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罪犯儿子被误杀,局长母亲才是最大的帮凶
陈冲重回大荧幕作品,选了一部剧情犯罪电影《误杀》。
电影的翻拍和改编,已经被分析过太多次,这里不再赘言。
回到电影本身,故事离奇,节奏紧凑,人物塑造和表演到位。
但是当我走出电影院,回味这部高品质电影带来的体验时,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
电影里的双重犯罪、双重悲剧,是一个必然的悲剧吗?
或者说,这两个家庭的悲剧是由什么导致的。
如果多做点什么,是不是就有可能挽回这一切?
双重犯罪发生在两个青少年男女之间,强暴和凶杀。
同时也发生在两位母亲,两位父亲,两个家庭,甚至两个阶层之间。
罪行发生后,真正的较量和戏剧冲突,在男孩的局长母亲和女孩的小人物父亲之间展开。
他们并没有多少正面交锋,却在罪与罚的天平两端奋力撕扯。
电影一开始,就分别对这两人进行了介绍。
女孩的父亲李维杰身处一所看管严密的监狱。
看得出来,他在监狱里已经待了足够久,久到足够他策划一场刺激周密的越狱行动。
最终,他越狱成功,但损失惨重(同时逃出的朋友猝死)
一幕暗黑之后,死去的朋友复生,李维杰声情并茂的讲述着这个离奇的故事。
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编造的,李维杰是位深度的电影发烧友。
他说,当你看过一千部电影,就没有什么故事是离奇的。
与此同时,铁腕女局长在一天之内,破获了警员们很久都没有头绪的一桩案件。
嫌疑犯在“时间上”有不在场证明,因而被早早排除在外。
女局长拉韫却利用“空间上”的线索迅速锁定真凶,将罪犯揪出。
被下属讨问秘诀。
她说:当你侦破过一千个案件,就不再有什么离奇的作案手法。
是的,这是两位高智商,并极度专业的对手。
但这些都只是形式而已,电影真正的内核是在探讨犯罪,悲剧,惩罚。
而悲剧的发生,让人心痛,愤怒,又让人无奈。
受害者女孩有一个贫穷、平凡但有爱的家庭,爸爸妈妈很爱她。
他们什么都没有,没有权势没有钱,却有勇气和智谋保护她。
女孩的妈妈发现女孩遭受侵害后,豁出命去,跟罪犯对抗,也跟罪犯的女局长母亲对抗。
她没说过多少话,但是“谁伤害我女儿,我就跟他拼了”说了两次。
她也是这么做的。
而当受害者女儿,跟母亲一起误杀罪犯后。
没什么本事的父亲,也在这时候站出来,把妻女护在身后。
多感动啊,这一家人,什么都没有,但他们相亲相爱。
可是这样的家庭,自我保护能力真的太弱了。
而对方家庭,女警察局长母亲,走仕途的政议要员父亲。
他们可以轻轻松松把上面那个弱势家庭,那样的弱势家庭,踩在脚底下。
儿子弄瞎别人的眼睛,赔点钱,甚至不用道歉,不用跟受害者见面。
母亲口头批评,暴躁父亲因为这件事影响自己的工作,也只是给出一巴掌而已。
结果,儿子甩手就走,女局长的劝词是,孩子大了,无论如何不能打。
我甚至不敢想象,倘若不是这次“局长儿子”出事。
是不是被侵犯的女孩,就会像被弄瞎眼睛的受害者一样,不了了之。
事实上,即使局长儿子犯下罪行后,对方个甚至拍下视频当成要挟威逼女孩的证据。
虽然,人人都有活着的权利,但我真的会忍不住想。
如果局长儿子没有被误杀,还会有多少无辜者被侵犯,被伤害。
回到一开始,倘若这个跋扈扭曲的儿子从小被教育,犯了错就要被罚。
倘若这对父母不滥用职权,不传递这样扭曲的生存法则。
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我不怀疑女局长母亲爱得浓度,但是这爱污浊也罪恶。
以至于在最终的悲剧里,她成了杀死他儿子的最大帮凶。