部电影的启发,创造出这么一个“完美”的智能机器人。
《机械姬》于2015年上映,影片讲述了老板邀请员工到别墅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图灵测试”的故事。
影片中的亿万富翁内森认为,能够通过传统的图灵测试并不稀奇,也不能证明计算机拥有很高程度的智能。厉害的人工智能是,你明明知道坐在你对面的是机器人,但你还是会认为她是活生生的人类,并且对她产生感情。
测试职员迦勒和机器人艾娃相处一段时间后,即使明显地看到她是个机器人,但他还是不可避免地对她产生了感情,艾娃成功地通过欺骗,让迦勒想把她放出去,通过了测试。
如果机器人没有感情,但又能利用人类的感情,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超能陆战队》于2015年在内地上映,主要讲述充气机器人大白与天才少年小宏联手菜鸟小伙伴组建超能战队,共同打击犯罪阴谋的故事。
大白是一个体型胖嘟嘟的充气充电型机器人,因呆萌的外表和善良的本质获得大家的喜爱,被称为“萌神”、“守护性暖男”。因为拥有扫描生命指数、提供部分医疗帮助、必要时可以充当暖宝宝等功能,大白一度称为人工智能界智能医疗代言人。
《卡拉》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人工智能题材的互动电影。影片的背景设定在未来的底特律,主角“卡拉”同其他量产机器人一样,为服务人类的娱乐型机器人,但这一位卡拉却包含人类相通的情感,她将同其他具备情感的机器人一道探索变成人类的方法。
在一座高精尖的工作站内,一部有着女性面孔的机器人正在组装过程中。她是第三代AX400机器人,可以帮助主人完成各种家务,她掌握多达300种语言,且完全不用充电,其内置的量子电池可使用173年。
男人为她取名卡拉,并请她分别用德语和法语介绍了自己,还请她用日语唱了一首《樱花》。她期待自己正式完成的那一刻,期待和主人相拥相守的珍贵瞬间,但是她似乎想得太多了……
虽然现实科技往往会和电影有着巨大的差距,但优秀的科幻电影无形中推动着科技的发展。从以上六部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电影中的高科技已经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从智能语音机器人到智能医疗机器人,再从智能陪伴机器人到智能交流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科幻电影情节中的高科技将会一步步进入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